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998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导光板、侧光源以及光学膜片组。所述导光板一端的上表面设有一电源槽,所述侧光源设于所述电源槽内;所述侧光源包括基板以及设于基板上的发光芯片,所述基板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向下延伸穿过所述电源槽的槽底实现与外部电路电连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与侧光源侧绑定的柔性电路板向下延伸从背光模组的下方穿出而实现与外部电路电连接,而不是柔性电路板从背光模组的一侧穿出实现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从下方穿出这种方式更便于柔性电路板上锡组装,同时具备窄边框的优点。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面屏显示技术的发展,高屏占比的显示屏幕技术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追捧,侧绑定技术应用于全面屏液晶显示模组(LCM)结构,可有效减小边框的宽度。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背光模组9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91、反射片92、导光板93、侧光源94、光学膜片组95以及遮光胶96,背板91的一端呈L形,侧光源94位于导光板93临近背板91侧壁的一侧,侧光源94采用上表面绑定方式连接一柔性电路板97,柔性电路板97穿过背板91侧壁上的通孔实现与集成电路电连接。其中为防止侧光源94热传导导致背板91发热现象,在侧光源94与背板91侧壁之间设有间隙98。但是,这种结构却不便于在其侧面进行侧绑定,在组装时需要将柔性电路板97弯折90°之后才可上锡,组装上不便利;同时柔性电路板97向背板91侧壁外侧伸出,也不利于进一步减小背光模组90外边框的宽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板;/n反射片,设于所述背板上;/n导光板,设于所述反射片上,所述导光板一端的上表面设有一电源槽,所述电源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n侧光源,设于所述电源槽内;所述侧光源包括基板以及设于基板上的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用以提供光源,所述基板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向下延伸穿过所述电源槽的槽底实现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以及/n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反射片,设于所述背板上;
导光板,设于所述反射片上,所述导光板一端的上表面设有一电源槽,所述电源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侧光源,设于所述电源槽内;所述侧光源包括基板以及设于基板上的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用以提供光源,所述基板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向下延伸穿过所述电源槽的槽底实现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以及
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槽的槽底在对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位置设有一走线孔,所述柔性电路板可从该走线孔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设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上且位于临近所述侧光源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单面带胶,所述单面带胶呈U形包覆于所述背光模组临近所述侧光源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