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压油泵,其包括:高压组件,其包括用于加压燃油的柱塞泵;燃油计量单元,其出口通过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连接至高压组件的入口;以及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的入口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回流通道的出口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的上游,其中,高压组件的入口和回流通道的入口被构造成在沿柱塞泵的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观察时高压组件的入口的位置低于回流通道的入口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该高压油泵的柴油发动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少进入高压组件的空气。
High pressure oil pump and diesel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油泵及柴油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油泵以及一种柴油发动机。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的柴油发动机中的高压油泵用于产生高压燃油并将高压燃油供应到共轨中。高压油泵通常包括用于供应预加压的低压燃油的低压组件和进一步加压由低压组件供应的预加压燃油并且将获得的高压燃油供应到共轨的高压组件。低压组件从油箱抽吸燃油,并将燃油加压到预定的低压。低压燃油经过燃油计量单元流至高压组件。燃油计量单元构造成用于调整燃油供给量和燃油压力值。高压组件将燃油加压到预定的高压,并将高压燃油输出到共轨喷射系统的共轨组件。高压油泵还包括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的入口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与高压组件之间的燃油通道,回流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油箱与低压组件之间的燃油通道或连接至油箱。燃油在经由燃油计量单元的出口离开燃油计量单元之后,流入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并经由高压组件入口流入高压组件。在此,回流通道的入口连接在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的底部处,高压组件的入口在高于回流通道的入口的位置处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高压油泵运行时,可能吸入空气。当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内的燃油流速较低时,容易发生燃油与空气的分离,使得在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内,空气位于上方,燃油位于下方。此时,高压组件的入口位于较高的位置处,会有较多的空气被吸入高压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油泵以及一种柴油发动机,使得能够减少进入高压组件的空气。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压油泵,所述高压油泵包括:高压组件,所述高压组件包括用于加压燃油的柱塞泵;燃油计量单元,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出口通过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连接至高压组件的入口;以及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的入口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回流通道的出口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的上游,其中,高压组件的入口和回流通道的入口被构造成在沿柱塞泵的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观察时高压组件的入口的位置低于回流通道的入口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沿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观察时:在高压组件的入口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的连接处,高压组件的入口的横截面位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的横截面的下半部分;和/或在回流通道的入口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的连接处,回流通道的入口的最低点位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的横截面的上半部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回流通道的入口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的连接处,第一直线穿过回流通道的入口的最低点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的横截面的中心点,第一直线与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形成最大为60°的角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直线与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形成最大为15°的角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高压组件的入口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的连接处,第二直线穿过高压组件的入口的横截面的中心点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的横截面的中心点,第二直线相对于与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最大为15°的角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直线平行于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延伸;和/或第二直线平行于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高压组件的入口的横截面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的横截面平行,和/或回流通道具有从回流通道的入口开始沿相对于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偏转小于90°角度的方向延伸的向上区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向上区段沿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高压油泵包括低压组件,所述低压组件构造成适于从油箱抽吸燃油,并将燃油经由燃油计量单元供给至高压组件,回流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油箱或低压组件与油箱之间的燃油通道。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柴油发动机,所述柴油发动机包括根据本技术的高压油泵。根据本技术,当高压油泵运行时,在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处,位于上方的空气进入回流通道,而位于下方的燃油流入高压组件。由此,可减少进入高压组件的空气。附图说明下面,通过参看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原理、特点和优点。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高压油泵的部分油路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高压油泵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高压组件的入口、回流通道的入口和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以及有益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是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高压油泵1的部分油路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高压油泵1的示意性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示例性地描述本技术的高压油泵1。本申请中的上下游通过正常工作时,燃油的流向确定。高压油泵1包括高压组件11,所述高压组件11包括用于加压燃油的柱塞泵。在本文中,除非另加说明,否则关于方位的描述“高”、“低”、“上”、“下”是相对于柱塞泵的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D而言。即,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D为从低至高、从下至上的方向。高压油泵1还包括燃油计量单元12,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2构造成能够调整供给至高压组件11的燃油供给量。燃油计量单元12的出口通过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连接至高压组件11的入口111。燃油计量单元12可构造成电磁阀。高压油泵1还可包括低压组件13,所述低压组件13构造成能够从油箱2抽吸燃油,并将燃油经由燃油计量单元12供给至高压组件11。低压组件13可与高压组件11、燃油计量单元12集成在一起。另外,高压油泵1包括回流通道14,回流通道14的入口141连接至该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回流通道14的出口142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12的上游。在包括本实施例中内的部分实施例中,回流通道14的出口142如图1所示地连接至低压组件13与油箱2之间的燃油通道,或连接至油箱2。由此,当高压油泵1工作时,从燃油计量单元12流出的燃油可通过回流通道14回到油箱2中或回到燃油计量单元12上游的低压油路中。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高压组件11的入口111、回流通道14的入口141和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本技术,在高压组件11的入口111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的连接处,高压组件11的入口111的横截面位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的横截面的下半部分;在回流通道14的入口141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的连接处,为了说明方便,定义理论上的第一直线L1及第二直线L2。第一直线L1穿过回流通道14的入口141的最低点与燃油计量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油泵(1),所述高压油泵(1)包括:/n高压组件(11),所述高压组件(11)包括适于加压燃油的柱塞泵;/n燃油计量单元(12),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2)的出口通过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连接至高压组件(11)的入口;以及/n回流通道(14),回流通道(14)的入口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回流通道(14)的出口(142)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12)的上游,/n其特征在于,/n高压组件(11)的入口和回流通道(14)的入口被构造成在沿柱塞泵的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D)观察时高压组件(11)的入口的位置低于回流通道(14)的入口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油泵(1),所述高压油泵(1)包括:
高压组件(11),所述高压组件(11)包括适于加压燃油的柱塞泵;
燃油计量单元(12),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2)的出口通过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连接至高压组件(11)的入口;以及
回流通道(14),回流通道(14)的入口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回流通道(14)的出口(142)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12)的上游,
其特征在于,
高压组件(11)的入口和回流通道(14)的入口被构造成在沿柱塞泵的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D)观察时高压组件(11)的入口的位置低于回流通道(14)的入口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油泵(1),其特征在于,在沿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D)观察时:
在高压组件(11)的入口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的连接处,高压组件(11)的入口的横截面位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的横截面的下半部分;和/或
在回流通道(14)的入口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的连接处,回流通道(14)的入口的最低点位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的横截面的上半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油泵(1),其特征在于,
在回流通道(14)的入口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的连接处,第一直线(L1)穿过回流通道(14)的入口的最低点与燃油计量单元流出通道(121)的横截面的中心点,第一直线(L1)与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D)形成最大为60°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油泵(1),其特征在于,
第一直线(L1)与柱塞加压燃油时的运动方向(D)形成最大为15°的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珠,王绘,宗伟,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