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998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10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远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背光模组,设置在第一偏光片远离显示面板一侧。显示面板包括透光部,透光部用于供光线入射至感光元件,第一偏光片中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偏光片中开设有第二开口,背光模组中开设第三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透光部对应设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遮光胶,第一遮光胶围设在第三开口的外周壁,其中第三开口的外周壁通过第一遮光胶与第一偏光片固定粘结。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保证摄像头视野区域,同时提高显示装置外观美感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屏占比高,有效显示面积更大,显示效果更惊艳的全面屏技术逐渐形成主流。已知的一种全面屏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膜层制作时预留一个圆孔空间,然后对圆孔位置的膜层进行挖孔形成一盲孔。在贴合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时,向该盲孔内滴加液晶形成一个圆形透光部,以配置前置摄像头。然而,在实际涂布过程中,会发生缺胶溢胶等问题从而导致边缘线条不光滑,影响视觉效果。此外,遮光胶溢胶会减小摄像头视野区域,影响前置摄像头的拍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保证摄像头视野区域,提升拍摄质量,同时提高显示装置外观美感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第二表面;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用于供光线入射至感光元件,所述第一偏光片中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偏光片中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背光模组中开设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以及所述透光部对应设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遮光胶,所述第一遮光胶围设在所述第三开口的外周壁,其中所述第三开口的外壁通过所述第一遮光胶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固定粘结。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遮光胶;所述第二遮光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遮光胶沿着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周壁形成一闭合结构;所述第二遮光胶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粘结,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孔壁粘结。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遮光胶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部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周。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功能膜层,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二功能膜层;所述透光部上开设有第一透光开口和第二透光开口,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中,所述第二透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功能膜层中。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功能膜层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围绕所述第二透光开口设置。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基板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功能膜层包括彩膜层和黑矩阵。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透光部同轴设置。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偏光片贴合步骤,准备一显示面板和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用于供光线入射至感光元件,所述第一偏光片中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偏光片中开设有第二开口,将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透光部对位,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偏光片,在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第二表面贴合所述第二偏光片;背光模组组装步骤,准备一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中开设有第三开口,将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透光部对位,在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设置背光模组,在所述第三开口的外周壁围设第一遮光胶,将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三开口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固定粘结。在本申请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背光模组组装步骤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周壁,形成一圈第二遮光胶,所述第二遮光胶沿着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周壁形成一闭合结构;所述第二遮光胶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粘结,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孔壁粘结。在本申请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二遮光胶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部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通过以第一遮光胶粘结第一偏光片与第三开口的外周壁,能够有效遮挡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透光部。同时,避免涂布第二遮光胶时发生缺胶溢胶的情况,保证透光部面积。还可以通过沿着第一开口的内周壁设置的第二遮光胶防止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经过第一偏光片入射至透光部。此外,通过在显示面板中设置遮光层,还可以提高外观品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显示装置的区域100A的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垂直”、“水平”、“内”、“外”“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功能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游戏机、数码相机、车载导航仪、电子广告牌、自动取款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请参考图1和图2,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0、第一偏光片20、第二偏光片30、背光模组40以及感光元件50。第一偏光片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第一表面,第二偏光片30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远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背光模组40设置于第一偏光片20远离显示面板10一侧。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的液晶分子13。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一衬底111和设置在第一衬底111上的第一功能膜层112。第二基板12包括第二衬底121和设置于第二衬底上的第二功能膜层122。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一透光部10A。透光部10A用于供光线入射至感光元件50。透光部10A中开设有第一透光部开口11A和第二透光部开口12A。具体地,第一基板11的第一功能膜层112中开设有第一透光部开口11A。第一透光部开口11A穿透第一功能膜层112暴露出第一衬底111。第二基板12的第二功能膜层122中开设有第二透光部开口12A。第二透光部开口12A穿透第二功能膜层122暴露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n显示面板;/n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n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第二表面;/n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n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用于供光线入射至感光元件,所述第一偏光片中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偏光片中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背光模组中开设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以及所述透光部对应设置,/n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遮光胶,所述第一遮光胶围设在所述第三开口的外周壁,其中所述第三开口的所述外周壁通过所述第一遮光胶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固定粘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
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第二表面;
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用于供光线入射至感光元件,所述第一偏光片中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偏光片中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背光模组中开设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以及所述透光部对应设置,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遮光胶,所述第一遮光胶围设在所述第三开口的外周壁,其中所述第三开口的所述外周壁通过所述第一遮光胶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固定粘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遮光胶;所述第二遮光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遮光胶沿着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周壁形成一闭合结构;所述第二遮光胶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粘结,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孔壁粘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胶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部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功能膜层,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二功能膜层;
所述透光部中开设有第一透光开口和第二透光开口,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中,所述第二透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组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朋飞龙冲宋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