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车锁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88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中门锁领域,尤指一种原车锁头装置,包括原车锁头、电动吸合机构和三位旋转行程开关;所述原车锁头结构包括:原车锁头底板、锁舌、锁扣、锁舌推钩、上锁解锁机构、锁头解锁拉绳和通孔;所述电动吸合机构结构包括:电吸锁头底板、锁舌拨片、拨片复位扭簧、上锁拉绳和螺丝孔;安装时,只需用螺丝通过通孔和螺丝孔将电动吸合机构固定到原车锁头底板上,再换装一个三位旋转行程开关,就可完成汽车电动中门的改装,附加的这套电动吸合机构,只负责将门从一级锁吸到二级锁,门的开与关以及与车身锁闩头配合,还是由原车锁头执行,成本比整套更换原车锁头更低,能有效减少开发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

A lock head device of the original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车锁头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中门锁领域,尤指一种原车锁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中门改装都是换掉原车锁头,重新设计带电吸功能的锁头,然而锁头看似简单,实则锁头上各种零件比如锁舌锁扣等精密度要求很高,与车身锁闩头配合度要求很严,原车锁头由主机厂配套专业制锁厂家大批量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成熟,而重新设计的电吸锁头如果精密度不够或使用材料不当,则会导致与车身锁闩头配合度差,会带来车门关门异响,开门声音大,行车时车门异响,手动拉内外把手开门手感差等缺陷,这些缺陷都很难解决,而原车锁头由主机厂配套专业制锁厂家大批量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成熟,不存在这些缺陷,如何改装中门的电动吸合装置,而又能使改装的装置与车身锁闩头完美配合,是本技术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公开一种汽车中门锁领域,尤指一种原车锁头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原车锁头装置,包括原车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车锁头装置还包括电动吸合机构,所述电动吸合机构与原车锁头安装固定。所述原车锁头的结构包括:原车锁头底板、锁舌、锁扣、锁舌推钩、塑料内衬、二位旋转行程开关、上锁解锁机构和锁头解锁拉绳,所述锁舌与锁扣传动连接,锁舌推钩为锁舌上的凸出部位,所述原车锁头底板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优选地,所述电动吸合机构整体结构包括:电吸锁头底板、锁舌拨片、拨片复位扭簧、拨片转轴、滑轮、滑轮转轴、拨片限位柱、挡线柱、上锁拉绳、压片和螺丝孔;其中拨片转轴、滑轮转轴、拨片限位柱和挡线柱旋铆固定在电吸锁头底板上;锁舌拨片轴套在拨片转轴上并用压片固定;拨片复位扭簧轴套在压片轴上;滑轮轴套在滑轮转轴上并与挡线柱活动式接触连接,所述滑轮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滑轮槽。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拉绳通过滑轮与锁舌拨片传动连接,并串联上锁解锁驱动器。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复位扭簧轴套在拨片转轴上,与锁舌拨片传动连接,以感应触发或复位状态。优选地,所述锁舌拨片与锁舌推钩活动式接触连接,通过拨动锁舌推钩将锁舌从一级锁位置拨推到二级锁位置。优选地,所述电吸锁头底板上设置有两个螺丝孔,所述螺丝孔与通孔上下固定,以使原车锁头和电动吸合机构固定。优选地,所述原车锁头结构还包括:三位旋转行程开关,所述三位旋转行程开关安装在原二位旋转行程开关的位置,转动安装在塑料内衬上,与锁舌固定连接,以感应锁舌的开门关门到位状态。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吸锁头底板为“L”型,“L”型底板两端各设置一个螺丝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利用原车锁头上的通孔,安装固定一套附加的电动吸合机构,以实现中门的电动吸合装置改装,安装时只需要拆下原车锁头,用螺丝将附加的电动吸合机构部件固定到原车锁头底板上,换装一个三位旋转行程开关到原车锁头底板上,再整体装回车门内,就可以实现汽车中门从一级锁电动吸到二级锁,完成电动中门的改装,附加的这套电动吸合机构,只负责将门从一级锁吸到二级锁,门的开与关以及与车身锁闩头配合,还是由原车锁头执行,成本比整套更换原车锁头更低,而且能使改装后的装置与车身锁闩头完美配合,能有效减少开发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原车锁头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电动吸合机构的整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原车锁头装置的整体组合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原车锁头装置开锁状态整体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原车锁头装置一级锁状态整体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原车锁头装置二级锁状态整体结构图。附图标注说明:1-原车锁头底板,2-锁舌,3-锁扣,4-锁舌推钩,5-塑料内衬,6-二位旋转行程开关,7-锁头解锁拉绳,8-通孔,9-电吸锁头底板、10-锁舌拨片、11-拨片复位扭簧、12-拨片转轴、13-滑轮、14-滑轮转轴、15-拨片限位柱、16-挡线柱、17-上锁拉绳、18-压片、19-螺丝孔、20-三位旋转行程开关,21-上锁解锁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原车锁头装置,包括原车锁头和电动吸合机构,原车锁头结构包括:原车锁头底板1、锁舌2、锁扣3、锁舌推钩4、塑料内衬5、二位旋转行程开关6、上锁解锁机构21和锁头解锁拉绳7,所述锁舌2与锁扣3传动连接,锁舌推钩4为锁舌2上的凸出部位,所述原车锁头底板1上设置有两个通孔8,所述原车锁头装置还包括电动吸合机构,电动吸合机构与原车锁头安装固定;电动吸合机构整体结构包括:电吸锁头底板9、锁舌拨片10、拨片复位扭簧11、拨片转轴12、滑轮13、滑轮转轴14、拨片限位柱15、挡线柱16、上锁拉绳17、压片18和螺丝孔19;其中拨片转轴12、滑轮转轴14、拨片限位柱15和挡线柱16旋铆固定在电吸锁头底板9上;锁舌拨片10轴套在拨片转轴12上并用压片18固定;拨片复位扭簧11轴套在压片18轴上;滑轮13轴套在滑轮转轴14上并与挡线柱16活动式接触连接,所述滑轮13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滑轮13槽;滑轮13用于改变拉绳的作用力方向,由于整体结构装置需要安装在车门中间部位,所以使用滑轮13能更好地配合整体装置使用;挡线柱16可防止上锁拉绳17在松弛状态下脱离滑轮13槽;电吸锁头底板9为“L”型,“L”型底板两端各设置一个螺丝孔19,螺丝孔19与原车锁头底板1上的通孔8通过螺丝固定,以使原车锁头和电动吸合机构固定;所述通孔8在原车锁头结构上并未被充分利用,正好可用于安装固定附加的电吸合机构,在现场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能更有效地展开改装工作;本实施案例中,两个通孔8尺寸分别为φ9mm、φ5.3mm,两个螺丝孔19尺寸分别为M8、M5,φ9mm通孔与M8螺丝孔通过螺丝固定,φ5.3mm通孔与M5螺丝孔通过螺丝固定;所述上锁拉绳17通过滑轮13与锁舌拨片10传动连接,并串联上锁解锁机构21,上锁拉绳17与锁头解锁拉绳7各自独立,不干扰,实现开关门在行程的终点与车身闩头锁合起来以及解锁时脱离闩头;所述拨片复位扭簧11轴套在拨片转轴12上,与锁舌拨片10传动连接,以感应触发或复位状态,实现锁舌拨片10拨到二级锁位置后的复位动作,为后续开锁创造条件;所述锁舌拨片10与锁舌推钩4活动式接触连接,在进行上锁动作时,上锁拉绳17拉动锁舌拨片10逆时针方向活动,从而拨动锁舌推钩4,进一步将锁舌2从一级锁位置拨推到二级锁位置;所述原车锁头结构还包括:三位旋转行程开关20,所述三位旋转行程开关20转动安装在塑料内衬5上,安装在原二位旋转行程开关6的位置,替代二位旋转行程开关6,与锁舌2固定连接,使其能检测到锁舌2撞到一级锁位置的状态,以感应锁舌2的开门关门到位状态;如图4~6,展示了本原车锁头装置从开锁状态到一级锁状态和二级锁状态时锁舌拨片10、锁舌2和锁扣3的位置状态,为看清锁舌拨片10、锁舌2和锁扣3的位置状态,隐藏了原车锁头底板1、塑料内衬5和上锁解锁机构21;如图4,锁舌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车锁头装置,包括原车锁头,其特征在于:/n所述原车锁头装置还包括电动吸合机构,所述电动吸合机构与原车锁头安装固定;/n所述原车锁头的结构包括:原车锁头底板、锁舌、锁扣、锁舌推钩、塑料内衬、二位旋转行程开关、上锁解锁机构和锁头解锁拉绳,所述锁舌与锁扣传动连接,锁舌推钩为锁舌上的凸出部位,所述原车锁头底板上设置有两个通孔;/n所述电动吸合机构整体结构包括:电吸锁头底板、锁舌拨片、拨片复位扭簧、拨片转轴、滑轮、滑轮转轴、拨片限位柱、挡线柱、上锁拉绳、压片和螺丝孔;其中拨片转轴、滑轮转轴、拨片限位柱和挡线柱旋铆固定在电吸锁头底板上;锁舌拨片轴套在拨片转轴上并用压片固定;拨片复位扭簧轴套在压片轴上;滑轮轴套在滑轮转轴上并与挡线柱活动式接触连接,所述滑轮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滑轮槽;所述电吸锁头底板上设置有两个螺丝孔,所述螺丝孔与通孔上下固定,以使原车锁头和电动吸合机构固定;/n所述上锁拉绳通过滑轮与锁舌拨片传动连接,并串联上锁解锁驱动器,所述锁舌拨片与锁舌推钩活动式接触连接,通过拨动锁舌推钩将锁舌从一级锁位置拨推到二级锁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车锁头装置,包括原车锁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车锁头装置还包括电动吸合机构,所述电动吸合机构与原车锁头安装固定;
所述原车锁头的结构包括:原车锁头底板、锁舌、锁扣、锁舌推钩、塑料内衬、二位旋转行程开关、上锁解锁机构和锁头解锁拉绳,所述锁舌与锁扣传动连接,锁舌推钩为锁舌上的凸出部位,所述原车锁头底板上设置有两个通孔;
所述电动吸合机构整体结构包括:电吸锁头底板、锁舌拨片、拨片复位扭簧、拨片转轴、滑轮、滑轮转轴、拨片限位柱、挡线柱、上锁拉绳、压片和螺丝孔;其中拨片转轴、滑轮转轴、拨片限位柱和挡线柱旋铆固定在电吸锁头底板上;锁舌拨片轴套在拨片转轴上并用压片固定;拨片复位扭簧轴套在压片轴上;滑轮轴套在滑轮转轴上并与挡线柱活动式接触连接,所述滑轮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滑轮槽;所述电吸锁头底板上设置有两个螺丝孔,所述螺丝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畅翼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