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输入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88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源输入监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模块、分压模块、检测模块、开关模块和光耦隔离模块;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电源、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可调电阻、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电压比较器、第一稳压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四三极管、蜂鸣器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Power input monito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输入监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输入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通常情况下,直流电源输入电压必须在一定范围内,电源才能正常工作,如果电源输入电压过低,电源就无法正常工作;而且如果输入电源为蓄电池或者超级电容等储能设备,电压过低的话就会损坏这些储能设备的寿命。这时需要进行电源输入电压状态监测,以判断电源输入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如果监测到电源输入电压过低,就需要进行欠压状态的报警和保护。现有技术中有些些直流电源输入状态监测电路通过设置分压模块、检测模块、开关模块和光耦隔离模块实现了对直流电源输入电压状态的监测,并降低了监测成本。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直流电源输入状态监测电路中的供电部分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直流电源输入状态监测电路的供电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源输入监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模块、分压模块、检测模块、开关模块和光耦隔离模块;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电源、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可调电阻、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电压比较器、第一稳压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四三极管、蜂鸣器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一个固定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另一个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分压模块、第一稳压管的阴极和负载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负载的另一端、所述蜂鸣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可控精密稳压源,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参考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阳极均接地,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阴极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光耦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光耦隔离模块还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型号为S-272T。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中,所述直流电源模块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中,所述第八电阻的阻值为46kΩ。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中,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中,所述第四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中,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型号为TL431。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输入监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直流电源模块、分压模块、检测模块、开关模块和光耦隔离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电源、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可调电阻、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电压比较器、第一稳压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四三极管、蜂鸣器和第二电容,该直流电源模块与传统直流电源输入状态监测电路的供电部分相比,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二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输入监测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直流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分压模块和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电源输入监测装置实施例中,该电源输入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电源输入监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模块1、分压模块2、检测模块3、开关模块4和光耦隔离模块5。分压模块2用于对直流电源模块1的输入电压进行分压,并将分压电压输出至检测模块3,通过分压模块2对直流电源的输入电压进行分压,并根据分压电压与直流电源模块1的输入电压的比例关系,可以实现通过检测分压电压输出的电压值,来检测直流电源模块1的输入电压的电压值。检测模块3用于对分压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输出至开关模块4。通过分压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触发开关模块4的导通或者断开,实现通过开关模块4的导通或断开来判断分压电压的电压范围,进而实现了对直流电源模块1输入的状态监测。在开关模块4根据比较结果导通或者断开之后,光耦隔离模块5在开关模块4导通或者断开时,输出电平信号,以指示直流电源输入是否处于欠压状态。图2为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2中,该直流电源模块21包括第一三极管Q1、电源VCC、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可调电阻RP2、第三电阻R3、第二三极管Q2、电压比较器A1、第一稳压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三极管Q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四三极管Q4、蜂鸣器B和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稳压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A1的反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输入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模块、分压模块、检测模块、开关模块和光耦隔离模块;/n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电源、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可调电阻、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电压比较器、第一稳压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四三极管、蜂鸣器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一个固定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另一个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分压模块、第一稳压管的阴极和负载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负载的另一端、所述蜂鸣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n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可控精密稳压源,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参考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阳极均接地,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阴极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光耦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光耦隔离模块还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输入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模块、分压模块、检测模块、开关模块和光耦隔离模块;
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电源、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可调电阻、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电压比较器、第一稳压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四三极管、蜂鸣器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一个固定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另一个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分压模块、第一稳压管的阴极和负载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负载的另一端、所述蜂鸣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可控精密稳压源,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科士达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