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电电量监测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61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量监测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馈电电量监测终端,包括插座、电源模块、开关控制模块、主控制器、电量测量模块、电流采集模块、电压采集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主控制器分别与电源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电量测量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插座的火线侧通过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火线,电量测量模块还分别与电流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五电阻、第二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管、第三电位器、第四电阻、第三三极管、第三电容和电压输出端。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馈电电量监测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馈电电量监测终端
本技术涉及电量监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馈电电量监测终端。
技术介绍
电量监测终端能够对不同环境下的用电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单个监测终端不仅能够同时对多路电路进行监测,还能够将一个监测终端作为另一个监测终端的分支,实现电量分级监测。电量监测终端不仅能够实现用电量监测,还同时具备控制功能,实现电路通断:当监测终端和移动终端在同一局域网内,移动终端能够自动识别当前网络,通过局域网实现控制;当两者不在同一局域网内,监测终端可连接至云端服务器,移动终端则通过因特网实现对监测终端的远程控制。图1为传统电量监测终端的供电部分的电路原理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电量监测终端的供电部分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电量监测终端的供电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馈电电量监测终端。本技术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馈电电量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电源模块、开关控制模块、主控制器、电量测量模块、电流采集模块、电压采集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所述电量测量模块和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电量测量模块与所述插座连接,所述插座的零线侧连接零线,所述插座的火线侧通过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火线,所述电量测量模块还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连接;/n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五电阻、第二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管、第三电位器、第四电阻、第三三极管、第三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馈电电量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电源模块、开关控制模块、主控制器、电量测量模块、电流采集模块、电压采集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所述电量测量模块和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电量测量模块与所述插座连接,所述插座的零线侧连接零线,所述插座的火线侧通过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火线,所述电量测量模块还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五电阻、第二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管、第三电位器、第四电阻、第三三极管、第三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电位器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三电位器的滑动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科士达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