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68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包括基坑防水层,所述基坑防水层由渗水层、滤水层、第一防水层、砼垫层、第二防水层、加固层和第三防水层组成,所述滤水层铺设在渗水层的上侧,所述第一防水层铺设在滤水层的上侧,所述砼垫层位于第一防水层的上侧,所述第二防水层铺设在砼垫层的上侧,所述加固层铺设在第二防水层的上侧,所述第三防水层铺设在加固层的上侧,所述滤水层内埋设有不锈钢桶,所述不锈钢桶的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不锈钢桶内设有PVC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简单、有效、经济的办法,解决了基坑侧壁及底部渗水的问题,防水性能较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也可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类似问题。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基坑防水
,尤其涉及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地下基础施工中,由于电梯基坑的埋深相对于基槽更低,常常是因降水后基坑内存有一定水量,电梯基坑部位防水不到位或由于土层为滞水层,而导致电梯基坑侧壁及底部渗水,严重影响了电梯基坑的正常施工,因此我们设计了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其通过简单、有效、经济的办法,解决了基坑侧壁及底部渗水的问题,防水性能较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也可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类似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包括基坑防水层,所述基坑防水层由渗水层、滤水层、第一防水层、砼垫层、第二防水层、加固层和第三防水层组成,所述滤水层铺设在渗水层的上侧,所述第一防水层铺设在滤水层的上侧,所述砼垫层位于第一防水层的上侧,所述第二防水层铺设在砼垫层的上侧,所述加固层铺设在第二防水层的上侧,所述第三防水层铺设在加固层的上侧,所述滤水层内埋设有不锈钢桶,所述不锈钢桶的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不锈钢桶内设有PVC管道,所述PVC管道贯穿第一防水层、砼垫层、第二防水层、加固层和第三防水层并伸出。优选地,所述渗水层的材质为夯实的砂石层。优选地,所述滤水层的材质为鹅卵石。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层的材质为厚度为mm的砂浆混凝土。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水层的材质为SBS改性沥青卷材。优选地,所述加固层的材质为内部设有钢筋网的砂浆混凝土。优选地,所述第三防水层材质为涂刷三次的水泥基防水涂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第一防水层可以增加基坑防水层稳固度和防水效果,通过第二防水层和第三防水层可以有效阻止雨水或地下水渗入基坑防水层的上侧;雨水会地下水通过渗水层进入滤水层,滤水层内的水通过多个通孔流动至不锈钢桶内,通过PVC管道与外界自吸水泵连接,可以将不锈钢桶内的水排出,通过简单、有效、经济的办法,解决了基坑侧壁及底部渗水的问题,防水性能较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简单、有效、经济的办法,解决了基坑侧壁及底部渗水的问题,防水性能较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也可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类似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的截面图;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基坑防水层、2渗水层、3滤水层、4第一防水层、5砼垫层、6第二防水层、7加固层、8第三防水层、9PVC管道、10不锈钢桶、1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包括基坑防水层1,基坑防水层1由渗水层2、滤水层3、第一防水层4、砼垫层5、第二防水层6、加固层7和第三防水层8组成,滤水层3铺设在渗水层2的上侧,渗水层2的材质为夯实的砂石层,渗水层2铺设在基坑面上,基坑土层经过夯实;滤水层3的材质为鹅卵石,鹅卵石颗粒大且空隙大,使渗进来的水能尽快通过多个通孔11排入不锈钢桶10内(通过渗水层2的过滤,渗进来的水中已无太多泥土)。第一防水层4铺设在滤水层3的上侧,第一防水层4的材质为厚度为150mm的砂浆混凝土,此处的砂浆混凝土内含有5%的防水剂;砼垫层5位于第一防水层4的上侧,第二防水层6铺设在砼垫层5的上侧,第二防水层6的材质为SBS改性沥青卷材,SBS改性沥青卷材通过粘合剂与砼垫层5相连接;加固层7铺设在第二防水层6的上侧,加固层7的材质为内部设有钢筋网的砂浆混凝土,通过钢筋网可以增加基坑防水层1的坚固度,钢筋网可以通过钢筋等连接件贯穿第二防水层6与砼垫层5相连接。第三防水层8铺设在加固层7的上侧,第三防水层8材质为涂刷三次的水泥基防水涂料,涂刷第一层水泥基防水涂料,可用塑料或者橡皮刮板均匀涂刮,力求厚度一致,厚度控制在0.5-1mm之间;涂抹第二层水泥基防水涂料(第一层固化后,手摸不粘手即可),涂刮方向与第一次涂刮方向垂直且厚度控制在0.5-1mm之间;涂刮第三层水泥基防水涂料,其与第二层水泥基防水涂料涂刮方向垂直,且厚度控制在0.5-1mm之间,总体厚度为2mm左右。滤水层3内埋设有不锈钢桶10,不锈钢桶10的上设有多个通孔11,多个通孔11呈环形设置在不锈钢桶10的上侧外壁上;不锈钢桶10内设有PVC管道9,PVC管道9的厚度为3mm;PVC管道9贯穿第一防水层4、砼垫层5、第二防水层6、加固层7和第三防水层8并伸出,PVC管道9可以与自吸水泵吸水端连接,为了排出渗入不锈钢桶10内的地下水或雨水。本技术中,通过第一防水层4可以增加基坑防水层1稳固度和防水效果,通过第二防水层6和第三防水层8可以有效阻止雨水或地下水渗入基坑防水层1的上侧;雨水或地下水通过渗水层2进入滤水层3,滤水层3内的水通过多个通孔11流动至不锈钢桶10内,通过PVC管道9与外界自吸水泵(图中未画出)连接,可以将不锈钢桶10内的水排出,通过简单、有效、经济的办法,解决了基坑侧壁及底部渗水的问题,防水性能较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包括基坑防水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防水层(1)由渗水层(2)、滤水层(3)、第一防水层(4)、砼垫层(5)、第二防水层(6)、加固层(7)和第三防水层(8)组成,所述滤水层(3)铺设在渗水层(2)的上侧,所述第一防水层(4)铺设在滤水层(3)的上侧,所述砼垫层(5)位于第一防水层(4)的上侧,所述第二防水层(6)铺设在砼垫层(5)的上侧,所述加固层(7)铺设在第二防水层(6)的上侧,所述第三防水层(8)铺设在加固层(7)的上侧,所述滤水层(3)内埋设有不锈钢桶(10),所述不锈钢桶(10)的上设有多个通孔(11),所述不锈钢桶(10)内设有PVC管道(9),所述PVC管道(9)贯穿第一防水层(4)、砼垫层(5)、第二防水层(6)、加固层(7)和第三防水层(8)并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包括基坑防水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防水层(1)由渗水层(2)、滤水层(3)、第一防水层(4)、砼垫层(5)、第二防水层(6)、加固层(7)和第三防水层(8)组成,所述滤水层(3)铺设在渗水层(2)的上侧,所述第一防水层(4)铺设在滤水层(3)的上侧,所述砼垫层(5)位于第一防水层(4)的上侧,所述第二防水层(6)铺设在砼垫层(5)的上侧,所述加固层(7)铺设在第二防水层(6)的上侧,所述第三防水层(8)铺设在加固层(7)的上侧,所述滤水层(3)内埋设有不锈钢桶(10),所述不锈钢桶(10)的上设有多个通孔(11),所述不锈钢桶(10)内设有PVC管道(9),所述PVC管道(9)贯穿第一防水层(4)、砼垫层(5)、第二防水层(6)、加固层(7)和第三防水层(8)并伸出。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少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六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