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撑板带与临时围护体的防水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135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基坑支护和基础领域的一种换撑板带与临时围护体的防水连接构造,技术方案为:换撑板带设置在地下室外墙与临时围护体之间的槽体空间内,换撑板带悬挑出地下室外墙,换撑板带的悬挑端抵住临时围护体,在临时围护体与悬挑端之间设有预留防水材料;位于换撑板带下的下部防水材料贴地下室外墙沿换撑板带的下方弯折,弯折预留防水材料的下部分,使下部分与下部防水材料的下方弯折段互相搭接;位于换撑板带上的上部防水材料贴地下室外墙沿换撑板带的上方弯折,弯折预留防水材料的上部分,使上部分与上部防水材料的上方弯折段互相搭接。该构造解决了留设肥槽的多层地下室基坑工程换撑板带位置建筑外包防水难以贯通的技术问题。

A waterproof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bracing plate and the temporary enclo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撑板带与临时围护体的防水连接构造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基坑支护和基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换撑板带与临时围护体的防水节点构造,可广泛应用于采用临时围护体的基坑工程中。
技术介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正式进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代,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所引发的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大型地铁车站、地下变电站等的建设伴随着产生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并且基坑规模越来越大、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周边围护体可选择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如“两墙合一”、“桩墙合一”等,也可选择与主体结构相互分离的临时围护形式。针对后者:空间上,临时围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之间通常设置一定宽度的肥槽,作为后期外包防水及保温层的施工空间;时间上,待多层地下室结构施工出正负零后,方开始进行防水及保温施工。在多层地下室的基坑开挖至基底,主体地下室结构回筑过程中,为确保周边临时围护体的水平受力、传力可靠,需设置一定厚度的换撑板带,换撑板带平面上沿地下室外墙设置于肥槽空间内;竖向上一般同地下室结构梁板面标高。换撑板带与临时围护体常规的连接方法是在临时围护体之间等间距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撑板带与临时围护体的防水连接构造,换撑板带(1)设置在地下室外墙(4)与临时围护体(2)之间的槽体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板带(1)悬挑出所述地下室外墙(4),所述换撑板带(1)的悬挑端抵住所述临时围护体(2),在所述临时围护体(2)与所述悬挑端之间设有预留防水材料(3);位于所述换撑板带(1)下的下部防水材料(5)贴所述地下室外墙(4)沿所述换撑板带(1)的下方弯折,弯折所述预留防水材料(3)的下部分,使所述下部分与所述下部防水材料(5)的下方弯折段互相搭接形成下搭接段;位于所述换撑板带(1)上的上部防水材料(6)贴所述地下室外墙(4)沿所述换撑板带(1)的上方弯折,弯折所述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撑板带与临时围护体的防水连接构造,换撑板带(1)设置在地下室外墙(4)与临时围护体(2)之间的槽体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板带(1)悬挑出所述地下室外墙(4),所述换撑板带(1)的悬挑端抵住所述临时围护体(2),在所述临时围护体(2)与所述悬挑端之间设有预留防水材料(3);位于所述换撑板带(1)下的下部防水材料(5)贴所述地下室外墙(4)沿所述换撑板带(1)的下方弯折,弯折所述预留防水材料(3)的下部分,使所述下部分与所述下部防水材料(5)的下方弯折段互相搭接形成下搭接段;位于所述换撑板带(1)上的上部防水材料(6)贴所述地下室外墙(4)沿所述换撑板带(1)的上方弯折,弯折所述预留防水材料(3)的上部分,使所述上部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其平张佶刘若彪徐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