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排气消音塔及其混合墙体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743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体排气消音塔及其混合墙体的施工方法,消音塔包括塔体,塔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腰梁;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墙体,塔体上部隔热墙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吸音砖砌体;塔体下部隔热墙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吸音棉;塔体内上部设置有隔墙,隔墙的两侧设置有水平消音网;塔体设置耐高温隔声密闭门;塔体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检修楼梯,塔体的顶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检修平台;塔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暗柱;塔体的底部设置有引射排气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体排气消音塔及其混合墙体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音塔
,特别涉及一种筒体排气消音塔及其混合墙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排气消音塔是一种应用于设备用房的建筑,可以配合各种设备使用,特别是大型燃油发动机的检测,起到排气消音的作用,而现有的排气消音塔施工按逐道腰梁划分外墙施工段,外墙施工缝数量多,且混凝土整体性不好,存在组合墙体施工工期长

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施工成本较高和施工安全不宜保障的问题

[0003]经检索,未见相同的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体排气消音塔的混合墙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筒体排气消音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腰梁;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墙体,塔体上部隔热墙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吸音砖砌体;塔体下部隔热墙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吸音棉;塔体内上部设置有隔墙,隔墙的两侧设置有水平消音网;塔体设置耐高温隔声密闭门;所述塔体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检修楼梯,塔体的顶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检修平台;所述塔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暗柱;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引射排气筒

[0006]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沟

[0007]上述的一种筒体排气消音塔的混合墙体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施工准备;第二步,外侧混凝土墙体钢筋

筒内消音器基础螺栓预埋及底板混凝土浇筑:排气消音塔塔体基础底板钢筋制作与安装;外侧混凝土墙体钢筋预埋

筒内消音器基础螺栓预埋;验收,底板混凝土浇筑;第三步,引射排气筒基础支架安装及洞口连接件预埋:复核预埋螺栓位置,引射排气筒基础支架安装;引射排气筒墙体洞口连接件放线定位并预埋;第四步,外侧混凝土墙体测量放线:测量采用坐标定位法进行墙体定位;将墙体控制线及边线放出,测量复核

记录

备案;第五步,第一段外侧混凝土墙体钢筋安装及第一

二道内侧腰梁钢筋预埋:
S1、
内外脚手架搭设,搭设至第三道腰梁顶,铺设操作平台;
S2、
外侧混凝土墙体钢筋安装,竖向钢筋采取机械连接,竖向钢筋安装高度为第四道至第五道腰梁之间,接头接头位置及数量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水平钢筋安装至第三道腰梁顶
50mm
位置;
S3、
第二道腰梁钢筋预埋,临空端钢筋先不作弯钩处理,待后期腰梁关模前采用套管手动制作弯钩;
S4、
第一道腰梁钢筋预埋,临空端钢筋先不作弯钩处理,待后期腰梁关模前采用套管手动制作弯钩;第六步,外侧混凝土墙体模板安装

混凝土浇筑及拆模:
S1、
墙体钢筋隐蔽验收;
S2、
墙体模板安装,采用两侧带圆锥形接头的三段式对拉成品螺栓;模板腰梁处采用免凿毛成品模板,安装前根据腰梁预埋钢筋位置配置穿孔模板,孔洞直径大于腰梁
(11)
预埋筋2‑
4mm
,模板安装后采用泡沫胶将孔洞与钢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防止漏浆;
S3、
墙体模板验收;
S4、
墙体混凝土浇筑,采用耐热混凝土浇筑,浇筑至第三道梁底部
50~100mm
处;
S5、
墙体侧模拆除,拆除时间为墙体混凝土浇筑
24
小时以后;第七步,对拉螺杆处理:
S1、
逐个剔除内外侧塑料垫块;
S2、
拧掉三段式止水螺杆的两个接头;
S3、
清理孔内杂物,浇水湿润,孔周边也浇水湿润;
S4、
内外侧封堵,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封堵内外侧螺杆孔凹槽并压实抹光;第八步,内侧隔音墙体测量放线

第一道内墙砌筑:
S1、
内侧墙体测量放线,放出墙体外侧边线及标高控制线,立皮数杆;
S2、
内墙砌筑,采用耐高温砂浆贴外墙砌筑,砌筑至第一道腰梁底,作勾缝处理,砌体顶部采用
15mm
厚砌体使用砂浆找平;第九步,第一道腰梁钢筋绑扎

模板制安及混凝土浇筑:
S1、
第一道腰梁钢筋弯头制作;
S2、
腰梁模板安装;
S3、
腰梁水平筋绑扎安装;
S4、
腰梁侧模制安;
S5、
钢筋模板验收;
S6、
腰梁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第十步,第二道内墙施工:第一道腰梁混凝土浇筑
24
小时后开始施工第二道内墙,方法同第八步;第十一步,第二道腰梁施工:第二道墙体砌筑完成后开始施工第二道腰梁,方法同第九步;第十二步,第三道内墙施工:第二道腰梁混凝土浇筑
24
小时后开始施工第三道内墙,方法同第八步;第十三步,第三道腰梁及第二段外侧混凝土墙体施工:
S1、
第三道墙体砌筑完成后开始施工第三道腰梁,施工至第九步
S4

S2、
然后按照第五步

第六步的施工顺序将上部外侧混凝土墙体施工至第六步
S3

S3、
浇筑第三道腰梁混凝土,待混凝土浇筑
30min
后开始浇筑上部墙体混凝土,第一次浇筑高度为
400mm
,待混凝土浇筑
30min
后按顺时针逐层浇筑上部墙体混凝土,每层浇筑混凝土厚度为
400mm
,直至第六道腰梁底
50~100mm
处;第十四步,第二段对拉螺杆按照第六步处理,第四道

第五道内侧消音墙及腰梁
(11)
依次按照第九步至第十二步施工;第十五步,引射排气筒吊装安装:按照前述第十三步

第十四步依次往上施工第三段

第四段;第四段施工完毕后进行引射排气筒的吊装安装;第十六步,上部筒体及隔墙施工:
S1、
引射排气筒安装完成后搭设满堂架;
S2、
按照前述第十三步

第十四步依次往上施工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第五至八段每段以不大于四米的腰梁作为各施工段的划分点,腰梁施工时预埋水平消音网链接件;
S3、
中部上空隔墙梁随各段同步施工,同时预埋水平消音网链接件;
S4、
上部砌体及隔音墙参照前述第八步施工;第十七步:水平消音网及下部吸音棉安装:
S1、
满堂架体根据水平消音网安装位置由上而下逐段拆除;
S2、
水平消音网由上而下逐层安装;
S3、
架体拆除至墙体吸音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筒体排气消音塔,包括塔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腰梁(
11
);塔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墙体(3),塔体(1)上部隔热墙体(3)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吸音砖砌体(4);塔体(1)下部隔热墙体(3)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吸音棉(
12
);塔体(1)内上部设置有隔墙(5),隔墙(5)的两侧设置有水平消音网(
13
);塔体(1)设置耐高温隔声密闭门(
10
);所述塔体(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检修楼梯(8),塔体(1)的顶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检修平台(9);所述塔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暗柱(2);所述塔体(1)的底部设置有引射排气筒(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体排气消音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沟(7)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筒体排气消音塔的混合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施工准备;第二步,外侧混凝土墙体钢筋

筒内消音器基础螺栓预埋及底板混凝土浇筑:排气消音塔塔体
(1)
基础底板钢筋制作与安装;外侧混凝土墙体钢筋预埋

筒内消音器基础螺栓预埋;验收,底板混凝土浇筑;第三步,引射排气筒
(6)
基础支架安装及洞口连接件预埋:复核预埋螺栓位置,引射排气筒
(6)
基础支架安装;引射排气筒
(6)
墙体洞口连接件放线定位并预埋;第四步,外侧混凝土墙体测量放线:测量采用坐标定位法进行墙体定位;将墙体控制线及边线放出,测量复核

记录

备案;第五步,第一段外侧混凝土墙体钢筋安装及第一

二道内侧腰梁
(11)
钢筋预埋:
S1、
内外脚手架搭设,搭设至第三道腰梁
(11)
顶,铺设操作平台;
S2、
外侧混凝土墙体钢筋安装,竖向钢筋采取机械连接,竖向钢筋安装高度为第四道至第五道腰梁
(11)
之间,接头接头位置及数量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水平钢筋安装至第三道腰梁
(11)

50mm
位置;
S3、
第二道腰梁
(11)
钢筋预埋,临空端钢筋先不作弯钩处理,待后期腰梁
(11)
关模前采用套管手动制作弯钩;
S4、
第一道腰梁
(11)
钢筋预埋,临空端钢筋先不作弯钩处理,待后期腰梁(
11
)关模前采用套管手动制作弯钩;第六步,外侧混凝土墙体模板安装

混凝土浇筑及拆模:
S1、
墙体钢筋隐蔽验收;
S2、
墙体模板安装,采用两侧带圆锥形接头的三段式对拉成品螺栓;模板腰梁
(11)
处采用免凿毛成品模板,安装前根据腰梁
(11)
预埋钢筋位置配置穿孔模板,孔洞直径大于腰梁
(11)
预埋筋2‑
4mm
,模板安装后采用泡沫胶将孔洞与钢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防止漏浆;
S3、
墙体模板验收;
S4、
墙体混凝土浇筑,采用耐热混凝土浇筑,浇筑至第三道梁底部
50~100mm
处;
S5、
墙体侧模拆除,拆除时间为墙体混凝土浇筑
24
小时以后;第七步,对拉螺杆处理:
S1、
逐个剔除内外侧塑料垫块;
S2、
拧掉三段式止水螺杆的两个接头;
S3、
清理孔内杂物,浇水湿润,孔周边也浇水湿润;
S4、
内外侧封堵,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封堵内外侧螺杆孔凹槽并压实抹光;第八步,内侧隔音墙体测量放线

第一道内墙砌筑:
S1、
内侧墙体测量放线,放出墙体外侧边线及标高控制线,立皮数杆;
S2、
内墙砌筑,采用耐高温砂浆贴外墙砌筑,砌筑至第一道腰梁
(11)
底,作勾缝处理,砌体顶部采用
15mm
厚砌体使用砂浆找平;第九步,第一道腰梁
(11)
钢筋绑扎

模板制安及混凝土浇筑:
S1、
第一道腰梁
(11)
钢筋弯头制作;
S2、
腰梁
(11)
模板安装;
S3、
腰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琼金开喜刁卓苏定坤黃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六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