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99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07
本申请涉及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包括:至少第一引入器元件和第二引入器元件、适于纺纱纺织纤维网的气流纺纱装置、介于引入器元件和气流纺纱装置之间的并条装置、用于将纺织纤维网编织在一起的气流纺纱室,以及引入器喷嘴,引入器喷嘴成形为将来自并条装置的网接纳到相应的插入通道中,并根据纵向喂纱方向将网引入纺纱室中,其中所述纺纱室包括两个空气喷嘴。相对于垂直于纵向喂纱方向的截面,进入室的网的所述两个插入通道中的每个的槽底部沿着段对齐,该段相对于纺纱室的几何中心偏移小于纺纱室的最大直径的5%的偏心距。本申请的并条和纺纱设备能够在通过气流纺纱机获得混合纱线的情况下消除条痕。

Drawing and spinning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mixed yarn in multi feed air flow spinn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并条和纺纱混合纱线的多喂纱气流纺纱机(例如喷气型气流纺纱机)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喷气纺纱设备从单个纤维网开始生产纱线产品。本专利技术研发的具体领域是由几种纤维网获得的纱线,纤维网可以是不同材料、不同颜色(混色毛纱(mélange))、不同质量或甚至相同材料。这些多个喂纱带必须以可控和可重复的方式适当地并条和混合,以便生产具有期望特征的纱线。迄今为止,从具有不同颜色或材料的多个网(双网)开始获得纱线的方法具有一些缺点和局限性。事实上,通常存在条痕现象(barringphenomena),这些现象存在于通常由于纱线支数或捻度不规则而产生的槽或条中。总之,通常条痕是由于不正确的连接、不规则的张力和线/纤维之间的不规则捻度造成的。在气流纺纱设备的喂纱使用双网的情况下,为了限制这种缺陷,同一申请人已知的是,以保持两网分离直到进入引入器喷嘴的方式来进行两网路径的完全分离。这种分离也主要用于增强线的机械性能。在任何情况下,在试图通过气流纺纱机获得混合纱线的情况下,网的单纯分离不足以解决条痕的问题。此外,网的“极端”分离使得纤维分离直到直接暴露于室中的空气流,如果一方面其限制了条痕现象,另一方面其在最终纱线的比色产出(colorimetricyield,比色产率,比色良品率)方面引入了问题。例如,以在已知类型的设备中由50%的黑带和50%的白带制成的混合物作为参照,根据黑带的插入侧(右或左),最终纱线的色度是不同的,即较暗或较亮。显然,由于纱线插入的方向,结果的可变性使机器的设置更加复杂,因为这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被喂纱的网上。总之,这些条痕不仅可以在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网时出现,而且可以在使用相同颜色、相同材料和混合材料(例如棉/聚酯或粘胶/聚酯)的网时出现。换句话说,由于在纺纱室连接相同网时可能出现不均匀性,每次至少使用两个网时,甚至它们彼此相等,都可能出现条痕和颜色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需要解决参考现有技术提到的缺点和限制。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气流纺纱机的并条方法来满足这种需要。本专利技术允许在通过气流纺纱机获得混合纱线的情况下消除条痕的问题。所述混合纱线包括两种不同颜色的网,也包括相同颜色、相同材料和混合材料的网(例如棉/聚酯或粘胶/聚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最终纱线的比色产出。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从其优选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更清楚地显现,在附图中:图1至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用于混合纱线的气流纺纱机的并条设备的透视图和侧视图;图3示出了在纺纱室的入口部分处的引入器喷嘴的示意图;图4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能实施方式的引入器喷嘴从入口侧和从出口侧的透视图;图6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可能实施方式的引入器喷嘴从入口侧和从出口侧的透视图;图8至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可能实施方式的引入器喷嘴从入口侧和从出口侧的透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可能实施方式的引入器喷嘴的透视图;图11至图1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能实施方式的双通道冷凝器(condenser,聚集器)的透视图。与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元件或元件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体实施方式参考上述附图,附图标记4表示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并条和纺纱设备。所述设备4包括彼此独立的至少第一和第二引入器元件8、12,以便能够同时喂纱纺织纤维的至少两个网N1、N2。所述纺织纤维网N1、N2可以彼此相同或在质量、线支数、颜色和/或材料方面不同。设备4还包括气流纺纱装置16,喂纱给该气流纺纱装置所述纺织纤维网N1、N2,该气流纺纱装置适于生产具有某些特征的纱线。设备4还包括设置在引入器元件8、12和气流纺纱装置16之间的并条装置20,其包括多对并条筒24。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成对的并条筒24的每对并条筒24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筒28,所述并条筒适于以已知的方式渐进并条同时由此截取的每个网N1、N2。驱动筒28是指可操作地连接到驱动装置(通常为电动机)的筒;通常,每个驱动筒28面对怠轮筒32,其以合适的压力压在网N1、N2上,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驱动筒28而运动。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纺纱设备4的一对所述并条筒24中的至少一个驱动筒28被机械地分成截取第一带N1的第一驱动筒和截取第二带N2的第二驱动筒。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筒可操作地连接到不同的驱动设备,以便能够在不同的旋转速度下操作,以实现由第一和第二驱动筒截取的两个网N1、N2的不同程度的并条。优选地,并条装置20包括多对彼此串联的并条筒24,适于渐进地并条同时被它们截取的每个网N1、N2。优选地,网N1、N2根据纵向喂纱方向L喂纱,引入器元件8、12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喂纱方向L的横向Z并排放置。应当注意,纵向方向L通常相对于垂直于水平方向X的竖直方向Y倾斜,该水平方向平行于纺纱设备4的支承面。第一和第二驱动筒36'、36”平行于所述横向方向Z彼此对齐并且围绕平行于横向方向Z的横向旋转轴线旋转。成对并条筒24的数量可以根据要获得的总并条比而变化,并且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没有限制。气流纺纱装置16包括纺纱室40,纺纱室40包括多个空气喷射44、48,空气喷射44、48定向在与输入到纺纱室40本身中的相同网N1、N2基本上相切的方向上,以便交织所述网N1、N2并获得从气流纺纱室20输出的单纱线F。优选地,所述空气喷射44、48都沿切向指向纺纱室40的中心C,以便根据一致的方向协同地触发网N1、N2的纤维扭转。换句话说,两个空气喷射44、48布置和定向成触发纤维上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加捻(twist,拼毛)。并条和纺纱设备4还包括引入器喷嘴52,其设计成在相应的插入通道56中接收来自并条装置20的网N1、N2,并根据纵向喂纱方向L将网N1、N2引入纺纱室40内。有利地,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纵向喂纱方向L的横截面,进入纺纱室40的网N1、N2的所述两个插入通道56中的每一个的槽底部60沿着段S对齐,该段相对于纺纱室40的几何中心C偏移偏心距E,室本身40的对称轴穿过所述几何中心C。应当注意的是,认为槽底部60在来自引入器喷嘴52的网N1、N2的出口部分处。所述偏心距E小于纺纱室40的最大直径D的5%。优选地,绝对地,所述偏心距E小于0.2mm。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偏心距E等于0,使得进入纺纱室40的网N1、N2的插入通道56的槽底部60和纺纱室40的几何中心C彼此对齐。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纺纱室40的几何中心C和每个槽底部60之间的径向距离f相等,使得所述槽底部60相对于所述几何中心C等距。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包括:/n-彼此独立的至少第一引入器元件和第二引入器元件(8、12),以便能够同时喂纱至少两个分开的纺织纤维的网(N1、N2),/n-气流纺纱装置(16),适于对所述网(N1、N2)进行纺纱,/n-气流纺纱装置室(40),用于交织所述网(N1、N2),/n-引入器喷嘴(52),成形为用于从并条装置(20)接收所述网(N1、N2),所述并条装置放置在所述引入器喷嘴(52)与所述气流纺纱装置(16)之间,在所述引入器喷嘴内有对应的插入通道(56)内并且所述引入器喷嘴用于在纵向喂纱方向(L)上将所述网(N1、N2)引入纺纱室(40)内,/n-其中,所述纺纱室(40)包括多个空气喷射(44、48),这些空气喷射定向成在与进入到所述纺纱室(40)中的所述网(N1、N2)基本上相切的方向上,以便交织所述网(N1、N2)并且在所述纺纱室(40)的输出中获得单纱(F),/n-其中,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纵向喂纱方向(L)的截面,进入所述纺纱室(40)的所述网(N1、N2)的两个所述插入通道(56)中的每一个的槽底部(60)沿着段(S)对齐,所述段相对于所述纺纱室(40)的几何中心(C)偏移一偏心距(e),所述纺纱室(40)的对称轴线穿过该几何中心,所述偏心距(e)小于所述纺纱室(40)的最大直径(D)的5%。/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09 IT 1020180000092921.一种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包括:
-彼此独立的至少第一引入器元件和第二引入器元件(8、12),以便能够同时喂纱至少两个分开的纺织纤维的网(N1、N2),
-气流纺纱装置(16),适于对所述网(N1、N2)进行纺纱,
-气流纺纱装置室(40),用于交织所述网(N1、N2),
-引入器喷嘴(52),成形为用于从并条装置(20)接收所述网(N1、N2),所述并条装置放置在所述引入器喷嘴(52)与所述气流纺纱装置(16)之间,在所述引入器喷嘴内有对应的插入通道(56)内并且所述引入器喷嘴用于在纵向喂纱方向(L)上将所述网(N1、N2)引入纺纱室(40)内,
-其中,所述纺纱室(40)包括多个空气喷射(44、48),这些空气喷射定向成在与进入到所述纺纱室(40)中的所述网(N1、N2)基本上相切的方向上,以便交织所述网(N1、N2)并且在所述纺纱室(40)的输出中获得单纱(F),
-其中,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纵向喂纱方向(L)的截面,进入所述纺纱室(40)的所述网(N1、N2)的两个所述插入通道(56)中的每一个的槽底部(60)沿着段(S)对齐,所述段相对于所述纺纱室(40)的几何中心(C)偏移一偏心距(e),所述纺纱室(40)的对称轴线穿过该几何中心,所述偏心距(e)小于所述纺纱室(40)的最大直径(D)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其中,所述偏心距(e)小于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其中,所述偏心距(e)等于0,使得进入所述纺纱室(40)的所述网(N1,N2)的所述插入通道(56)的所述槽底部(60)和所述纺纱室(40)的所述几何中心(C)彼此对齐。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其中,所述纺纱室(40)的所述几何中心(C)与每个槽底部(60)之间的径向距离(f)是相等的,使得所述槽底部(60)相对于所述几何中心(C)是等距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其中,所述径向距离(f)小于所述纺纱室(40)的所述最大直径(D)的2%。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其中,所述径向距离(f)使得每个所述槽底部(60)与相应的空气喷射相切地对齐。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其中,进入所述纺纱室(40)的所述网(N1、N2)的所述插入通道(56)相对于平行于所述纵向喂纱方向(L)的轴线至少部分地加捻。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其中,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纵向喂纱方向(L)的截面,所述插入通道(56)在所述纺纱室(40)处的截面具有在所述槽底部(60)处会聚并倒圆角的三角形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其中,所述网(N1、N2)的所述插入通道(56)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纵向喂纱方向(L)。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其中,所述引入器喷嘴(52)包括平坦的插入通道(56),该平坦的插入通道的角度构造成使得与所述插入通道(56)相切的相应面在顶点α处确定的角度在160°与178°之间。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喂纱气流纺纱机的混合纱线的并条和纺纱设备(4),其中,所述空气喷射(44、48)均沿切线方向朝向所述纺纱室(40)的几何中心(C),以便协同地触发所述网(N1、N2)的纤维的加捻。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法比奥·达尼奥洛卢卡·德奥托
申请(专利权)人: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