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合金粉、耐磨涂层及耐磨涂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93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合金粉,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第一组分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碳0.8~2.0%,铬3.0~7.0%,钛0.1~0.6%,钨6~10%,钒0.1~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第二组分为碳化硅晶须;所述第一组分占所述耐磨合金粉总质量的90%~98%,余量为第二组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降低熔覆层应力,减少开裂现象,有效降低涂层的裂纹敏感性,制备出致密、无裂纹的耐磨涂层,既提高了涂层制备效率,又降低了热影响区,能制备出耐磨的盾构滚刀刀圈。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wear-resistant alloy powder, wear-resistant coating and wear-resistant co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合金粉、耐磨涂层及耐磨涂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磨合金粉、耐磨涂层及耐磨涂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盾构机广泛应用于铁路、饮水、采矿、地铁建设等领域,盾构机刀具是实现掘进的“牙齿”,刀具的使用寿命影响盾构施工的进度。现有的盾构滚刀刀圈材质主要是40CrNiMo、H13、DC53三种牌号,经过热处理后,其硬度达到55-62HRC,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长寿命、高可靠掘进需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耐磨合金粉、耐磨涂层及耐磨涂层的制备方法,通过该耐磨合金粉在滚刀刀圈表面制备耐磨涂层,可以提高滚刀刀圈的抗磨损性能,同时也可用于其他耐磨材料或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磨合金粉、耐磨涂层及耐磨涂层的制备方法,通过该耐磨合金粉在滚刀刀圈表面制备耐磨涂层,可以提高滚刀刀圈的抗磨损性能,同时也可用于其他耐磨材料或工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合金粉,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碳0.8~2.0%,铬3.0~7.0%,钛0.1~0.6%,钨6~10%,钒0.1~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所述第二组分为碳化硅晶须;所述第一组分占所述耐磨合金粉总质量的90%~98%,余量为第二组分。较佳的,所述第一组分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碳1.1~1.8%,铬3.0~5.0%,钛0.2~0.5%,钨6~8%,钒0.3~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较佳的,所述第一组分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碳1.5~1.8%,铬3.0~5.0%,钛0.2~0.5%,钨6.0~7%,钒0.3~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较佳的,所述碳化硅晶须长径比为20~50。较佳的,所述第一组分为粒径50~150微米的铁基球状粉末;所述第二组分为直径100~600纳米,长度10~50微米的碳化硅晶须。一种耐磨涂层,由如上所述的耐磨合金粉制备而成。一种如上所述的耐磨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S2: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待喷涂材料表面喷涂混合粉末;S3:激光重熔。较佳的,所述步骤S2中,采用等离子喷涂时,所用喷涂电流为400~600A,喷涂电压40~50V,喷涂距离90~110mm。较佳的,所述步骤S3中,激光重熔时的激光功率为300~1000W,光斑直径为2~5mm,移动速度为3~6mm/s。较佳的,所述待喷涂材料为去除表面氧化皮和杂质的钢件;所述步骤S3中,进行激光重溶前预热至200~300℃。本专利技术中SiC晶须在熔覆层中作为异质形核基底,能细化熔覆层晶粒,从而降低熔覆层应力,减小开裂趋势。通过在第一组分Fe基粉末基础上,添加适量的第二组分SiC晶须,结合等离子喷涂和激光重熔技术,可有效降低涂层的裂纹敏感性,制备出致密、无裂纹的耐磨涂层。既提高了涂层制备效率,又降低了热影响区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制备出耐磨的盾构滚刀刀圈。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4的第一组分铁基合金粉末光学显微照片图。图2是实施例4的第二组分碳化硅晶须扫描电镜形貌图。图3是实施例4的盾构刀圈。图4是实施例4熔覆层与基体界面的光学显微照片图。图5是实施例4的熔覆层扫描电镜形貌图。图6是实施例4的熔覆层的能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者制造商的建议条件进行。所用试剂除非特别说明,皆为市场常规购买试剂或原料,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案除非特别说明,皆为本领域常规方法。本专利技术共设6个实施例,第一组分均选用铁基球状耐磨合金粉,各实施例中除铁及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外,其余元素所占质量百分比见表1。表1实施例1至6原料组分表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第一组分占耐磨合金粉总质量的比例见表2。表2:实施例1至实施例6第一组分占耐磨合金粉总质量比例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第一组分的粒径为10~50微米、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第一组分的粒径为50~100微米、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第一组分的粒径为100~150微米。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第二组分的碳化硅晶须直径为500~1200纳米,长度10~50微米;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第二组分的碳化硅晶须直径为100~600纳米,长度10~50微米;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第二组分的碳化硅晶须直径为100~600纳米,长度10~50微米。所有实施例的碳化硅晶须长径比均为20~50。本申请,以实施例4为例示,实施例4中的第一组分铁基合金粉末光学显微照片如图1所示,实施例4中第二组分的SiC晶须扫描电镜形貌图如图2所示。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3喷涂在40CrNiMo基体的刀圈上,实施例2和实施例4喷涂在H13基体的刀圈上,实施例5和实施例6喷涂在DC53基体的刀圈上,前述各种基体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各待喷涂材料。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所有待喷涂材料在激光喷涂前均去除表面氧化皮和杂质。实施例1至实施例6均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制备:S1: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本申请所有实施例均用三维混料机混合均匀。S2: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待喷涂材料表面喷涂混合粉末。S3:激光重熔。对于步骤S2,实施例1中,所用喷涂电流为400A,喷涂电压40V,喷涂距离90mm。实施例2中,所用喷涂电流为600A,喷涂电压60V,喷涂距离130mm。实施例3中,所用喷涂电流为500A,喷涂电压50V,喷涂距离100mm。实施例4中,所用喷涂电流为500A,喷涂电压50V,喷涂距离100mm。实施例5中,所用喷涂电流为450A,喷涂电压45V,喷涂距离100mm。实施例6中,所用喷涂电流为550A,喷涂电压40V,喷涂距离100mm。在完成步骤S2的喷涂后,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钢件进行预热,并实时检测其温度,在分别达到下列预热温度后,进行步骤S3激光重熔。实施例1的预热温度为200℃,实施例2的预热温度为300℃,实施例3的预热温度为250℃,实施例4的预热温度为285℃,实施例5的预热温度为220℃,实施例6的预热温度为240℃。对于步骤S3,实施例1中,激光重熔时的激光功率为300W,光斑直径为2mm,移动速度为3mm/s。实施例2中,激光重熔时的激光功率为1200W,光斑直径为6mm,移动速度为8mm/s。实施例3中,激光重熔时的激光功率为500W,光斑直径为4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合金粉,其特征是,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碳0.8~2.0%,铬3.0~7.0%,钛0.1~0.6%,钨6~10%,钒0.1~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n所述第二组分为碳化硅晶须;/n所述第一组分占所述耐磨合金粉总质量的90%~98%,余量为第二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合金粉,其特征是,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碳0.8~2.0%,铬3.0~7.0%,钛0.1~0.6%,钨6~10%,钒0.1~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
所述第二组分为碳化硅晶须;
所述第一组分占所述耐磨合金粉总质量的90%~98%,余量为第二组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合金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分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碳1.1~1.8%,铬3.0~5.0%,钛0.2~0.5%,钨6~8%,钒0.3~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合金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分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碳1.5~1.8%,铬3.0~5.0%,钛0.2~0.5%,钨6.0~7%,钒0.3~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耐磨合金粉,其特征是:所述碳化硅晶须长径比为20~50。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耐磨合金粉,其特征是: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均宋山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