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车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847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用于电子设备的夹持与固定,其包括至少两个侧臂与主体,所述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相对设置,第一侧臂包括第一防振件与第一定位孔,第二侧臂设有第二防振件与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防振件定位于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二防振件定位于第二定位孔中。第一防振件、第二防振件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固定连接且相匹配,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通过防振件的阻尼效果使得在车内使用支架时,减少侧臂的振动,令振动带来的摩擦减少,使得摩擦的异响消除。

Electronic equipment bracket and vehicl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车载支架
本技术涉及了电子设备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技术介绍
手机支架是为了将手机固定在用户需要的位置,方便使用。为了使手机支架使用更方便,结构更简单,于是出现了电子设备支架。但在现有的电子设备支架中,其伸出的爪臂在颠簸的环境下使用容易产生异响,使得用户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的电子设备支架的伸出的爪臂在颠簸的环境下使用容易产生异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结构简单的接线盒。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以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用于电子设备的夹持与固定,其包括至少两个侧臂与主体,所述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相对设置,第一侧臂包括第一防振件与第一定位孔,第二侧臂设有第二防振件与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防振件定位于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二防振件定位于第二定位孔中。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可从主体的一侧边伸出或缩回。优选地,所述主体设有齿轮、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通过齿轮的啮合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一防振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与第二防振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振件在第一定位孔内移动,所述第二防振件在第二定位孔内移动。优选地,所述支撑臂设有第三防振件,第三防振件与第三定位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防振件定位于第三定位孔中,所述第三防振件可在第三定位孔中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振件、第二防振件与第三防振件易形变,采用塑料、橡胶、硅胶任一种柔性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振件与第二防振件为圆弧梯形柱体结构或者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防振件的圆弧表面与第一定位孔的靠近齿轮的一端的圆弧表面相匹配,所述第二防振件的圆弧表面与第二定位孔的靠近齿轮的一端的圆弧表面相匹配。优选地,第一防振件与第二防振件为圆柱体结构时,所述第一防振件与第二防振件可作为滚轮。一种车载支架,其用于设置于汽车内,该车载支架用于夹持手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具有以下优点:1.第一防振件、第二防振件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固定连接且相匹配,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通过防振件的阻尼效果使得在颠簸的环境下使用支架时,可减少侧臂的振动,令振动带来的摩擦减少,使得摩擦的异响消除。2.第一防振件、第二防振件通过与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防振件与第二防振件固定在第二壳体上,同时也将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固定在第二壳体上,使得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保持相对地稳定,减少振动的发生。3.所述第一防振件与第二防振件易发生形变,所述第一防振件与第二防振件拥有良好的阻尼效果,可产生阻力减缓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的振动,消除异响。4.所述支撑臂设有第三防振件,可减缓支撑件的振动,消除支撑臂产生的异响。5.所述第一防振件与第二防振件为圆柱体结构,使得第一防振件与第二防振件可以作为滚轮使用,令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更快递伸出与收回。6.所述第一防振件、第二防振件与第三防振件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可使得第一防振件、第二防振件与第三防振件拥有更多的材料选择,让用户有多种选择,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7.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可以用于汽车内,使得侧臂在汽车行走时减少振动,消除异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侧臂、第二侧臂、齿轮、支撑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第二壳体、齿轮、第一侧臂、第二侧臂与支撑臂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齿轮、第一侧臂、第二侧臂与支撑臂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侧臂、第二侧臂、齿轮、支撑臂的爆炸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子设备支架;11、第一侧臂;111、第一定位孔;113、第一防振件;115、第一齿条;13、第二侧臂;131、第二定位孔;132、第二防振件;135、第二齿条;15、支撑臂;151、第三定位孔;153、第三齿条;155、第三防振件;17、主体;171、第一定位柱;172、第一壳体;173、第二定位柱;174、第二壳体;175、第三定位柱;177、齿轮;2、电子设备;21、显示屏;22、背面;23、顶角;221、长边;222、短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结合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1,用于电子设备的夹持与固定,其包括第一侧臂11、第二侧臂13、支撑臂15与主体17,所述第一侧臂11与第二侧臂1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臂11、第二侧臂13与支撑臂15与主体17固定连接且从主体17任意三侧边伸出,所述第一侧臂11与第二侧臂13用于夹持与固定电子设备2,所述支撑臂15用于电子设备放入电子设备支架1时托住电子设备支架1。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2可以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电子设备2包括显示屏21、与显示屏21相对的背面22,所述背面22包括长边221与短边222,长边221和短边222用于连接显示屏21、背面22,所述电子设备2还包括连接长边221和短边222的顶角23。电子设备2放置入电子设备支架1,所述电子设备2的背面22与第一壳体172背离第二壳体174的一侧贴近,第一侧臂11或第二侧臂13夹持电子设备2的两长边221或两短边222。请结合图3与图4,所述主体17包括第一壳体172、第二壳体174与齿轮177,第一壳体172与第二壳体174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72与第二壳体174所述齿轮177扣合连接形成一空腔,所述第一侧臂11、第二侧臂13、支撑臂15由空腔内伸出,所述齿轮177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74靠近第一壳体172的表面上,所述第一侧臂11、第二侧臂13、支撑臂15与齿轮177固定连接,支撑臂15可带动第一侧臂11与第二侧臂13的伸缩。具体地,所述第一侧臂11设有第一齿条115,所述第二侧臂13设有第二齿条135,支撑臂15设有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用于电子设备的夹持与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侧臂与主体,所述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相对设置,第一侧臂包括第一防振件与第一定位孔,第二侧臂设有第二防振件与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防振件定位于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二防振件定位于第二定位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用于电子设备的夹持与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侧臂与主体,所述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相对设置,第一侧臂包括第一防振件与第一定位孔,第二侧臂设有第二防振件与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防振件定位于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二防振件定位于第二定位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可从主体的一侧边伸出或缩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有齿轮、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通过齿轮的啮合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一防振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与第二防振件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宜成陈林松楼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