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材折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69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滤材折叠设备,涉及过滤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万向轮、支撑箱、滤材板、夹板、压杆、支撑板、出料口、出口接料板、第一对辊、第二对辊、第三对辊、覆盖箱、进口接料板、进料口、蓄电池、电推杆、第一上带轮、第一下带轮、第二上带轮、第二下带轮、第三上带轮、第三下带轮、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下表面四角固定安装有所述万向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级挤压变形,避免滤材板一次变形过大,导致断裂,影响过滤效果;通过电推板推动夹板对滤材板挤夹,便于对宽度的调整,满足实际需求;设置压杆避免夹板挤夹过程中滤材板中间拱起变形。

Filter material fold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材折叠设备
本技术涉及过滤材料加工
,特别是涉及滤材折叠设备。
技术介绍
在过滤器滤材
,为了提高过滤精度和强度,需要将滤材折叠起来使用,目前使用的滤材折叠机对滤材板直接冲压成型,容易造成滤材断裂损坏,影响后期过滤效果,而且市面上很多折叠机结构固定,不能对折叠宽度进行调整和控制,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级逐渐成型、折叠宽度可控的滤材折叠设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滤材折叠设备,包括万向轮、支撑箱、滤材板、夹板、压杆、支撑板、出料口、出口接料板、第一对辊、第二对辊、第三对辊、覆盖箱、进口接料板、进料口、蓄电池、电推杆、第一上带轮、第一下带轮、第二上带轮、第二下带轮、第三上带轮、第三下带轮、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下表面四角固定安装有所述万向轮,所述支撑箱内部固定安装有所述蓄电池,所述支撑箱上表面中间固定安装有所述覆盖箱,所述覆盖箱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控制面板,所述覆盖箱和所述支撑箱内部连通,所述覆盖箱和所述支撑箱连通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对辊、所述第二对辊和所述第三对辊,所述支撑箱对应第一对辊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出口接料板,所述覆盖箱对应所述第一对辊位置设置有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底部与所述出口接料板相平,所述支撑箱对应第三对辊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进口接料板,所述覆盖箱对应所述第三对辊位置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底部与所述进口接料板相平,所述滤材板依次穿过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三对辊、所述第二对辊、所述第一对辊和所述出料口,所述滤材板穿出所述出料口的一端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箱上,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所述压杆,所述压杆位于所述滤材板上方,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覆盖箱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所述夹板,所述夹板远离所述滤材板一侧设置有所述电推杆,所述电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箱上,所述电推杆移动端设置为圆头,所述电推杆移动端顶在所述夹板上,所述第一对辊包括第一上辊和第一下辊,所述第一上辊和所述第一下辊竖直对应相互啮合,第二对辊包括第二上辊和第二下辊,所述第二上辊和所述第二下辊竖直对应相互啮合,所述第三对辊包括第三上辊和第三下辊,所述第三上辊和所述第三下辊竖直对应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上辊、所述第二上辊和所述第三上辊分别与所述覆盖箱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下辊、所述第二下辊和所述第三下辊分别与所述支撑箱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上辊转轴一端延伸出所述覆盖箱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上辊转轴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覆盖箱固定安装有第三上带轮,所述第三下辊转轴一端延伸出所述覆盖箱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下辊转轴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覆盖箱固定安装有第三下带轮,所述第二上辊转轴靠近第三上带轮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上带轮,所述第二下辊转轴靠近第三下带轮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下带轮,所述第一上辊转轴靠近第三上带轮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上带轮,所述第一下辊转轴靠近第三下带轮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下带轮,所述第一上带轮与所述第二上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上带轮与所述第三上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下带轮与所述第二下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下带轮与所述第三下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和所述电推杆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键。优选的:所述第一上辊和所述第一下辊上设置有相互啮合的辊牙,所述第二上辊和所述第二下辊上设置有相互啮合的辊牙,所述第一上辊和所述第一下辊为平辊,所述第一上辊和所述第一下辊上的辊牙数量和所述第二上辊和所述第二下辊上的辊牙数量相同,所述第一上辊和所述第一下辊上的牙槽深度比所述第二上辊和所述第二下辊上的牙槽深度大2cm。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级挤压变形,避免滤材板一次变形过大,导致断裂,影响过滤效果;通过电推板推动夹板对滤材板挤夹,便于对宽度的调整,满足实际需求;设置压杆避免夹板挤夹过程中滤材板中间拱起变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滤材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滤材折叠设备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滤材折叠设备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滤材折叠设备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滤材折叠设备的第一对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滤材折叠设备的第二对辊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滤材折叠设备的第三对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万向轮;2、支撑箱;3、滤材板;4、夹板;5、压杆;6、支撑板;7、出料口;8、出口接料板;9、第一对辊;901、第一上辊;902、第一下辊;101、第二上辊;102、第二下辊;111、第三上辊;112、第三下辊;10、第二对辊;11、第三对辊;12、覆盖箱;13、进口接料板;14、进料口;15、蓄电池;16、电推杆;171、第一上带轮;172、第一下带轮;181、第二上带轮;182、第二下带轮;191、第三上带轮;192、第三下带轮;201、第一驱动电机;202、第二驱动电机;21、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7所示,滤材折叠设备,包括万向轮1、支撑箱2、滤材板3、夹板4、压杆5、支撑板6、出料口7、出口接料板8、第一对辊9、第二对辊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滤材折叠设备,包括万向轮、支撑箱、滤材板、夹板、压杆、支撑板、出料口、出口接料板、第一对辊、第二对辊、第三对辊、覆盖箱、进口接料板、进料口、蓄电池、电推杆、第一上带轮、第一下带轮、第二上带轮、第二下带轮、第三上带轮、第三下带轮、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下表面四角固定安装有所述万向轮,所述支撑箱内部固定安装有所述蓄电池,所述支撑箱上表面中间固定安装有所述覆盖箱,所述覆盖箱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控制面板,所述覆盖箱和所述支撑箱内部连通,所述覆盖箱和所述支撑箱连通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对辊、所述第二对辊和所述第三对辊,所述支撑箱对应第一对辊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出口接料板,所述覆盖箱对应所述第一对辊位置设置有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底部与所述出口接料板相平,所述支撑箱对应第三对辊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进口接料板,所述覆盖箱对应所述第三对辊位置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底部与所述进口接料板相平,所述滤材板依次穿过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三对辊、所述第二对辊、所述第一对辊和所述出料口,所述滤材板穿出所述出料口的一端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箱上,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所述压杆,所述压杆位于所述滤材板上方,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覆盖箱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所述夹板,所述夹板远离所述滤材板一侧设置有所述电推杆,所述电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箱上,所述电推杆移动端设置为圆头,所述电推杆移动端顶在所述夹板上,所述第一对辊包括第一上辊和第一下辊,所述第一上辊和所述第一下辊竖直对应相互啮合,第二对辊包括第二上辊和第二下辊,所述第二上辊和所述第二下辊竖直对应相互啮合,所述第三对辊包括第三上辊和第三下辊,所述第三上辊和所述第三下辊竖直对应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上辊、所述第二上辊和所述第三上辊分别与所述覆盖箱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下辊、所述第二下辊和所述第三下辊分别与所述支撑箱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上辊转轴一端延伸出所述覆盖箱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上辊转轴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覆盖箱固定安装有第三上带轮,所述第三下辊转轴一端延伸出所述覆盖箱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下辊转轴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覆盖箱固定安装有第三下带轮,所述第二上辊转轴靠近第三上带轮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上带轮,所述第二下辊转轴靠近第三下带轮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下带轮,所述第一上辊转轴靠近第三上带轮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上带轮,所述第一下辊转轴靠近第三下带轮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下带轮,所述第一上带轮与所述第二上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上带轮与所述第三上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下带轮与所述第二下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下带轮与所述第三下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和所述电推杆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滤材折叠设备,包括万向轮、支撑箱、滤材板、夹板、压杆、支撑板、出料口、出口接料板、第一对辊、第二对辊、第三对辊、覆盖箱、进口接料板、进料口、蓄电池、电推杆、第一上带轮、第一下带轮、第二上带轮、第二下带轮、第三上带轮、第三下带轮、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下表面四角固定安装有所述万向轮,所述支撑箱内部固定安装有所述蓄电池,所述支撑箱上表面中间固定安装有所述覆盖箱,所述覆盖箱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控制面板,所述覆盖箱和所述支撑箱内部连通,所述覆盖箱和所述支撑箱连通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对辊、所述第二对辊和所述第三对辊,所述支撑箱对应第一对辊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出口接料板,所述覆盖箱对应所述第一对辊位置设置有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底部与所述出口接料板相平,所述支撑箱对应第三对辊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进口接料板,所述覆盖箱对应所述第三对辊位置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底部与所述进口接料板相平,所述滤材板依次穿过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三对辊、所述第二对辊、所述第一对辊和所述出料口,所述滤材板穿出所述出料口的一端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箱上,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所述压杆,所述压杆位于所述滤材板上方,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覆盖箱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所述夹板,所述夹板远离所述滤材板一侧设置有所述电推杆,所述电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箱上,所述电推杆移动端设置为圆头,所述电推杆移动端顶在所述夹板上,所述第一对辊包括第一上辊和第一下辊,所述第一上辊和所述第一下辊竖直对应相互啮合,第二对辊包括第二上辊和第二下辊,所述第二上辊和所述第二下辊竖直对应相互啮合,所述第三对辊包括第三上辊和第三下辊,所述第三上辊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习超侯保凤范习英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玉泉滤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