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661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氨酯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聚合物二元醇加热后保温,将异氰酸酯、扩链剂、离子液体分别加热至40~90℃保温;按重量份数计,将保温后的聚合物二元醇20~80份、扩链剂1.5~8.5份、离子液体0.1~15份以及室温下的催化剂0.001~0.5份、抗氧化剂0.1~8份、热稳定剂0.1~8份、水解稳定剂0.1~5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保温后的异氰酸酯10~70份,搅拌均匀后置于恒温环境中熟化,得到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该方法能有效减少抗静电剂迁移析出,制备的聚氨酯具有更久抗静电性能;且制备工艺简单,无需使用任何有机溶剂,更为环保。

Antistatic electrothermal plastic polyurethane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氨酯是一种主链上含有较多的氨基甲酸酯基团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一般由低聚物多元醇作为软段、异氰酸酯以及小分子扩链剂作为硬段,通过逐步加成聚合反应制备而成,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但是由于聚氨酯本身具有电绝缘特性,只能用作绝缘材料,限制了其在电子通讯、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申请号为200780011270.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性聚氨酯,申请号为201110173476.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较低湿度条件下使用的防静电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1480068123.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导电的热塑性聚氨酯,申请号为200510109891.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具有改良的抗静电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申请号为200880024867.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具有抗静电性的热塑性聚氨酯。上述专利中,均使用离子液体作为抗静电剂,并使得聚氨酯具有抗静电效果,但是离子液体作为一类小分子抗静电剂,容易从聚氨酯中迁移析出,这就导致材料的抗静电效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无法持续满足预期要求。申请号为201310298734.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含咪唑阳离子型抗静电聚氨酯的制备方法。该专利首先是制备一种双羟基封端的咪唑阳离子型聚酯或聚醚二元醇,然后再利用端羟基与二异氰酸酯和扩链剂反应制备抗静电聚氨酯,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抗静电剂迁移析出,但是该方案在聚氨酯的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地需要使用有机溶剂,有机溶剂若未能合理地二次回收利用或加以有效处理,其排放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往往是难以修复,且污染性较强;若要达到环保要求,对整体生产设备以及后期的污水处理设备的要求较高,这一弊端使得该制备方法的规模化实施受到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减少抗静电剂从聚氨酯中迁移析出、且制备过程不使用有机溶剂使制备过程相对更环保,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合物二元醇加热至60~100℃保温,将异氰酸酯、扩链剂、离子液体分别加热至40~90℃保温;按重量份数计,将保温后的聚合物二元醇20~80份、扩链剂1.5~8.5份、离子液体0.1~15份以及室温下的催化剂0.001~0.5份、抗氧化剂0.1~8份、热稳定剂0.1~8份、水解稳定剂0.1~5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保温后的异氰酸酯10~70份,搅拌均匀后置于60~120℃的恒温环境中熟化0.5~24h(小时),得到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可选的,聚合物二元醇包括: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己二醇酯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醇酯二醇、聚癸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癸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癸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聚癸二酸己二醇酯二醇、聚癸二酸丁二醇-己二醇酯二醇、聚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二醇、聚四氢呋喃二元醇、聚己二酸蓖麻油酯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聚丁二烯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异氰酸酯包括: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亚萘基-1,5-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七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甲基五亚甲基-1,5-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3,3’-二甲氧基-4,4’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异氰酸酯基-1,2-二苯基乙烷、二环己基1,4-二异氰酸酯、癸烷-1,10-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联苯二异氰酸酯、1,3-二(异氰酸基甲基)环己烷、1,4-二(异氰酸基甲基)环己烷、1-甲基环己烷-2,4-二异氰酸酯、1-甲基环己烷-2,6-二异氰酸酯、氨基甲酸乙酯改性的液态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扩链剂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离子液体包括:如式M1所示的咪唑型离子液体、如式M2所示的吡咯烷型离子液体、如式M3所示的吡啶型离子液体、如式M4所示的哌啶型离子液体、如式M5所示的季膦型离子液体、如式M6所示的季铵盐型离子液体、如式M7所示的吗啉型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X1-、X2-、X3-、X4-、X5-、X6-、X7-分别为Cl-、Br-、I-、BF4-、PF6-、SCN-、(CN)2N-、CF3SO3-、(CF3SO2)2N-、(CF3CF2SO2)2N-、NO3-、AlCl4-中的任意一种;R1、R2、R3、R4、R5、R6、R7、R8、R9、R10、R13、R14分别为支化或未支化的CnH2nOH中的一种,或支化或未支化CnH2nNH2中的一种;R11、R12、R15、R16分别为支化或未支化CnH2n+1中的一种。可选的,催化剂包括: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乙酸二丁基锡、顺丁烯二酸二丁锡、二乙酸亚锡、二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亚锡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抗氧化剂包括: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2,4,6-三叔丁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螺乙二醇双[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季戊四醇双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热稳定剂包括: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甲基硫醇锡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水解稳定剂包括: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3-二甲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乙基-3-(3-二甲基铵丙基)碳二亚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3-二甲基氨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为经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了含有活性官能团(羟基或氨基)的离子液体与异氰酸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将聚合物二元醇加热至60~100℃保温,将异氰酸酯、扩链剂、离子液体分别加热至40~90℃保温;/n按重量份数计,将保温后的所述聚合物二元醇20~80份、所述扩链剂1.5~8.5份、所述离子液体0.1~15份以及室温下的催化剂0.001~0.5份、抗氧化剂0.1~8份、热稳定剂0.1~8份、水解稳定剂0.1~5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保温后的所述异氰酸酯10~70份,搅拌均匀后置于60~120℃的恒温环境中熟化0.5~24h,得到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823 CN 20191078262121.一种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合物二元醇加热至60~100℃保温,将异氰酸酯、扩链剂、离子液体分别加热至40~90℃保温;
按重量份数计,将保温后的所述聚合物二元醇20~80份、所述扩链剂1.5~8.5份、所述离子液体0.1~15份以及室温下的催化剂0.001~0.5份、抗氧化剂0.1~8份、热稳定剂0.1~8份、水解稳定剂0.1~5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保温后的所述异氰酸酯10~70份,搅拌均匀后置于60~120℃的恒温环境中熟化0.5~24h,得到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二元醇包括:
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己二醇酯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醇酯二醇、聚癸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癸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癸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聚癸二酸己二醇酯二醇、聚癸二酸丁二醇-己二醇酯二醇、聚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二醇、聚四氢呋喃二元醇、聚己二酸蓖麻油酯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聚丁二烯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包括: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亚萘基-1,5-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七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甲基五亚甲基-1,5-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3,3’-二甲氧基-4,4’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异氰酸酯基-1,2-二苯基乙烷、二环己基1,4-二异氰酸酯、癸烷-1,10-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联苯二异氰酸酯、1,3-二(异氰酸基甲基)环己烷、1,4-二(异氰酸基甲基)环己烷、1-甲基环己烷-2,4-二异氰酸酯、1-甲基环己烷-2,6-二异氰酸酯、氨基甲酸乙酯改性的液态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热塑性聚氨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李先锋李恒韩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纤创智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