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靠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3267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靠球系统,包括充气橡胶靠球,在甲板的边缘设有两个支撑臂,支撑臂的端头与空心轴的两端连接,充气橡胶靠球与支撑臂的端头之间以空心轴为圆心相对转动,充气管与空心轴连通以给充气橡胶靠球充气。充气橡胶靠球能够被切换到甲板的上方或甲板的外舷。通过采用支撑臂和充气橡胶靠球的结构,能够在航行过程中将充气橡胶靠球收纳在甲板上,而在停靠和过闸过程中,将充气橡胶靠球设置在船体的外舷。在过闸过程中,利用充气橡胶靠球沿着闸室及升船机侧壁的滚动来避免与闸室及升船机侧壁之间的摩擦。而在两艘船体之间的固定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充气橡胶靠球与船体外舷之间的滑动摩擦。

Shipboard bal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用靠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用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船用靠球系统。
技术介绍
为提高过闸效率,有必要增加闸室内的船舶数量,而闸室与船体之间,船体与船体之间容易发生碰撞,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缓冲靠球。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597445A记载的一种船用充气橡胶靠球及其生产工艺。CN1865079A记载的一种船用实心靠球。中国专利文献CN203497146U还记载了一种海洋平台避免船舶碰撞的护舷,固定在海洋平台外侧的钢结构靠船架,该钢结构靠船架外侧固定箱型钢结构基座,该箱型钢结构基座上通过螺栓固定多套拱形橡胶护舷;其改进之处在于,每套拱形橡胶护舷外侧分别固定一个船用靠球;其是通过组合式靠船护舷达到减振的效果。船用靠球通过尼龙缆与系泊点连接。但是当水位发生变化时,船舶与靠船架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容易导致船用靠球与船舶外舷之间因摩擦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用靠球系统,能够解决在过闸过程中,船体与闸室侧壁之间因水位变化而造成的互相摩擦的问题,也能够解决船体与船体之间因为互相系泊不紧而发生碰撞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用靠球系统,包括充气橡胶靠球,在甲板的边缘设有两个支撑臂,支撑臂的端头与空心轴的两端连接,充气橡胶靠球与支撑臂的端头之间以空心轴为圆心相对转动,充气管与空心轴连通以给充气橡胶靠球充气。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臂的结构为:支撑臂底座与甲板固定连接,第一臂与支撑臂底座铰接,第二臂与第一臂铰接,第一臂的自由端设有套筒,套筒与空心轴的端头可转动的套接;以使充气橡胶靠球能够被切换到甲板的上方或甲板的外舷。优选的方案中,套筒至少一端与通气端盖法兰连接,在套筒与通气端盖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通气端盖与充气管连通。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充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空心轴的结构为:空心轴轴体设有轴向进气孔,在空心轴轴体外壁位于充气橡胶靠球内的部分设有径向通孔,径向通孔与轴向进气孔连通。优选的方案中,充气橡胶靠球的两端固设有端头套筒,端头套筒与空心轴轴体之间键连接;端头套筒的端头与第一端盖法兰连接,第一端盖或端头套筒设有第二密封圈。优选的方案中,当充气橡胶靠球被切换到甲板的外舷时,在第一臂与支撑臂底座之间和第二臂与第一臂之间设有固定销。优选的方案中,在甲板的外舷还设有用于支承充气橡胶靠球的两个支承辊。优选的方案中,在甲板上,支撑臂的附近设有吊机,吊机通过升降机构与支撑臂连接。优选的方案中,吊机的结构为:吊臂的底部设有竖轴,竖轴与吊机底座可转动的连接,吊机底座与甲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靠球系统,通过采用支撑臂和充气橡胶靠球的结构,能够在航行过程中将充气橡胶靠球收纳在甲板上,而在停靠和过闸过程中,将充气橡胶靠球设置在船体的外舷。在过闸过程中,利用充气橡胶靠球沿着闸室及升船机侧壁的滚动来避免与闸室及升船机侧壁之间的摩擦。而在两艘船体之间的固定过程中,在充气橡胶靠球充气前,先将两艘船利用拖缆系在一起,然后在充气橡胶靠球内充气,从而使两艘船紧紧系在一起。设置的支承辊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充气橡胶靠球与船体外舷之间的滑动摩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向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空心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空心轴与充气管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中优选结构的A向视图。图中:充气橡胶靠球1,支撑臂2,支撑臂底座21,第一臂22,固定销23,第二臂24,吊耳25,套筒26,通气端盖27,第一密封圈28,充气管3,空心轴4,空心轴轴体41,键槽42,轴向进气孔43,径向通孔44,端头套筒45,第一端盖46,第二密封圈47,吊机5,升降葫芦51,吊臂52,竖轴53,吊机底座54,甲板6,闸室及升船机侧壁7,电磁阀8,机舱供气9,支承辊1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中,一种船用靠球系统,包括充气橡胶靠球1,在甲板6的边缘设有两个支撑臂2,支撑臂2的端头与空心轴4的两端连接,充气橡胶靠球1与支撑臂2的端头之间以空心轴4为圆心相对转动,充气管3与空心轴4连通以给充气橡胶靠球1充气。由此结构,通过设置的支撑臂2结构,充气橡胶靠球1能够在支撑臂2的端头之间转动,从而使充气橡胶靠球1与闸室及升船机侧壁7之间为滚动摩擦。以克服闸室或升船机内水位变化对系泊的影响。优选的方案如图2、5中,所述的支撑臂2的结构为:支撑臂底座21与甲板6固定连接,第一臂22与支撑臂底座21铰接,第二臂24与第一臂22铰接,第一臂22的自由端设有套筒26,套筒26与空心轴4的端头可转动的套接;由此结构,能够使充气橡胶靠球1在航行过程中被翻起放置在甲板6上,而在系泊过程中,使充气橡胶靠球1被放下在船体的外舷,并使充气橡胶靠球1尽量靠近外舷,减少悬臂的长度。以使充气橡胶靠球1能够被切换到甲板6的上方或甲板6的外舷。优选的方案如图5中,套筒26至少一端与通气端盖27法兰连接,在套筒26与通气端盖27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28,套筒26的内壁设有一处阶台,第一密封圈28安装在阶台的位置,由通气端盖27将第一密封圈28挤压变形,从而实现与空心轴4之间的密封,套筒26的另一端通过一个端盖法兰连接,也设有密封圈强化密封。通气端盖27与充气管3连通。通气端盖27与充气管3之间通过螺纹或快接接头连接。充气管3与机舱供气9连接。机舱供气9可以是空压机也可以是压缩空气瓶。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所述的充气管3上设有电磁阀8。由此结构,用于控制给充气管3供气的通断。优选的方案如图4中,所述的空心轴4的结构为:空心轴轴体41设有轴向进气孔43,在空心轴轴体41外壁位于充气橡胶靠球1内的部分设有径向通孔44,径向通孔44与轴向进气孔43连通。空心轴4优选采用阶梯轴,从中间向两端的直径逐渐减少。优选的方案如图5中,充气橡胶靠球1的两端固设有端头套筒45,端头套筒45与充气橡胶靠球1囊体的两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端头套筒45与空心轴轴体41之间键连接;端头套筒45的端头与第一端盖46法兰连接,第一端盖46或端头套筒45设有第二密封圈47。本例中,第二密封圈47为两个,设置在第一端盖46的内壁。优选的方案如图2中,当充气橡胶靠球1被切换到甲板6的外舷时,在第一臂22与支撑臂底座21之间和第二臂24与第一臂22之间设有固定销23。由此结构,插入的固定销23使第一臂22与支撑臂底座21之间和第二臂24与第一臂22之间保持固定,并使充气橡胶靠球1距离外舷具有一定间隙,从而确保充气橡胶靠球1与外舷之间不会存在滑动摩擦,以使充气橡胶靠球1能够沿着闸室及升船机侧壁7上下滑动。并且能够缓冲外舷与闸室及升船机侧壁7之间的碰撞。优选的方案如图6中,在甲板6的外舷还设有用于支承充气橡胶靠球1的两个支承辊10。所述的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靠球系统,包括充气橡胶靠球(1),其特征是:在甲板(6)的边缘设有两个支撑臂(2),支撑臂(2)的端头与空心轴(4)的两端连接,充气橡胶靠球(1)与支撑臂(2)的端头之间以空心轴(4)为圆心相对转动,充气管(3)与空心轴(4)连通以给充气橡胶靠球(1)充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靠球系统,包括充气橡胶靠球(1),其特征是:在甲板(6)的边缘设有两个支撑臂(2),支撑臂(2)的端头与空心轴(4)的两端连接,充气橡胶靠球(1)与支撑臂(2)的端头之间以空心轴(4)为圆心相对转动,充气管(3)与空心轴(4)连通以给充气橡胶靠球(1)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靠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臂(2)的结构为:支撑臂底座(21)与甲板(6)固定连接,第一臂(22)与支撑臂底座(21)铰接,第二臂(24)与第一臂(22)铰接,第一臂(22)的自由端设有套筒(26),套筒(26)与空心轴(4)的端头可转动的套接;
以使充气橡胶靠球(1)能够被切换到甲板(6)的上方或甲板(6)的外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靠球系统,其特征是:套筒(26)至少一端与通气端盖(27)法兰连接,在套筒(26)与通气端盖(27)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28),通气端盖(27)与充气管(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船用靠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气管(3)上设有电磁阀(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靠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空心轴(4)的结构为:空心轴轴体(41)设有轴向进气孔(43),在空心轴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智衡姚奉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