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手快换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26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搬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抓手快换支架结构。一种抓手快换支架结构,包括固定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机构的顶部设置第一摆放台,在第一摆放台下方左侧设置第一固定板,在第一固定板的后侧位置通过连接块连接第四定位块,在第一固定板的前侧位置设置第一夹紧机构,所述固定支架机构的中部前侧设置第二摆放台,在第二摆放台下方左侧设置第二固定板,在第二固定板的前侧位置设置第二夹紧机构,所述固定支架机构的下部前侧设置第三摆放台。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加工工艺好;实用性强,操作简单;解决了产品种类多样,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A structure of quick change bracket for gr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抓手快换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搬运
,具体地说是一种抓手快换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行业产品螺柱焊中,大都采用专用抓手进行搬运产品,通过螺柱焊机,进行螺柱焊接。产品种类多样,投入成本高。为了解决产品种类多样,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我们利用换枪盘的特性,利用工位的有限空间增加快换支架机构,通过定位与感应器实现一工位使用多种抓手。这种设计减少了场地与机器人的投入成本,提高了空间利用,减少了成本投入,解决产品种类多样,投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抓手快换支架结构,利用工位的有限空间增加固定支架机构,通过定位块与感应器实现一工位使用多种抓手。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抓手快换支架结构,包括固定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机构的顶部设置第一摆放台,在第一摆放台下方左侧设置第一固定板,在第一固定板的后侧位置通过连接块连接第四定位块,在第一固定板的前侧位置设置第一夹紧机构,在第一夹紧机构的左侧设置第一气缸,在第一气缸的前端连接第一圆板,所述固定支架机构的中部前侧设置第二摆放台,在第二摆放台下方左侧设置第二固定板,在第二固定板的前侧位置设置第二夹紧机构,在第二夹紧机构的左侧设置第二气缸,在第二气缸的前端连接第二圆板,所述固定支架机构的中部后侧设置三联体机构,所述固定支架机构的下部前侧设置第三摆放台,所述固定支架机构的下部后侧设置阀岛机构。所述的固定支架机构的结构为长方体结构,在固定支架机构的底部四个直角处分别设置梯形的支撑架,在支撑架的底部设置回字形结构的底座。所述的第一摆放台,第二摆放台和第三摆放台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摆放台定位支座,在摆放台定位支座的内侧设置感应机构。所述的第一摆放台的右侧前部设置第一定位块,所述的第一摆放台的底部设置第三固定板。所述的第二摆放台的底部设置第二定位块。所述的第三摆放台的底部设置第三定位块。所述的摆放台定位支座的前端为三个凸块,两两凸块之间距离相等,并且两两凸块之间设置半圆形凹槽。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加工工艺好;实用性强,操作简单;解决了产品种类多样,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技术使用时摆放台定位支座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时第一定位块的剖面图。参见图1~5,其中,1是固定支架机构,2是阀岛机构,3是三联体机构,4是第一夹紧机构,5是感应机构,6是摆放台定位支座,7是第一定位块,8是第一摆放台,9是第一固定板,10是第二摆放台,11是第二固定板,12是第二夹紧机构,13是第三摆放台,14是第三固定板,15是第二定位块,16是第三定位块,17是支撑架,18是底座,19是连接块,20是第四定位块,21是第一气缸,22是第二气缸,23是第一圆板,24是第二圆板,25是抓手定位销,26是抓手定位支座,27是抓手定位块,28是凸块,29是第一感应器,30是第一抓手,31是第二感应器,32是第二抓手,33是第三感应器,34是第三抓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顶部设置第一摆放台8,在第一摆放台8下方左侧设置第一固定板9,在第一固定板9的后侧位置通过连接块19连接第四定位块20,在第一固定板9的前侧位置设置第一夹紧机构4,在第一夹紧机构4的左侧设置第一气缸21,在第一气缸21的前端连接第一圆板23,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中部前侧设置第二摆放台10,在第二摆放台10下方左侧设置第二固定板11,在第二固定板11的前侧位置设置第二夹紧机构12,在第二夹紧机构12的左侧设置第二气缸22,在第二气缸22的前端连接第二圆板24,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中部后侧设置三联体机构3,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下部前侧设置第三摆放台13,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下部后侧设置阀岛机构2。所述的固定支架机构1的结构为长方体结构,在固定支架机构1的底部四个直角处分别设置梯形的支撑架17,在支撑架17的底部设置回字形结构的底座18。所述的第一摆放台8,第二摆放台10和第三摆放台13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摆放台定位支座6,在摆放台定位支座6的内侧设置感应机构5。所述的第一摆放台8的右侧前部设置第一定位块7,所述的第一摆放台8的底部设置第三固定板14。所述的第二摆放台10的底部设置第二定位块15。所述的第三摆放台13的底部设置第三定位块16。所述的摆放台定位支座6的前端为三个凸块28,两两凸块28之间距离相等,并且两两凸块28之间设置半圆形凹槽。本技术使用时,本技术通过摆放台定位支座6与各个抓手相连接,摆放台定位支座6各个凸块28之间的半圆形凹槽内部有抓手定位销25,用于控制前后方向的定位,摆放台定位支座6用于控制左右方向的定位,第一定位块7、第二定位块15、第三定位块16和第四定位块20用于控制上下方向的定位。第一夹紧机构4的左侧设置第一气缸21,第二夹紧机构12的左侧设置第二气缸22,用于防止抓手碰伤,防尘,在第一气缸21的前端连接第一圆板23,在第二气缸22的前端连接第二圆板24,用于保护抓手结构上的换抢盘,避免换枪盘受到碰伤。阀岛机构2是用于控制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打开和关闭的动作,气缸是依靠气体运动的,通过在固定支架机构1的中部后侧设置三联体机构3调节气压。实施例1如图3所示,第一抓手30垂直放入摆放台定位支座6中,抓手定位销25起到前后方向的定位效果,如图4所示,第一抓手30垂直放入摆放台定位支座6中,摆放台定位支座6起到左右方向的定位效果,如图5所示,第一抓手30垂直放入第一定位块7上,第一定位块7起到上下方向的定位效果。如图2所示,机器人使用第一抓手30,第一传感器29发送信号,打开第一夹紧机构4,机器人连接第一抓手30抓取产品,第一抓手30使用完毕,放回固定支架机构1,第一感应器29确认第一抓手30,关闭第一夹紧机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抓手快换支架结构,包括固定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顶部设置第一摆放台(8),在第一摆放台(8)下方左侧设置第一固定板(9),在第一固定板(9)的后侧位置通过连接块(19)连接第四定位块(20),在第一固定板(9)的前侧位置设置第一夹紧机构(4),在第一夹紧机构(4)的左侧设置第一气缸(21),在第一气缸(21)的前端连接第一圆板(23),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中部前侧设置第二摆放台(10),在第二摆放台(10)下方左侧设置第二固定板(11),在第二固定板(11)的前侧位置设置第二夹紧机构(12),在第二夹紧机构(12)的左侧设置第二气缸(22),在第二气缸(22)的前端连接第二圆板(24),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中部后侧设置三联体机构(3),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下部前侧设置第三摆放台(13),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下部后侧设置阀岛机构(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手快换支架结构,包括固定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顶部设置第一摆放台(8),在第一摆放台(8)下方左侧设置第一固定板(9),在第一固定板(9)的后侧位置通过连接块(19)连接第四定位块(20),在第一固定板(9)的前侧位置设置第一夹紧机构(4),在第一夹紧机构(4)的左侧设置第一气缸(21),在第一气缸(21)的前端连接第一圆板(23),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中部前侧设置第二摆放台(10),在第二摆放台(10)下方左侧设置第二固定板(11),在第二固定板(11)的前侧位置设置第二夹紧机构(12),在第二夹紧机构(12)的左侧设置第二气缸(22),在第二气缸(22)的前端连接第二圆板(24),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中部后侧设置三联体机构(3),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下部前侧设置第三摆放台(13),所述固定支架机构(1)的下部后侧设置阀岛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手快换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机构(1)的结构为长方体结构,在固定支架机构(1)的底部四个直角处分别设置梯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峰尹福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汽车车身零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