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客车。
技术介绍
在客车内部,为了实现较好的温度控制通常设置空调系统。目前,客车内的空调系统都是采用送风管道将气流供给到各个座位的顶部,然后通过各个座位顶部的出风口将气流吹到乘客附近。这种送风结构仅在夏天可起到较好的温度控制效果,在冬天使用时,热空气经出风口吹出后,容易滞留在客车顶部附近,导致乘客所在的中下层区域温度较低。另外,现有的送风结构也存在送风不均匀的问题,仅能覆盖乘客的一小部分身体区域,乘客体验较差。可见,现有的客车存在对内部的温度控制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客车对内部的温度的控制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客车内部设有过道,过道沿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过道的两侧设有座椅安装台,座椅安装台凸出于过道设置;客车装有空调主机;客车内部设有:第一送风管路,第一送风管路与空调主机的出风口连通;第一送风管路具有第一水平管段,第一水平管段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所述客车内部设有过道(10),所述过道(10)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过道(10)的两侧设有座椅安装台(20),所述座椅安装台(20)凸出于所述过道(10)设置;所述客车装有空调主机(30);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内部设有:/n第一送风管路(1),所述第一送风管路(1)与所述空调主机(30)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路(1)具有第一水平管段(11),所述第一水平管段(11)设置于所述客车内侧的顶部,所述第一水平管段(11)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水平管段(11)上设有多组第一出风口(111),多组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沿所述客车的长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所述客车内部设有过道(10),所述过道(10)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过道(10)的两侧设有座椅安装台(20),所述座椅安装台(20)凸出于所述过道(10)设置;所述客车装有空调主机(30);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内部设有:
第一送风管路(1),所述第一送风管路(1)与所述空调主机(30)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路(1)具有第一水平管段(11),所述第一水平管段(11)设置于所述客车内侧的顶部,所述第一水平管段(11)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水平管段(11)上设有多组第一出风口(111),多组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第二送风管路(2),所述第二送风管路(2)与所述空调主机(30)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送风管路(2)具有第二水平管段(21),所述第二水平管段(21)设置于所述座椅安装台(20)的上表面与所述客车内侧的顶面之间,所述第二水平管段(21)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水平管段(21)上设有多组第二出风口(211),多组所述第二出风口(211)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第三送风管路(3),所述第三送风管路(3)与所述空调主机(30)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送风管路(3)具有第三水平管段(31),所述第三水平管段(31)设置于所述过道(10)的上表面与所述座椅安装台(20)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第三水平管段(31)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水平管段(31)上设有多组第三出风口(311),多组所述第三出风口(311)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管路(1)包括多组,多组所述第一送风管路(1)沿所述客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送风管路(2)包括多组,多组所述第二送风管路(2)沿所述客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送风管路(3)包括多组,多组所述第三送风管路(3)沿所述客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管路(1)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送风管路(1)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客车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出风口(111)开口朝下设置;
所述第二送风管路(2)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送风管路(2)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客车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出风口(211)朝向所述客车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置;
所述第三送风管路(3)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三送风管路(3)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过道(10)沿所述客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三出风口(311)朝向所述客车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广文,李论,唐烨,吴典,杨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