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管机构及自动穿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308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管机构及自动穿管装置,其中穿管机构包括穿管模具,穿管模具两端分别形成有两段限位滑道,第一限位滑道和第二限位滑道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其中第一限位滑道供毛细管插入,第二限位滑道供软胶管进入;穿管模具在两段限位滑道连接处形成定位平面,定位平面用于与软胶管抵接,从而当定位平面抵住软胶管并使软胶管静止时,毛细管继续运动并插入软胶管内,实现穿管。

A pipe threading mechanism and automatic pipe threa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管机构及自动穿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穿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管机构及自动穿管装置。
技术介绍
出口机毛细管工艺有套胶管的要求,一般毛细管下料后需要先焊接一个工艺管进行定位,再进行套胶管工序。毛细管由毛细管下料机产出,胶管由胶管下料机产出,再转运至员工套管工作台进行套管。由于毛细管尺寸规格较小,套管时间较长,导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同时物料转运费时,现单班单线体需要投入2人员进行套管作业,存在人员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管机构及自动穿管装置,以自动将胶套套设在毛细管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穿管机构及自动穿管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穿管机构,包括穿管模具,穿管模具两端分别形成有两段限位滑道,第一限位滑道和第二限位滑道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其中第一限位滑道供毛细管插入,第二限位滑道供软胶管进入;穿管模具在两段限位滑道连接处形成定位平面,定位平面用于与软胶管抵接,从而当定位平面抵住软胶管并使软胶管静止时,毛细管继续运动并插入软胶管内,实现穿管。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平面和第一限位滑道连接处倒有圆角。进一步的,所述穿管模具包括左模、右模和驱动装置,左模和右模在相邻面上分别形成有型面,驱动装置使对称设置的左模和右模相互抵接,从而左模和右模的型面拼合成所述的限位滑道。进一步的,所述自动穿管装置一侧设有分切装置;分切装置包括切刀和切割驱动器,切刀受切割驱动器驱动而移动至第二限位滑道入口端一旁,将软胶管分割。进一步的,所述切刀侧面用于和毛细管抵接。进一步的,所述穿管模具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模具,辅助模具内形成有第三限位滑道,第三限位滑道和第二限位滑道等径、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模具和穿管模具之间,以及相邻的辅助模具之间均形成有间隙;间隙供切刀插入,从而将软胶管分割。进一步的,所述分切装置包括平移驱动器,切割驱动器安装在平移驱动器上,平移驱动器移动切刀并将切刀和其中一个间隙对齐。一种自动穿管装置,包括上述的穿管机构。进一步的,所述自动穿管装置还包括拉料机构;拉料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用于夹持软胶管,从而带动软胶管前进,且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的空隙和第二限位滑道平齐。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设置有一前一后两组,两组的主动轮转速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拉料机构包括限位架;限位架形成有调节导轨,调节导轨内依次滑移连接有两个滑移平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滑移平台上;滑移平台一端设置有抵接面,另一端设置有调压机构;当主动轮和从动轮相互接触时,两滑移平台间形成有缝隙;调压机构将两个滑移平台依次压在抵接面上,并调节缝隙大小。本专利技术的穿管机构及自动穿管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利用毛细管下料机工作原理及软胶管来料方式及材质设计一套自动穿管装置,达到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穿管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穿管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穿管模具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拉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穿管模具;11、第一限位滑道;12、第二限位滑道;13、定位平面;14、左模;15、右模;16、驱动装置;2、分切装置;21、切刀;22、切割驱动器;23、平移驱动器;3、辅助模具;4、拉料机构;41、主动轮;42、从动轮;43、凹槽;44、限位架;441、调节导轨;45、滑移平台;5、调压机构;51、螺杆;52、压块;53、转动把手;6、导向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穿管机构及自动穿管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穿管装置,用于自动将毛细管穿设在软胶管内。自动穿管装置,包括穿管机构以及运输机构。如图2和图3所示,穿管机构包括穿管模具1。穿管模具1两端分别形成有两段限位滑道,其中第一限位滑道11供毛细管插入,第二限位滑道12供软胶管进入。第一限位滑道11和第二限位滑道12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穿管模具1在两段限位滑道连接处形成定位平面13,定位平面13用于与插入的软胶管抵接。这样当毛细管和软胶管分别插入限位滑道,当抵达两限位滑道连接处,定位平面13抵住软胶管使软胶管静止,而毛细管继续运动并插入软胶管内,实现穿管。为了保证软胶管表面不直接接触毛细管,定位平面13和第一限位滑道11连接处倒有圆角。为了便于软胶管进入穿管模具1,第二限位滑道12入口端形成有喇叭口。穿管模具1包括左模14、右模15和驱动装置16,左模14和右模15在相邻面上分别形成有型面,驱动装置16使对称设置的左模14和右模15相互抵接,从而左模14和右模15的型面拼合成所述的限位滑道。这样便于了限位滑道的设置,而且当驱动装置16将左模14和右模15分离,穿管完成的成品可以直接掉落,完成脱模。一般,驱动装置16为气动手指,左模14和右模15分别和气动手指两个夹爪固接,从而驱动左模14和右模15分离或合拢。自动穿管装置和毛细管下料机相邻,毛细管下料机将一段段的平直毛细管依次推入第一限位滑道11中,因此可能存在毛细管下料机速率过快,从而将两段毛细管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穿入一根软胶管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图4所示,自动穿管装置下侧设置有分切装置2,分切装置2包括切刀21和切割驱动器22,切刀21受切割驱动器22驱动而移动至第二限位滑道12入口端一旁,将软胶管分割;切刀21侧面用于和毛细管抵接,从而防止毛细管和对应的软胶管错位,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软胶管下料机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为了制作不同长度的成品,穿管模具1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模具3,辅助模具3内形成有和第二限位滑道12连通的第三限位滑道,第三限位滑道和第二限位滑道12等径并同轴设置,从而软胶管先进入第三限位滑道再第二限位滑道12。辅助模具3和穿管模具1之间,以及相邻的辅助模具3之间均形成有间隙,间隙供切刀21插入,从而将软胶管分割。而分切装置2包括平移驱动器23,切割驱动器22安装在平移驱动器23上,从而将切刀21和其中一个间隙对齐,以制造不同长度的成品。一般切割驱动器22为气缸,而平移驱动器23为丝杠滑台。气缸和丝杠滑台的安装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而辅助模具3也包括左模14、右模15和驱动装置16,和穿管模具1雷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自动穿管装置还包括拉料机构4,拉料机构4包括主动轮41和从动轮42,主动轮41和从动轮42用于夹持软胶管,从而带动软胶管前进,且从动轮42和主动轮41之间的空隙和第二限位滑道12平齐。主动轮41和从动轮42为尼龙轮,并在表面形成有定位凹槽43,以增加摩擦力。为了保证进入模具的软胶管无弹性变型,主动轮41和从动轮42设置有一前一后两组,两组的主动轮41转速相同。为了调节尼龙轮对软胶管的摩擦力,拉料机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管模具(1),穿管模具(1)两端分别形成有两段限位滑道,第一限位滑道(11)和第二限位滑道(12)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其中第一限位滑道(11)供毛细管插入,第二限位滑道(12)供软胶管进入;穿管模具(1)在两段限位滑道连接处形成定位平面(13),定位平面(13)用于与软胶管抵接,从而当定位平面(13)抵住软胶管并使软胶管静止时,毛细管继续运动并插入软胶管内,实现穿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管模具(1),穿管模具(1)两端分别形成有两段限位滑道,第一限位滑道(11)和第二限位滑道(12)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其中第一限位滑道(11)供毛细管插入,第二限位滑道(12)供软胶管进入;穿管模具(1)在两段限位滑道连接处形成定位平面(13),定位平面(13)用于与软胶管抵接,从而当定位平面(13)抵住软胶管并使软胶管静止时,毛细管继续运动并插入软胶管内,实现穿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位平面(13)和第一限位滑道(11)连接处倒有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管机构,其特征在于,穿管模具(1)包括左模(14)、右模(15)和驱动装置(16),左模(14)和右模(15)在相邻面上分别形成有型面,驱动装置(16)使对称设置的左模(14)和右模(15)相互抵接,从而左模(14)和右模(15)的型面拼合成所述的限位滑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管机构,其特征在于,自动穿管装置一侧设有分切装置(2);分切装置(2)包括切刀(21)和切割驱动器(22),切刀(21)受切割驱动器(22)驱动而移动至第二限位滑道(12)入口端一旁,将软胶管分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切刀(21)侧面用于和毛细管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管机构,其特征在于,穿管模具(1)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模具(3),辅助模具(3)内形成有第三限位滑道,第三限位滑道和第二限位滑道(12)等径、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刘鹏汪军求崔拯庶张高林王碧川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