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多通道神经导管的模具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057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多通道神经导管的模具,包括中空的管体;管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端帽,第一端帽包括第一帽体,第一帽体具有向所述管体内部凸起的第一阻挡部;管体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端帽,第二端帽包括第二帽体和多针帽,第二帽体设有注液口,且在注液口处具有向管体内部凸起的第二阻挡部;多针帽安装于所述注液口,且具有若干个沿所述管体轴线方向延伸的通道针。本申请提供的多通道神经导管模具,设计简单易组合,边缘留出部分长度易于神经外膜缝合,避免断端暴露,破坏神经修复内环境及炎症等反应,管体可拆分成两半,易于取出,固定型的多针帽可一次性取出所有插入针,通道细,避免多次取出操作破坏周围通道。

A mould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multichannel nerve cond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多通道神经导管的模具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多通道神经导管的模具和方法。
技术介绍
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征,当神经缺损距离较长,通过游离神经等措施无法实现无张力的神经端-端吻合时,通常需行神经移植治疗。但异体神经移植面临免疫排斥反应问题,自体神经移植又存在来源有限、供区永久性失神经功能障碍等缺点,因此研制组织工程神经作为神经移植的替代物,已成为神经缺损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组织工程的三要素是支架、种子细胞和因子。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生物材料支架可统称为人工神经移植物,种子细胞主要是雪旺细胞或具有类似功能的细胞,使用较多的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目前研究者对支架材料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材料的选择与改性以及支架的结构设计。其中,神经支架的基本模式有中空单通道、内置填充物以及多通道三类。传统中空的单通道导管,虽然对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具有积极作用,但还存在如管径过大容易产生错误引导等一些明显不足。目前多通道导管的设计方法以及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申请号20131067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多通道神经导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空的管体;/n所述管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端帽,所述第一端帽包括第一帽体,所述第一帽体具有向所述管体内部凸起的第一阻挡部;/n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端帽,所述第二端帽包括第二帽体和多针帽,所述第二帽体设有注液口,且在所述注液口处具有向所述管体内部凸起的第二阻挡部;所述多针帽安装于所述注液口,且具有若干个沿所述管体轴线方向延伸的通道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多通道神经导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管体;
所述管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端帽,所述第一端帽包括第一帽体,所述第一帽体具有向所述管体内部凸起的第一阻挡部;
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端帽,所述第二端帽包括第二帽体和多针帽,所述第二帽体设有注液口,且在所述注液口处具有向所述管体内部凸起的第二阻挡部;所述多针帽安装于所述注液口,且具有若干个沿所述管体轴线方向延伸的通道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具有管壁,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或所述第二阻挡部与所述管体的管壁之间具有用于形成神经导管缝合边缘的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自其靠近所述第一帽体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帽体的一端具有第一长度,所述第二阻挡部自其靠近注液口的一端到远离注液口的一端具有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设有与所述通道针匹配的针孔,以使得所述多针帽安装于所述注液口时,所述通道针位于所述针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杨洪阳栗国贝孙冰冰
申请(专利权)人: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