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维专利>正文

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2866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选取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在第一金属板上冲压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步骤B:将第一金属板放置在第二金属板的正上方,使得第一凸起的下端面贴合于第二金属板的上端面;步骤C:将第一金属板的边缘与第二金属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选取较薄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作为原料,并在第一金属板上冲压形成多个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填充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结构,提高地台板的强度,既能满足现有生产中对地台板的强度要求,又能减少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厚度,减少重量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platform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台板领域,具体是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地台板是用以承载物料或产品的支撑结构。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食品、医药、服装等行业。目前的地台板常用到的材质为木质材料,木质板下雨天易吸潮、发霉,要熏蒸才能再次使用,且木质板容易受到虫害,需要经过混浸消毒才能得到最终的产品,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其次木质材料生产出的地台板的强度不够,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选取较薄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作为原料,并在第一金属板上冲压形成多个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填充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结构,提高地台板的强度,既能满足现有生产中对地台板的强度要求,又能减少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厚度,减少重量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选取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上冲压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步骤B:将所述第一金属板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正上方,使得所述第一凸起的下端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端面;步骤C:将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选取较薄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并在第一金属板的上端向下冲压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第一凸起起到一个“支撑柱”的作用,多个第一凸起填充支撑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结构,提高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台板的承载重量,且无需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单独设置支撑柱,既可以简化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金属的用料,既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减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台板的整体重量,以便操作人员搬运使用;本地台板采用的是两块较薄的金属板制成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且金属材质可以方便回收再利用,环保且节约资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在所述第二金属板上冲压有与所述第一凸起一一对应的第二凸起,将所述第一凸起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凸起的上端面相贴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沿着上下方向,在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贴合处贯穿有用于排水的第一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二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二凸起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为中空的锥形支脚,锥形支脚与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的一端为大径端,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脚的空腔连通的第三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下端对应所述支撑脚的位置设置有圆台,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圆台,所述圆台的下端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端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第一金属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凸起的位置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凸起的位置均形成有圆形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厚度为0.25mm~0.80mm,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厚度为0.25mm~0.8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第二金属板的边缘向上翻折形成有第一竖直边,随后将所述第一竖直边的上端向外翻折形成U形槽,再将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边缘向下翻折形成围住所述U形槽的第二竖直边,最后将所述第二竖直边的下端向内翻卷形成圆弧形的第一勾边,所述第一勾边的末端贴合于所述U形槽的侧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中,在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第二金属板的边缘向上翻折形成有第七竖直边,随后将所述第七竖直边的上端向内翻卷形成第二圆弧边,所述第二圆弧边的末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端面;再将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边缘向下翻折形成围住所述第七竖直边的第八竖直边,随后将所述第八竖直边的下端向内翻卷形成第三圆弧边,所述第三圆弧边的末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三圆弧边的中部贴合于所述第七竖直边的外侧壁上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第二金属板的边缘向上翻折形成有第五竖直边,随后将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边缘向下翻折形成有围住所述第五竖直边的第六竖直边,所述第六竖直边的长度比所述第五竖直边的长度长,所述第六竖直边的下端向内翻折形成有水平勾边,所述水平勾边的上端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下端面。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金属板与支撑脚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G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H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J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第五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K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第一金属板、110-第一凸起、120-第一竖直边、130-第一勾边、140-第四竖直边、150-第六竖直边、160-水平勾边、170-第一L形折边、180-圆台、190-第八竖直边、191-第三弧形边;200-第二金属板、210-第二凸起、220-第二竖直边、230-U形槽、240-第三竖直边、250-第五竖直边、260-第二L形折边、270-第七竖直边、271-第三弧形边;300-支撑脚、310-第二通孔;410-第一通孔、420-第三通孔、430-圆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A:选取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上冲压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n步骤B:将所述第一金属板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正上方,使得所述第一凸起的下端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端面;/n步骤C:将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边缘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选取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上冲压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
步骤B:将所述第一金属板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正上方,使得所述第一凸起的下端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端面;
步骤C:将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边缘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在所述第二金属板上冲压有与所述第一凸起一一对应的第二凸起,将所述第一凸起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凸起的上端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沿着上下方向,在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贴合处贯穿有用于排水的第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二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二凸起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为中空的锥形支脚,锥形支脚与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的一端为大径端,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脚的空腔连通的第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下端对应所述支撑脚的位置设置有圆台,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圆台,所述圆台的下端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第一金属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凸起的位置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凸起的位置均形成有圆形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维张毅鹏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维张毅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