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836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至少包括温变控制箱本体、箱门以及启闭组件,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上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尺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启闭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性的通过丝杠与移动平台的方式开启或闭合温变控制箱本体,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温变控制箱本体可以方便的进行闭合或开启,并且由于启闭组件位于温变控制箱本体的内部,从而使启闭组件不易损坏,进而有效的增强了箱门的使用寿命,并且提升了温变控制箱本体的密闭能力。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damp heat fast temperature change test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变试验箱,具体是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
技术介绍
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可以提供高温、低温以及湿度等环境模拟条件,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造船、军事、信息和电子等领域的材料、元器件、组件、部件和仪器仪表及小型设备等的环境试验或可靠性测试,如高温/低温贮存试验、高低温循环试验、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和恒定湿热试验等。然而现有的温变试验箱的箱门往往采用单开铰链的方式进行启闭,这种启闭方式在长时间使用后,很容易使箱门产生损坏,进而影响温变试验箱的密闭性,继而影响温变试验箱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至少包括温变控制箱本体、箱门以及启闭组件,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上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尺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启闭组件;其中:所述启闭组件至少包括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穿过温变控制箱本体并设置有驱动部件,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沿丝杠进行直线运动的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的上下两侧皆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孔以及第一固定孔将箱门与温变控制箱本体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块的横截面皆呈T型。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部件为手摇轮,所述手摇轮上设置有摇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摇把上缠绕有防滑垫。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滑垫的材料为橡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的外壳材料为1.5mm冷轧钢板,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的内壁材料为1.0mm的SUS不锈钢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与内壁之间设置有保温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层的材料为聚氨酯发泡以及超细离心玻璃棉。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门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观察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创新性的通过丝杠与移动平台的方式开启或闭合温变控制箱本体,从而使得本技术的温变控制箱本体可以方便的进行闭合或开启,并且由于启闭组件位于温变控制箱本体的内部,从而使启闭组件不易损坏,进而有效的增强了箱门的使用寿命,并且提升了温变控制箱本体的密闭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温变试验箱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启闭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外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至少包括温变控制箱本体1、箱门2以及启闭组件3,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上设置有箱门2,所述箱门2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11尺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21,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启闭组件3;其中:所述启闭组件3至少包括丝杠31,所述丝杠31的一端穿过温变控制箱本体1并设置有驱动部件32,所述丝杠31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沿丝杠31进行直线运动的移动平台33,所述移动平台33的上下两侧皆铰接有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35,所述固定块35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孔21以及第一固定孔11将箱门2与温变控制箱本体1固定,所述固定块35的横截面皆呈T型,所述驱动部件32为手摇轮321,所述手摇轮321上设置有摇把322,所述摇把322上缠绕有防滑垫323,所述防滑垫323的材料为橡胶。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的外壳12材料为1.5mm冷轧钢板,并且表面进行喷漆处理,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的内壁13材料为1.0mm的SUS304不锈钢板,所有接缝TIG连续焊接,确保长期试验后不出现泄漏现象,所述外壳12与内壁13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4,保温层14的材料为耐高温同时保温效果极佳的聚氨酯发泡以及超细离心玻璃棉,所述箱门2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口4,进而方便将箱内的冷凝水排至箱外,所述外壳12上设置有便于观察温变控制箱本体1内部情况的观察窗5。综上所述,本技术创新性的通过丝杠31与移动平台33的方式开启或闭合温变控制箱本体1,从而使得本技术的温变控制箱本体1可以方便的进行闭合或开启,并且由于启闭组件3位于温变控制箱本体1的内部,从而使启闭组件3不易损坏,进而有效的增强了箱门2的使用寿命,并且提升了温变控制箱本体1的密闭能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温变控制箱本体(1)、箱门(2)以及启闭组件(3),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上设置有箱门(2),所述箱门(2)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11)尺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21),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启闭组件(3);其中:/n所述启闭组件(3)至少包括丝杠(31),所述丝杠(31)的一端穿过温变控制箱本体(1)并设置有驱动部件(32),所述丝杠(31)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沿丝杠(31)进行直线运动的移动平台(33),所述移动平台(33)的上下两侧皆铰接有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35),所述固定块(35)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孔(21)以及第一固定孔(11)将箱门(2)与温变控制箱本体(1)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温变控制箱本体(1)、箱门(2)以及启闭组件(3),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上设置有箱门(2),所述箱门(2)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11)尺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21),所述温变控制箱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启闭组件(3);其中:
所述启闭组件(3)至少包括丝杠(31),所述丝杠(31)的一端穿过温变控制箱本体(1)并设置有驱动部件(32),所述丝杠(31)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沿丝杠(31)进行直线运动的移动平台(33),所述移动平台(33)的上下两侧皆铰接有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35),所述固定块(35)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孔(21)以及第一固定孔(11)将箱门(2)与温变控制箱本体(1)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5)的横截面皆呈T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湿热快速温变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2)为手摇轮(321),所述手摇轮(321)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志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宏瑞达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