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830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涉及成核剂复配添加剂实验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红外陶瓷加热器,且红外陶瓷加热器的上端安置有反应皿,所述底座的上端镶嵌有支撑框架,且支撑框架的内部连接有搅动机构,所述搅动机构的内部包括有横板,且横板贯穿于支撑框架对的一侧内壁内部,所述横板的下端一侧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气缸,所述横板的下端另一侧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下端安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侧镶嵌有搅动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搅动架可以跟随连接轴进行转动,则能够对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时进行搅动,以此来加快两者的反应速度。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the reaction of nucleating agent compound additive with polypropyl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成核剂复配添加剂实验
,尤其涉及一种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成核剂复配添加剂是用于环保型高刚高韧聚丙烯中的添加剂,它由抗氧剂、成核剂、吸酸剂等组成,该产品能保护聚丙烯,避免在加工过程中的氧化与降解,能中和加工过程中聚丙烯中产生的酸性物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还可以改善其机械加工性能,在成核剂复配添加剂生产出来后,需要检测其与聚丙烯反应的反应状况,则需要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现有的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基本都是将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混合后放置在反应皿中进行反应实验,反应的过程中只能检测出表面现象与酸性物质,无法检测出两者反应是否会产生有毒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红外陶瓷加热器,且红外陶瓷加热器的上端安置有反应皿,所述底座的上端镶嵌有支撑框架,且支撑框架的内部连接有搅动机构,所述搅动机构的内部包括有横板,且横板贯穿于支撑框架对的一侧内壁内部,所述横板的下端一侧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气缸,所述横板的下端另一侧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下端安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侧镶嵌有搅动架,所述支撑框架一侧内壁内部开设有滑动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连接有集气机构,所述搅动架关于连接轴的中心线轴对称,且搅动架远离连接轴中心线的一侧与反应皿的内壁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轴通过旋转轴与横板构成转动结构,且横板与滑动槽之间为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集气机构的内部包括有集气瓶,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上端安装有集气罩,且集气罩的上端固定有集气管,所述集气管的正面设置有抽吸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集气管连接于集气瓶与集气罩之间,且集气罩与反应皿之间呈平行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内壁内部下端安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镶嵌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连接有ph比对板,且活动杆的上下端均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杆的正面上下端均固定有摩擦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ph比对板与活动杆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活动杆通过活动轴与凹槽构成转动结构。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搅动架可以跟随连接轴进行转动,则能够对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时进行搅动,以此来加快两者的反应速度,且由于搅动架能够与反应皿的内壁接触,则在搅动的过程中,搅动架可以在反应皿的内壁上进行刮动,防止两者反应时反应物粘附在反应皿内壁上,导致后期清洗起来比较困难。2、本技术中,在抽吸泵的作用下,反应皿内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可以收集到集气瓶内,这样后期可以通过收集的气体来检测两者反应是否会产生有毒气体。3、本技术中,ph比对板可以跟随活动杆进行转动,当转动至与支撑框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时,可以方便实验过程中进行ph值比对,且不使用使,可以转动到凹槽内隐藏起来,且再转动后,摩擦片与凹槽上下内壁接触,增加摩擦力,防止活动杆私自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支撑框架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框架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底座;2、红外陶瓷加热器;3、反应皿;4、支撑框架;5、搅动机构;501、横板;502、连接杆;503、气缸;504、旋转轴;505、连接轴;506、搅动架;507、滑动槽;6、集气机构;601、集气瓶;602、集气罩;603、集气管;604、抽吸泵;7、凹槽;8、活动杆;9、ph比对板;10、活动轴;11、摩擦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红外陶瓷加热器2,且红外陶瓷加热器2的上端安置有反应皿3,底座1的上端镶嵌有支撑框架4,且支撑框架4的内部连接有搅动机构5,搅动机构5的内部包括有横板501,且横板501贯穿于支撑框架4对的一侧内壁内部,横板501的下端一侧安装有连接杆502,且连接杆502的下端固定有气缸503,横板501的下端另一侧设置有旋转轴504,且旋转轴504的下端安置有连接轴505,连接轴505的两侧镶嵌有搅动架506,支撑框架4一侧内壁内部开设有滑动槽507。进一步的,支撑框架4的一侧连接有集气机构6,搅动架506关于连接轴505的中心线轴对称,且搅动架506远离连接轴505中心线的一侧与反应皿3的内壁之间为活动连接,连接轴505通过旋转轴504与横板501构成转动结构,且横板501与滑动槽507之间为滑动连接,搅动架506可以跟随连接轴505进行转动,则能够对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时进行搅动,以此来加快两者的反应速度,且由于搅动架506能够与反应皿3的内壁接触,则在搅动的过程中,搅动架506可以在反应皿3的内壁上进行刮动,防止两者反应时反应物粘附在反应皿3内壁上,导致后期清洗起来比较困难。进一步的,集气机构6的内部包括有集气瓶601,支撑框架4的内部上端安装有集气罩602,且集气罩602的上端固定有集气管603,集气管603的正面设置有抽吸泵604。进一步的,集气管603连接于集气瓶601与集气罩602之间,且集气罩602与反应皿3之间呈平行结构,在抽吸泵604的作用下,反应皿3内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可以收集到集气瓶601内,这样后期可以通过收集的气体来检测两者反应是否会产生有毒气体。进一步的,支撑框架4的一侧内壁内部下端安置有凹槽7,且凹槽7的内部镶嵌有活动杆8,活动杆8的一侧连接有ph比对板9,且活动杆8的上下端均安装有活动轴10,活动杆8的正面上下端均固定有摩擦片11。进一步的,ph比对板9与活动杆8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活动杆8通过活动轴10与凹槽7构成转动结构,ph比对板9可以跟随活动杆8进行转动,当转动至与支撑框架4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时,可以方便实验过程中进行ph值比对,且不使用使,可以转动到凹槽7内隐藏起来,且再转动后,摩擦片11与凹槽7上下内壁接触,增加摩擦力,防止活动杆8私自转动。工作原理:使用时,分别将一定比例的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放置到反应皿3内,启动红外陶瓷加热器2(红外陶瓷加热器2可采用HTS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红外陶瓷加热器(2),且红外陶瓷加热器(2)的上端安置有反应皿(3),所述底座(1)的上端镶嵌有支撑框架(4),且支撑框架(4)的内部连接有搅动机构(5),所述搅动机构(5)的内部包括有横板(501),且横板(501)贯穿于支撑框架(4)对的一侧内壁内部,所述横板(501)的下端一侧安装有连接杆(502),且连接杆(502)的下端固定有气缸(503),所述横板(501)的下端另一侧设置有旋转轴(504),且旋转轴(504)的下端安置有连接轴(505),所述连接轴(505)的两侧镶嵌有搅动架(506),所述支撑框架(4)一侧内壁内部开设有滑动槽(5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红外陶瓷加热器(2),且红外陶瓷加热器(2)的上端安置有反应皿(3),所述底座(1)的上端镶嵌有支撑框架(4),且支撑框架(4)的内部连接有搅动机构(5),所述搅动机构(5)的内部包括有横板(501),且横板(501)贯穿于支撑框架(4)对的一侧内壁内部,所述横板(501)的下端一侧安装有连接杆(502),且连接杆(502)的下端固定有气缸(503),所述横板(501)的下端另一侧设置有旋转轴(504),且旋转轴(504)的下端安置有连接轴(505),所述连接轴(505)的两侧镶嵌有搅动架(506),所述支撑框架(4)一侧内壁内部开设有滑动槽(5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核剂复配添加剂与聚丙烯反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4)的一侧连接有集气机构(6),所述搅动架(506)关于连接轴(505)的中心线轴对称,且搅动架(506)远离连接轴(505)中心线的一侧与反应皿(3)的内壁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轴(505)通过旋转轴(504)与横板(501)构成转动结构,且横板(501)与滑动槽(507)之间为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雪平杨彩湘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嘉雅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