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540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涉及稳定剂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承载组件和出料机构,所述承载组件的顶侧设置有混合入料组件,且所述混合入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套接的暂存部件,且所述暂存部件的下方一侧设置有螺栓套接的出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通过在暂存部件一端设置螺栓套接的出料机构,由出料机构上的单向阀将管道进行开通与闭合,由于单向阀一端设置有换向阀管,并且换向阀管的两端设置有两端的出液管,这样能够使得设备具备同时供应两组水质处理池进行加药处理的作用,从而使得其中一组的水质处理池在维护保养时,依然能够使得设备有效的对于运行中的水质处理池进行加药的操作,减少了对于工作人员的负担。担。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稳定剂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机械化程度的需求也在增加,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是水质稳定剂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加料设备,有效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提升了加工的效率,减轻的工作人员的负担。
[0003]现有的加药装置在使用时,通常是将水体与药剂进行搅拌混合后,利用输出的管道,将药剂液输出到需要处理水质的区域,如申请号CN202220621584.4公开了一种净循环系统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包括箱体和盖顶,所述箱体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漏孔,所述箱体的左端上中部设置有电机;然而上述技术中,输出的端口仅一端,当水质处理池需要维护保养时,则无法有效的转化输出的端口,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带来较为繁琐的操作过程,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该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主要是利用通过在暂存部件一端设置螺栓套接的出料机构,由出料机构上的单向阀将管道进行开通与闭合,由于单向阀一端设置有换向阀管,并且换向阀管的两端设置有两端的出液管,这样能够使得设备具备同时供应两组水质处理池进行加药处理的作用,从而使得其中一组的水质处理池在维护保养时,依然能够使得设备有效的对于运行中的水质处理池进行加药的操作,减少了对于工作人员的负担。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包括承载组件和出料机构,所述承载组件的顶侧设置有混合入料组件,且所述混合入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套接的暂存部件,且所述暂存部件的下方一侧设置有螺栓套接的出料机构;
[0006]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法兰套管、净化管、过滤芯、驱动泵体、单向阀、换向阀管和出液管,所述法兰套管设置在所述暂存部件的下方一侧,所述法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净化管,且所述净化管的内边侧设置有过滤芯,所述净化管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泵体,且所述驱动泵体的输出端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管,且所述换向阀管的两端设置有出液管。
[0007]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净化管与驱动泵体和单向阀形成单向流通管道构造,所述出液管对称分布于换向阀管的中轴线两端。
[0008]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基座板、螺栓基盘、托柱和顶台片,所述基座板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螺栓基盘,且所述螺栓基盘的顶侧设置有托柱,所述托柱的顶侧设置有顶台片。
[0009]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入料组件包括容器罐、顶盖、电机基座、第
一电机、旋转轴、弧形板、入料管、塞体和入水口,所述容器罐设置在所述顶台片的顶侧,所述容器罐的顶侧设置有顶盖,且所述顶盖的顶侧通过电机基座螺栓套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顶盖连接有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的外侧设置有弧形板。
[0010]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盖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入料管,且所述入料管的顶侧设置有塞体,所述入料管的一侧设置有入水口。
[0011]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暂存部件包括连管、调节阀、暂存罐和保温环,所述连管设置在所述容器罐的一侧,所述连管的一端设置有调节阀,且所述调节阀的下方设置有安装保温环的保温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主要是利用通过在暂存部件一端设置螺栓套接的出料机构,由出料机构上的单向阀将管道进行开通与闭合,由于单向阀一端设置有换向阀管,并且换向阀管的两端设置有两端的出液管,这样能够使得设备具备同时供应两组水质处理池进行加药处理的作用,从而使得其中一组的水质处理池在维护保养时,依然能够使得设备有效的对于运行中的水质处理池进行加药的操作,减少了对于工作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混合入料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出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承载组件;101、基座板;102、螺栓基盘;103、托柱;104、顶台片;2、混合入料组件;201、容器罐;202、顶盖;203、电机基座;204、第一电机;205、旋转轴;206、弧形板;207、入料管;208、塞体;209、入水口;3、暂存部件;301、连管;302、调节阀;303、暂存罐;304、保温环;4、出料机构;401、法兰套管;402、净化管;403、过滤芯;404、驱动泵体;405、单向阀;406、换向阀管;407、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0]根据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包括承载组件1和出料机构4,承载组件1的顶侧设置有混合入料组件2,且混合入料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套接的暂存部件3,且暂存部件3的下方一侧设置有螺栓套接的出料机构4;
[0021]出料机构4包括法兰套管401、净化管402、过滤芯403、驱动泵体404、单向阀405、换向阀管406和出液管407,法兰套管401设置在暂存部件3的下方一侧,法兰套管401的一端设置有净化管402,且净化管402的内边侧设置有过滤芯403,净化管402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泵体404,且驱动泵体404的输出端连接有单向阀405,单向阀405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管406,且换向阀管406的两端设置有出液管407。
[0022]净化管402与驱动泵体404和单向阀405形成单向流通管道构造,出液管407对称分布于换向阀管406的中轴线两端。
[0023]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进行下药时,开启单向阀405的通道,并启动驱动泵体404输出动力带动驱动泵体404输入端的药剂液进行运行,这样暂存罐303之中的药剂通过法兰套管401输入到净化管402之中,由净化管402内边侧的过滤芯403拦截杂质后,使得药剂输入到驱动泵体404一端的单向阀405,并通过单向阀405输入到换向阀管406,由于换向阀管406的两端设置有出液管407,因此可根据具体哪一端需要进行加药,使得换向阀管406将药剂输出到出液管407需要加药的一端实现输出的作用。
[0024]承载组件1包括基座板101、螺栓基盘102、托柱103和顶台片104,基座板10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螺栓基盘102,且螺栓基盘102的顶侧设置有托柱103,托柱103的顶侧设置有顶台片104。
[0025]本实施例中,通过基座板101的顶侧利用螺栓基盘102螺栓连接上托柱103,使得上托柱103配合上顶台片104,将混合入料组件2与暂存部件3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包括承载组件(1)和出料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1)的顶侧设置有混合入料组件(2),且所述混合入料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套接的暂存部件(3),且所述暂存部件(3)的下方一侧设置有螺栓套接的出料机构(4);所述出料机构(4)包括法兰套管(401)、净化管(402)、过滤芯(403)、驱动泵体(404)、单向阀(405)、换向阀管(406)和出液管(407),所述法兰套管(401)设置在所述暂存部件(3)的下方一侧,所述法兰套管(401)的一端设置有净化管(402),且所述净化管(402)的内边侧设置有过滤芯(403),所述净化管(402)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泵体(404),且所述驱动泵体(404)的输出端连接有单向阀(405),所述单向阀(405)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管(406),且所述换向阀管(406)的两端设置有出液管(4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管(402)与驱动泵体(404)和单向阀(405)形成单向流通管道构造,所述出液管(407)对称分布于换向阀管(406)的中轴线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稳定剂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1)包括基座板(101)、螺栓基盘(102)、托柱(103)和顶台片(104),所述基座板(10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螺栓基盘(102),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镇平芮继军吴雪平戴军郭玉坤金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嘉雅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