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2728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包括废气吸附机构、催化燃烧机构和烟囱,废气吸附机构包括干式过滤器、吸附床和主风机,催化燃烧机构包括脱附风机、第一阻火器、催化燃烧床、第二阻火器且两两相邻间管路连通,所述吸附床两端分别与脱附风机进风口、第二阻火器管路连通,所述脱附风机进风口管路上设有新风电动阀,所述第二阻火器与烟囱管路连通且在管路上设有电动阀,所述吸附床两端也设有电动阀;吸脱附错开进行无需同时开启,余热回收无需二次供热,大大节约了能耗,减少用电成本,设备简单无需备用吸附床成本低利用率高,占用空间小,极大满足可错开吸脱附客户使用需求。

Catalytic combustion system of organic waste gas adsorption desor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修店或中小型企业可错时生产的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愈发重视,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气等有毒气体物质都需要进过严格的环保处理,并且要达到排放标准才允许排放,否则将受到极大的处罚甚至触犯法律,有机废气是工业生产中非常普遍的污染,处理好有机废气是环保中重要的一环,就目前来说,有机废气处理非常有效的就是活性炭吸附,目前市场上及专利文献中都公开公布了很多活性炭吸附设备,我司去年也申请了一款吸脱附催化燃烧设备,这种设备是采用吸脱附同时进行,一个在脱附时备用吸附就会启动,这样在效率上得到极大提升,但是这一设备不适用于所用领域,比如说汽修4S店、可进行间歇式生产中小型工厂,这类企业就不需要同时吸脱附,采用上述同时吸脱附设备会增加设备成本,设备利用率低,设备占用空间大,耗能大,用电成本高,给使用者增加使用成本。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备成本低、设备利用率高、设备占用空间小、耗能少用电成本低、减少使用成本的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设备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设备占用空间大、耗能大、用电成本高、给使用者增加使用成本等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包括废气吸附机构、催化燃烧机构和烟囱,所述废气吸附机构包括干式过滤器、吸附床和主风机,所述干式过滤器一端与废气源连通、另一端与吸附床进气口连通,所述吸附床出气口与主风机一端连通,所述主风机另一端与烟囱连通,所述催化燃烧机构包括脱附风机、第一阻火器、催化燃烧床、第二阻火器且两两相邻间管路连通,所述吸附床两端分别与脱附风机进风口、第二阻火器管路连通,所述脱附风机进风口管路上设有新风电动阀,所述第二阻火器与烟囱管路连通且在管路上设有电动阀,所述吸附床两端也设有电动阀。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吸附床内放置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或蜂窝沸石。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床的进风口为多孔式梯形状,梯形状进风口的前端面孔径小于两侧面孔径。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床上连接设有排废电动阀和降温排废气管路,所述降温排废气管路与烟囱连通。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床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消防喷淋机构和氮气保护机构,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消防喷淋机构、氮气保护机构信号连通。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催化燃烧床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换热器、加热器、催化剂及若干个温度检测探头,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结构。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催化燃烧床顶部设有泄爆膜片。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床与第二阻火器之间管路上还设有比例调节阀、补冷电动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吸脱附错开进行无需同时开启,余热回收无需二次供热,大大节约了能耗,减少用电成本,设备简单无需备用吸附床成本低利用率高,占用空间小,极大满足可错开吸脱附客户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包括废气吸附机构1、催化燃烧机构2和烟囱3,所述废气吸附机构1包括干式过滤器11、吸附床12和主风机13,所述干式过滤器11一端与废气源连通、另一端与吸附床12进气口连通,所述吸附床12出气口与主风机13一端连通,所述主风机13另一端与烟囱3连通,设备在吸附时,脱附是不工作的,通过吸附床12两端设有的电动阀进行切换,同样当设备在脱附时吸附也是处于不工作状态,这样即可实现错时工作,所述催化燃烧机构2包括脱附风机21、第一阻火器22、催化燃烧床23、第二阻火器24且两两相邻间管路连通,两个阻火器可阻止明火进入催化催化燃烧床,起到安全保护作用,所述吸附床12两端分别与脱附风机21进风口、第二阻火器23管路连通,所述脱附风机21进风口管路上设有新风电动阀25,所述第二阻火器23与烟囱3管路连通且在管路上设有电动阀。其中,所述吸附床12内放置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或蜂窝沸石,多种选择供客户使用,满足不同客户使用需求,使用更方便灵活。另外,所述吸附床12的进风口为多孔式梯形状,梯形状进风口的前端面孔径小于两侧面孔径,实现均匀布风,提高气体与吸附填料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和吸附效果。还有,所述吸附床12上连接设有排废电动阀14和降温排废气管路15,所述降温排废气管路与烟囱连通,脱附完成后进入降温阶段时,废气不会经过催化燃烧炉,而是从降温管路独立排放,从而避免催化炉被冷却降温,在下一个脱附时可以减少催化炉的预热时间和成本,最大程度地实现节能运行。还有,所述吸附床1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消防喷淋机构和氮气保护机构,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消防喷淋机构、氮气保护机构信号连通,温度传感器对吸附床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检测,当超过一定温度时,先通过氮气保护机构进行降温灭火,如果氮气保护机构无法完全降温灭火时,消防喷淋机构则会启动,进行消防灭火保护。本技术中,所述催化燃烧床23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换热器231、加热器232、催化剂233及若干个温度检测探头,新风进入到加热器加热后供给催化剂催化燃烧用,催化燃烧产生的余热存储在换热器内,所述换热器231为列管式结构,高精密焊接无漏风率,热风复式循环蓄热,多管程、多壳程交叉流换热结构设计,热回收效率高达70%,有效节约了运行成本,正常脱附运行时自持燃烧,无需启动电加热,吸附达到饱和后,通过阀门切换进行脱附再生,新风经加热器加热后变成热空气送入吸附床,对吸附床进行加热,吸附床受热解析出较高溶度的有机气体,有机气体通过脱附风机引入催化燃烧床,废气经催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无害气体和部分热量,往复多次这个脱附循环过程,直到催化剂内不再发生温升变化,脱附完成。其中,所述催化燃烧床23顶部设有泄爆膜片234,当催化燃烧床内超温超压时,系统自动卸爆,使用更安全,。其中,所述吸附床12与第二阻火器23之间管路上还设有比例调节阀4、补冷电动阀5,通过比例调节阀来设定排到烟囱内气体与进入脱附气体的比例,当从第二阻火器流出的气体温度过高时,通过补冷阀进行补冷降温,保证进入脱附的温度在合理范围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吸脱附错开进行无需同时开启,余热回收无需二次供热,大大节约了能耗,减少用电成本,设备简单无需备用吸附床成本低利用率高,占用空间小,极大满足可错开吸脱附客户使用需求。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吸附机构(1)、催化燃烧机构(2)和烟囱(3),所述废气吸附机构(1)包括干式过滤器(11)、吸附床(12)和主风机(13),所述干式过滤器(11)一端与废气源连通、另一端与吸附床(12)进气口连通,所述吸附床(12)出气口与主风机(13)一端连通,所述主风机(13)另一端与烟囱(3)连通,所述催化燃烧机构(2)包括脱附风机(21)、第一阻火器(22)、催化燃烧床(23)、第二阻火器(24)且两两相邻间管路连通,所述吸附床(12)两端分别与脱附风机(21)进风口、第二阻火器(24)管路连通,所述脱附风机(21)进风口管路上设有新风电动阀(25),所述第二阻火器(24)与烟囱(3)管路连通且在管路上设有电动阀,所述吸附床(12)两端也设有电动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吸附机构(1)、催化燃烧机构(2)和烟囱(3),所述废气吸附机构(1)包括干式过滤器(11)、吸附床(12)和主风机(13),所述干式过滤器(11)一端与废气源连通、另一端与吸附床(12)进气口连通,所述吸附床(12)出气口与主风机(13)一端连通,所述主风机(13)另一端与烟囱(3)连通,所述催化燃烧机构(2)包括脱附风机(21)、第一阻火器(22)、催化燃烧床(23)、第二阻火器(24)且两两相邻间管路连通,所述吸附床(12)两端分别与脱附风机(21)进风口、第二阻火器(24)管路连通,所述脱附风机(21)进风口管路上设有新风电动阀(25),所述第二阻火器(24)与烟囱(3)管路连通且在管路上设有电动阀,所述吸附床(12)两端也设有电动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床(12)内放置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或蜂窝沸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床(12)的进风口为多孔式梯形状,梯形状进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才娣叶和国
申请(专利权)人:弗仕德龙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