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234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椎间植入物,其包括一前端、一后端以及两个侧壁。前端与后端是相对于椎间植入物的一被植入方向。后端具有一注入孔。至少该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具有一斜出孔,斜出孔的开设方向是由后端朝向前端并向外斜的方向开设于侧壁上。斜出孔与注入孔连通。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椎间植入物的制造方法。

Intervertebral impla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椎间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脊椎是决定人体活动能力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当脊椎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对患者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包括引起疼痛、麻木感、无力感,甚至是大小便失禁或困难等症状。脊椎病变发生的原因大多是椎间盘(Intervertebraldisc)周围韧带受损或弱化导致髓核由韧带间突出,或椎骨(或称椎体,Vertebralbody)因老化、骨折等原因而塌陷或受损,两者都可能导致神经或脊髓受到压迫,使患者感到剧烈疼痛或下肢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二个椎骨的纤维软骨盘,位置就位于二个椎骨之间,可作为椎骨间的缓冲区域,降低外力对脊椎骨的冲击以及增加脊椎的运动幅度。椎间盘是由两个部分所组成,包括位于中心部分的髓核(nucleuspulposus)以及位于周围部分的纤维环(anulusfibrosis)。髓核的成分是多醣体和水分,用以缓冲脊柱的受力及冲击。纤维环是由数十层环状及放射状的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交织而成的致密组织,可保护髓核,并将相邻的椎骨紧密地连接成一体。若椎间盘退化,髓核会逐渐失去吸收水分的能力而变成脱水状态。此时髓核的厚度会增加,同时也会发生纤维化而失去吸收冲击的能力,结果造成压力会直接作用在脊椎的骨头结构上,进而产生椎骨相互磨损、骨刺生成、椎间韧带松弛以及神经根压迫等问题。另外,椎间盘退化或是脊椎不正常受力会造成纤维环变形,甚至纤维环结构破裂,导致髓核膨出或破出而压迫后方的脊椎神经根,产生背痛等恼人的症状。椎间盘退化除了可能会发展成为椎间盘突出症外,其他可能引发的包括脊椎滑脱症、脊椎管狭窄症或其他神经压迫症状等。目前治疗严重椎间盘退化的手术方式是以脊椎融合手术(Spinalfusionsurgery)为主,其是先由施术者以器械破坏外层纤维环进入内层髓核,以清理出可供植体植入的路径,或者以椎间盘切除术(Discectomy)直接移除整个椎间盘。接着,对患者施以椎间融合术(IntervertebralCageFusion)。施术者在相邻两个椎骨之间植入椎间植入物(Spinalimplant)及充填植骨材料,使相邻的椎骨融合在一起。其中,椎间植入物例如是椎间融合器(Spinalinterbodyfusioncage或Intervertebralcage),此植入物的主要功能是将椎骨之间的高度回复至正常或合适的高度。植骨材料包括植骨(Bonegraft),植骨例如是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替代物(Bonegraftsubstitutes),并可能搭配骨生长因子一同使用,可促进植骨生长,以与椎骨融合。公知的手术在植入椎间植入物及充填植骨材料的搭配上仅有两种方式可选择,但效果均有限。第一种方式是先在植入空间预先充填植骨材料,再植入椎间植入物。然而,后植入的椎间植入物会压迫已充填的植骨材料,使植骨材料向二侧与前端挤压。除了可能产生额外的风险以外,也会因植入空间已充填植骨材料,造成椎间植入物难以到达预定的位置。第二种方式是先植入椎间植入物再充填植骨材料。然而,植入空间在椎间植入物植入后所剩余的空间有限,故能够填充的植骨材料相当有限,影响融合的效果与速度。为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一种椎间植入物9,如图1所示,图1为公知的椎间植入物的示意图。此类型的椎间植入物9的一端具有注入孔91,内部具有一注入空间92,注入孔91与注入空间92相互连通。又,椎间植入物9的上、下表面具有出孔93,而侧壁具有侧出孔94。出孔93及侧出孔94均与注入空间92相互连通。施术者可以先利用椎间植入物持取装置(Holder)持取椎间植入物9,并将其植入患部,再搭配植骨材料输送组件自椎间植入物9的注入孔91注入植骨材料至注入空间92。接着,注入的植骨材料可再从出孔93及侧出孔94溢出而与周遭的骨组织接触,加速椎骨间的融合。然而,由于上述设计的侧出孔94是垂直于椎间植入物9的长轴方向的贯孔,实际使用时会发生溢出的植骨材料堆积在侧出孔94的出口周边,而椎间植入物9的前端周围反而没有充填足够量的植骨材料,导致植入的椎间植入物9容易发生松动及融合效果不佳的问题。另外,自侧出孔94溢出的植骨材料也有可能被向后推挤而从植入路径的开口中渗漏出去,伤害周围组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椎间植入物,其结构设计可以引导注入的植骨材料至适当的位置,避免植骨材料堆积在部分区域或由植入路径向后渗漏,已成为相关领域中迫切想要突破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借由开设一个斜出孔于侧壁上,且斜出口是由后端朝向前端并向外斜的方向开设于侧壁上,以解决习知椎间植入物无法将植骨材料分散,导致堆积在出口周围、无法输送到植入物前端或由植入路径向后渗漏的问题。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椎间植入物,其包括一前端、一后端以及两个侧壁。前端与后端是相对于椎间植入物的一被植入方向。后端具有一注入孔。至少该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具有一斜出孔,斜出孔是由后端向前端并向外斜的方向开设于侧壁上,且斜出孔与注入孔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椎间植入物还包括一注入空间,其形成于椎间植入物的内部,并与注入孔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斜出孔通过与注入空间连通,而连通注入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斜出孔靠近前端的一侧为一导引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导引壁与被植入方向之间具有一预定角度,预定角度大于90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椎间植入物包括两个斜出孔、两个导引壁以及一分流壁,分流壁位于两个导引壁交界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椎间植入物还包括一容置空间,其形成于椎间植入物的内部,且靠近前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至少该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具有一侧出孔,且该侧出孔与容置空间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椎间植入物还包括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上表面具有一上出孔,下表面具有一下出孔,上出孔与下出孔相互连通。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椎间植入物,包括一前端、一后端以及两个侧壁。前端与后端是相对于椎间植入物的一被植入方向,后端具有一注入孔。至少该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具有一斜出孔。斜出孔是由后端向前端并向外斜的方向开设于侧壁上,并斜出孔与注入孔连通。斜出孔靠近该前端的一侧为一导引壁,导引壁与被植入方向之间具有一预定角度,预定角度大于90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椎间植入物还包括一注入空间以及两个该斜出孔。注入空间形成于椎间植入物的内部,并与注入孔连通。两个斜出孔位于注入空间的相对二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椎间植入物还包括一容置空间以及一上表面。容置空间形成于椎间植入物的内部,且靠近前端。上表面具有一上出孔,上出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容置空间的孔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椎间植入物,其包括一前端、一后端、两个侧壁以及一分流壁。前端与后端是相对于椎间植入物的一被植入方向。后端具有一注入孔。两个侧壁分别具有一斜出孔。斜出孔是由后端向前端并向外斜的方向开设于侧壁上,且斜出孔与注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前端;/n一后端,该前端与该后端是相对于该椎间植入物的一被植入方向,该后端具有一注入孔;以及/n两个侧壁,至少该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具有一斜出孔,该斜出孔是由该后端朝向该前端并向外斜的方向开设于该侧壁上,且该斜出孔与该注入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09 TW 1071356401.一种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前端;
一后端,该前端与该后端是相对于该椎间植入物的一被植入方向,该后端具有一注入孔;以及
两个侧壁,至少该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具有一斜出孔,该斜出孔是由该后端朝向该前端并向外斜的方向开设于该侧壁上,且该斜出孔与该注入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注入空间,其形成于该椎间植入物的内部,并与该注入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斜出孔通过与该注入空间连通,而连通该注入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斜出孔靠近该前端的一侧为一导引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导引壁与该被植入方向之间具有一预定角度,该预定角度大于90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椎间植入物包括两个该斜出孔、两个该导引壁以及一分流壁,该分流壁位于两个该导引壁交界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容置空间,其形成于该椎间植入物的内部,且靠近该前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至少该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具有一侧出孔,且该侧出孔与该容置空间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上表面,其具有一上出孔;以及
一下表面,其具有一下出孔,该上出孔与该下出孔相互连通。


10.一种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前端;
一后端,该前端与该后端是相对于该椎间植入物的一被植入方向,该后端具有一注入孔;以及
两个侧壁,至少该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具有一斜出孔,该斜出孔是由该后端向该前端并向外斜的方向开设于该侧壁上,并与该注入孔连通,且该斜出孔靠近该前端的一侧为一导引壁,该导引壁与该被植入方向之间具有一预定角度,该预定角度大于90度。


11.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宏颖曾鼎翔梁晃千苏義钧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微创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