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操作工具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9571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操作工具。操作工具包括一延伸组件、一中心杆以及一操作把手。延伸组件包括一外套管,其一端具有一连接部,连接部连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一第一部分。中心杆穿套入外套管内,中心杆的一端连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一第二部分。操作把手包括一固定件、一转动件及一推动件。固定件具有一外螺纹。转动件具有一内螺纹。转动件套设于固定件的外侧,且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推动件连接于中心杆,转动件抵顶推动件。转动件被转动而使推动件驱动中心杆带动第二部分移动,进而使椎体撑开植入物扩张。操作工具与椎体撑开植入物的结构配合,使得脊椎手术中调整椎体撑开植入物的位置、扩张程度等操作可更有效率且更加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操作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操作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脊椎是为决定人体活动能力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当脊椎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对患者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包括可能会引起疼痛、麻木感、无力感,甚至是大小便失禁或困难等症状。上述症状的起因是椎体(骨节段)之间发生易位使得神经或脊髓受到压迫,而临床诊断上又可因成因的不同而区分为椎体压迫性骨折(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椎间盘突出症、脊椎滑脱症、脊椎管狭窄症或是退化性脊椎侧弯等。当症状严重时,患者往往无法藉由矫正改善不适,而必须仰赖脊椎手术进行复位治疗。图1A及图1B为椎体撑开植入物的示意图。针对因椎体塌陷、扁塌所造成的移位,例如骨质疏松所造成的椎体压迫性骨折,目前治疗效果较佳的手术方法是将椎体撑开植入物9在收合的状态下(如图1A所示)置入椎体松质骨处,并配合操作工具将其扩张呈扩张状态(如图1B所示),撑起椎体恢复至一定的高度,让骨水泥有足够的充填空间,待骨水泥凝固后完成椎体的复位。具体而言,椎体撑开植入物9是由第一部分91、第二部分92、扩张臂93以及支撑臂94所组成,且四者可为一体成形结构。第一部分91及第二部分92两者皆为中空圆柱体,第一部分91及第二部分92相互分开且不重叠,并沿着同一水平线设置(X轴)。亦即,第一部分91、第二部分92通过扩张臂93及支撑臂94连接。当椎体撑开植入物9为收合状态时,第一部分91与第二部分92之间的距离很小,甚至抵接。通过操作工具调整第一部分91及第二部分92之间的距离,以改变椎体撑开植入物9的扩张程度。例如,固定第一部分91并推动第二部分92,增加第一部分91及第二部分92之间的距离,使扩张臂93以及支撑臂94向外扩张。然而,若未妥善的控制第二部分92被推动的距离,使得扩张臂93向外凸出的幅度过大,可能会使扩张臂93穿出椎体,增加手术风险。因此,椎体撑开植入物9的扩张必须谨慎控制,否则会有医疗风险。目前市面上没有能与椎体撑开植入物9配合且能细致地控制第二部分被推动的距离的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操作工具及其操作方法,操作工具与椎体撑开植入物的结构配合,使得脊椎手术中调整椎体撑开植入物的位置、扩张程度等操作可更有效率且更加容易。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操作工具。椎体撑开植入物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操作工具包括一延伸组件、一中心杆以及一操作把手。延伸组件包括一外套管,其一端具有一连接部,连接部连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第一部分。中心杆穿套入外套管内,中心杆的一端连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第二部分。操作把手包括一固定件、一转动件及一推动件。固定件具有一外螺纹。转动件具有一内螺纹。转动件套设于固定件的外侧,且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推动件连接于中心杆,转动件抵顶推动件。转动件被转动而使推动件沿中心杆的长轴方向移动,驱动中心杆带动第二部分移动,从而改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间的距离,使椎体撑开植入物扩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心杆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第二部分,推动件连接于第二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推动件包括一组装孔,中心杆的第二端具有一固定元件,组装孔与固定元件相连通,且操作工具包括一回退件,回退件装设于组装孔,并与中心杆的固定元件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回退件为一回退螺丝,其包括一螺帽部及一螺身部。操作把手包括一穿孔,穿孔连通组装孔。螺身部穿套入穿孔装设于组装孔,且螺帽部则保留于操作把手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当转动件被反向转动而使回退件沿中心杆的长轴方向反向移动,驱动中心杆带动第二部分反向移动,从而相反地改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间的距离,使椎体撑开植入物缩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回退件更包括一垫片,设置于转动件与螺帽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延伸组件更包括一接合单元,其连接固定件与外套管相反于连接部的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操作把手与接合单元相邻,操作把手具有至少一位置标记。位置标记位于操作把手靠近于接合单元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延伸组件更包括一指示件,指示件指示中心杆的移动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指示件位于接合单元外侧并具有一尖端,位置标记位于转动件邻接接合单元的一端,且尖端自接合单元延伸至转动件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位置标记具有多个,且转动件被转动后,尖端顶点可叠合于位置标记其中之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延伸组件更包括一握持部,连接于接合单元,握持部不平行于外套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接合单元具有一第一容置槽,且外套管部分容置于第一容置槽。固定件的前端具有一管部,管部容置于第一容置槽并套设于外套管的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固定件具有一第二容置槽,并与外套管连通,中心杆的第二端及部分推动件容置于第二容置槽内。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操作工具的操作方法。椎体撑开植入物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操作工具包括一延伸组件、一中心杆、以及一操作把手。延伸组件包括一外套管。操作把手包括一固定件、一转动件及一推动件。固定件具有一外螺纹,转动件具有一内螺纹,转动件套设于固定件的外侧,且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操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延伸组件以外套管的一连接部连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第一部分;中心杆穿套入外套管内;中心杆的一端连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第二部分;操作把手以推动件连接于中心杆,且转动件抵顶推动件;转动转动件而使回退件沿中心杆的长轴方向移动,驱动中心杆带动第二部分移动,从而改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间的距离,使椎体撑开植入物扩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推动件包括一组装孔,中心杆具有一固定元件,组装孔与固定元件相连通,且操作工具包括一回退件。操作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回退件装设于组装孔,并与中心杆的固定元件接合;以及反向转动转动件,使推动件沿中心杆的长轴方向反向移动,驱动中心杆带动第二部分反向移动,从而相反地改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间的距离,使椎体撑开植入物缩合。承上所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操作工具,其延伸组件的外套管连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第一部分,中心杆穿套入外套管并连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第二部分。操作把手具有固定件、转动件及推动件。藉由转动件的内螺纹与固定件的外螺纹相互配合,且推动件连接于中心杆,转动件抵顶推动件。施术者仅需转动转动件,推动件即可驱动中心杆带动第二部分移动,从而改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间的距离,使椎体撑开植入物扩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工具使施术者能够精密的控制第二部分的移动距离,从而细致的选择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扩张程度,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另外,操作工具的机构设计适合搭配回退件,以执行回退椎体撑开植入物的功能。回退件可以容易地组装在操作把手上,藉以与中心杆连接,从而控制第二部分的移动。当回退件组装后,施术者仅需反向转动转动件,推动件即可驱动中心杆带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操作工具,该椎体撑开植入物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操作工具包括:/n一延伸组件,包括:/n一外套管,其一端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该第一部分;/n一中心杆,穿套入该外套管内,该中心杆的一端连接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该第二部分;以及/n一操作把手,包括:/n一固定件,具有一外螺纹;/n一转动件,具有一内螺纹,该转动件套设于该固定件的外侧,且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相互配合;及/n一推动件,连接该中心杆,该转动件抵顶该推动件,其中该转动件被转动而使该推动件沿该中心杆的长轴方向移动,驱动该中心杆带动该第二部分移动,从而改变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间的距离,使该椎体撑开植入物扩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6 TW 1081403031.一种椎体撑开植入物的操作工具,该椎体撑开植入物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操作工具包括:
一延伸组件,包括:
一外套管,其一端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该第一部分;
一中心杆,穿套入该外套管内,该中心杆的一端连接该椎体撑开植入物的该第二部分;以及
一操作把手,包括:
一固定件,具有一外螺纹;
一转动件,具有一内螺纹,该转动件套设于该固定件的外侧,且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相互配合;及
一推动件,连接该中心杆,该转动件抵顶该推动件,其中该转动件被转动而使该推动件沿该中心杆的长轴方向移动,驱动该中心杆带动该第二部分移动,从而改变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间的距离,使该椎体撑开植入物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中心杆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二部分,该推动件连接于该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推动件包括一组装孔,该中心杆的该第二端具有一固定元件,该组装孔与该固定元件相连通,且该操作工具包括一回退件,该回退件装设于该组装孔,并与该中心杆的该固定元件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回退件为一回退螺丝,其包括一螺帽部及一螺身部,该操作把手包括一穿孔,该穿孔连通该组装孔,该螺身部穿套入该穿孔装设于该组装孔,且该螺帽部则保留于该操作把手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当该转动件被反向转动而使该回退件沿该中心杆的长轴方向反向移动,驱动该中心杆带动该第二部分反向移动,从而相反地改变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间的距离,使该椎体撑开植入物缩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回退件更包括一垫片,设置于该转动件与该螺帽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延伸组件更包括一接合单元,其连接该固定件与该外套管相反于该连接部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把手与该接合单元相邻,该操作把手具有至少一位置标记,该位置标记位于该操作把手靠近于该接合单元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昌和蔡孟原吕杰峯曾严亭陈宛君陈皇绮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微创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