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味脱毒玉米浆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2172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味脱毒玉米浆的制备方法,在玉米浆中加入DON降解菌或降解酶,生物法降解DON毒素;在玉米浆中加入ZEN降解菌或降解酶,生物法降解ZEN毒素;在玉米浆中加入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提高玉米浆中氨基酸和乳酸含量,改善玉米浆的风味,得到所述风味脱毒玉米浆。脱毒玉米浆中ZEN含量在0‑100μg/kg,DON含量在0‑500μg/kg,玉米浆的脱毒的效果好;同时,在ZEN和DON降解过程中加入酵母菌和乳酸菌,玉米浆发酵过程中增加多种氨基酸含量和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从而使得玉米浆更加适口,不仅提高了玉米浆的营养价值,而且提高了玉米浆的风味。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flavor detoxification corn syr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味脱毒玉米浆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风味脱毒玉米浆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简称DON)又称为呕吐毒素,是由某些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级代谢物,常常在谷物生长、收割、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发生霉变而产生,该毒素可导致畜禽食欲废绝、发育受阻、代谢紊乱、免疫失调、母畜不孕、孕畜流产、胎儿异常等繁殖性能障碍,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破坏。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又称F-2毒素,是由多数镰刀菌如禾谷镰刀菌、大豆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产生的非类固醇雌激素的次级代谢产物,ZEN对家畜特别是对雌猪体现出强雌激素效应,极易引起严重的生殖障碍;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也具有干扰作用,Fizzell等研究表明,当玉米赤霉烯酮浓度为100μmol/L时,雌二醇、睾酮、皮质激素的水平显著下降,ZEN和其代谢产物通过影响受体信号,改变激素的产生,是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此外玉米浆中由于含有大量的亚硫酸,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影响了其适口性,降低了其在日粮中的添加量。现有工艺所制备的玉米浆中普遍存在有DON和ZEN两种毒素,但是现有技术中尚不具备有效去除玉米浆中该两种毒素的方法,对人和动物带来健康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味脱毒玉米浆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玉米浆中存在的DON和ZEN毒素进行有效脱毒的问题,并协同乳酸菌和酵母菌实现改善玉米浆风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味脱毒玉米浆的制备方法,在玉米浆中加入DON降解菌或降解酶,生物法降解DON毒素;在玉米浆中加入ZEN降解菌或降解酶,生物法降解ZEN毒素;在玉米浆中加入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提高玉米浆中氨基酸和乳酸含量,改善玉米浆的风味,得到所述风味脱毒玉米浆。优选的,所述DON降解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其拉丁文名称为Bacillussubtilis,该枯草芽孢杆菌于2018年08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16254,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述ZEN降解菌为黑曲霉菌,其拉丁文名称为Aspergillusniger,该菌种于2017年11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14639,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优选的,所述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其拉丁文名称为Lactobacillusplantarum,该菌株于2018年08月1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6256,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述酵母菌为酿酒酵母,其拉丁文名称为Saccharomycescerevisiae,该菌株于2018年09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6469,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优选的,所述在玉米浆中加ZEN降解菌或ZEN降解酶,加入DON降解菌或DON酶降解的步骤具体包括:将ZEN降解菌和DON降解菌、ZEN降解菌和DON降解酶、ZEN降解酶和DON降解菌、ZEN降解酶和DON降解酶、ZEN降解菌和DON降解酶中的任意一种加入到所述玉米浆中,ZEN降解和DON降解可分步进行或同步进行。优选的,所述风味脱毒玉米浆中ZEN含量低于100μg/kg,DON含量低于500μg/kg,益生菌含量≥109CFU/ml,乳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增加。优选的,所述ZEN和DON降解酶为固态酶制剂或液态酶制剂;所述ZEN和DON降解菌为固态菌制剂或液态活化种子液。优选的,所述ZEN和DON降解菌的活化方法是将所述ZEN和DON降解菌分别接种于盛放有活化培养基的发酵罐中活化2~3h制得;其中,所述发酵罐的转速为100-500r/min,温度为35~37℃,通风比为0.5vvm,溶氧量大于20%。优选的,所述降解酶通过降解菌发酵制备或在宿主细胞中导入具有ZEN降解酶编码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后,再通过宿主细胞表达得到所述ZEN和DON降解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味饲料产品的制备方法,将通过上述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风味脱毒玉米浆喷到饲料产品上。优选的,所述饲料产品包括玉米皮、小麦麸皮或玉米胚芽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脱毒玉米浆利用ZEN降解菌和ZEN降解酶,DON降解菌和DON降解酶对玉米浆中存在的ZEN和DON真菌毒素进行酶解处理,同时通过在玉米浆中加入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即可获得具有风味的DON和ZEN脱毒玉米浆,且对玉米浆的脱毒的效果好;同时,由乳酸菌和酵母菌在发酵的过程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同时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从而使得玉米浆更加适口,不仅提高了玉米浆的营养价值,而且提高了玉米浆的风味,经过ZEN降解菌和/或ZEN降解酶,DON降解菌和/或DON降解酶处理过的玉米浆对玉米皮喷浆处理后,可进一步制备得到喷浆玉米皮,喷浆玉米皮对风味饲料制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DON降解菌的TD-2菌落特征照片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DON降解菌TD-2的进化树分析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降解ZEN黑曲霉菌株FS-7菌落特征照片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降解ZEN黑曲霉菌株FS-7进化树分析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酵母菌菌株TM-3的菌落照片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酵母菌菌株TM-3进化树分析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乳酸菌菌株RS-5菌落的照片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乳酸菌菌株RS-5菌进化树分析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指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百分比、份数和比率均以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有关所列成分的所有重量均基于活性物质的含量,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它们不包括在市售材料中的溶剂或副产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玉米浆是用二氧化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味脱毒玉米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n在玉米浆中加入DON降解菌或降解酶,生物法降解DON毒素;/n在玉米浆中加入ZEN降解菌或降解酶,生物法降解ZEN毒素;/n在玉米浆中加入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提高玉米浆中氨基酸和乳酸含量,改善玉米浆的风味,得到所述风味脱毒玉米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味脱毒玉米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玉米浆中加入DON降解菌或降解酶,生物法降解DON毒素;
在玉米浆中加入ZEN降解菌或降解酶,生物法降解ZEN毒素;
在玉米浆中加入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提高玉米浆中氨基酸和乳酸含量,改善玉米浆的风味,得到所述风味脱毒玉米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味脱毒玉米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DON降解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其拉丁文名称为Bacillussubtilis,该枯草芽孢杆菌于2018年08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16254,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所述ZEN降解菌为黑曲霉菌,其拉丁文名称为Aspergillusniger,该菌种于2017年11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14639,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味脱毒玉米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其拉丁文名称为Lactobacillusplantarum,该菌株于2018年08月1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6256,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所述酵母菌为酿酒酵母,其拉丁文名称为Saccharomycescerevisiae,该菌株于2018年09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6469,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虎军杜稳孙长坡赵一凡常晓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