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数据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78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一种连接器,用于与电子设备插接配合,以形成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及壳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壳本体内,且相互电连接,以实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的串联。所述第二端子远离插入电子设备的一端与插入电子设备的方向呈角度弯折。

A connector, data lin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数据线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数据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连接器通常需要将针脚焊接于PCB板上,以实现针脚之间的串联,由于必须通过PCB板来实现针脚之间的串联,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且在焊点不稳定的情况下,会导致连接器接触不良。且现有的连接器针脚的长度过长,导致连接器整体尺寸较长,且无法适配华为超级快充的电子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设备。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用于与电子设备插接配合,以形成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及壳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壳本体内,且相互电连接,以实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的串联,第二端子远离插入电子设备的一端与插入电子设备的方向呈角度弯折。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子设置有第五针脚、第六针脚、第七针脚及第八针脚,所述第五针脚、所述第六针脚、所述第七针脚及所述第八针脚远离朝第二端子与电子设备插接方向相邻的一侧外露于所述壳本体。优选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置有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第三针脚及第四针脚,所述第一针脚与第四针脚一体连接,所述第二针脚与所述第三针脚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子设置有第五针脚、第六针脚、第七针脚及第八针脚,所述第五针脚与所述第八针脚一体连接,所述第六针脚与所述第七针脚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针脚、第四针脚、第五针脚、第八针脚之间的串联及第二针脚、第三针脚第六针脚、第七针脚之间的串联,以省略PCB板。优选地,第一端子的导电段设置有第一V+引脚、第一GND引脚及ACC引脚,所述第二端子的导电端设置有第二V+引脚、D-引脚、D+引脚及第二GND引脚;第一V+引脚与第二V+引脚相互焊接,第一GND引脚与第二GND引脚相互焊接,以使第一针脚第四针脚、第五针脚、第八针脚之间串联,及第二针脚、第三针脚、第六针脚、第七针脚之间串联。优选地,第一端子还包括第九针脚,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十针脚,所述第九针脚与所述第二针脚之间设置第一电阻,所述第十针脚与所述第六针脚之间设置第二电阻。优选地,壳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电阻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电阻孔及连接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后,所述第一电阻位于所述第一电阻孔内,所述第二电阻位于所述第二电阻孔内。连接部为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缺口,所述第二端子折弯的一端从所述连接部外露。优选地,连接器还包括卡勾,所述卡勾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段之间,以在所述连接器与电子设备插接配合时,与电子设备卡接。优选地,卡勾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端子和/或所述第二端子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连接孔插接配合。卡勾的一侧还设有连接柱,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壳本体内,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壳本体连接。优选地,连接器的长度为13mm-14mm。优选地,所述角度的范围为:90°、80°、70°、60°、50°、40°、30°、2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至少一个针脚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的至少一个针脚延伸方向呈夹角。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上设置有一电阻,所述第二端子上设置有一电阻。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设置有PCB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线材及连接头,所述连接器及所述连接头通过所述线材实现电连接,所述连接头可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与外设的电子设备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设备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导电端子与电子设备插接的方向呈角度折弯,可以使得连接器在插入电子设备方向上的尺寸更短,从而可以适配多种型号的电子设备。2.通过将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针脚之间一体成型,并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以形成的串联方式,可省略掉PCB板,从而节省成本,并且可避免通过PCB板焊接时焊点不良导致的连接不良等问题。3.通过在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对两边设置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可以使该连接器能够支持华为电子设备的超级快充功能。【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插头第一端子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插头第二端子结构示意图。图2C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D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第二端子折弯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插头的卡勾位置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插头的卡勾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插头的第一电阻位置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第二电阻位置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插头的壳本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插头的第二端子外露于壳本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连接器;20、导电端子;30、壳本体;40、插接部;201、第一端子;203、第二端子;205、卡勾;301、第一壳体;303、第二壳体;2011、第一针脚;2013、第二针脚;2015、第三针脚;2017、第四针脚;2031、第五针脚;2033、第六针脚;2035、第七针脚;2037、第八针脚;2051、连接孔;2053、连接柱;2012、第一电阻;2032、第二电阻;2019、第九针脚;2039、第十针脚;3011、第一电阻孔;3031、第二电阻孔;3033、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A-1B,连接器10包括导电端子20、壳本体30及插接部40,壳本体30内部中空,导电端子20设置于壳本体30内,插接部40套设于壳本体30外的一侧,用于与电子设备插接配合。当插接部40与电子设备插接配合时,导电端子20跟随插接部40插入电子设备,且与电子设备接触,并形成电连接。具体的,壳本体30包括第一壳体301及第二壳体303,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连接形成一容纳腔。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端子201及第二端子203,第一端子201及第二端子203相对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端子201与第二端子203形成电连接,第二端子203远离于电子设备的一侧与插入电子设备的方向呈角度折弯,且折弯部分外露于壳本体30。进一步的,第一端子201及第二端子203分别设置于容纳腔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用于与电子设备插接配合,以形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及壳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壳本体内,且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串联;/n所述第二端子远离插入电子设备的一端与插入电子设备的方向呈角度弯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用于与电子设备插接配合,以形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及壳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壳本体内,且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串联;
所述第二端子远离插入电子设备的一端与插入电子设备的方向呈角度弯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设置有第五针脚、第六针脚、第七针脚及第八针脚,所述第五针脚、所述第六针脚、所述第七针脚及所述第八针脚远离朝第二端子与电子设备插接方向相邻的一侧外露于所述壳本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设置有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第三针脚及第四针脚,所述第一针脚与第四针脚一体连接,所述第二针脚与所述第三针脚一体连接;
所述第二端子设置有第五针脚、第六针脚、第七针脚及第八针脚,所述第五针脚与所述第八针脚一体连接,所述第六针脚与所述第七针脚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针脚、第四针脚、第五针脚、第八针脚之间的串联及第二针脚、第三针脚第六针脚、第七针脚之间的串联,以省略PCB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远离与电子设备插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V+引脚、第一GND引脚及ACC引脚,所述第二端子远离与电子设备插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V+引脚、D-引脚、D+引脚及第二GND引脚;
第一V+引脚与第二V+引脚相互焊接,第一GND引脚与第二GND引脚相互连接,以使第一针脚第四针脚、第五针脚、第八针脚之间串联,及第二针脚、第三针脚、第六针脚、第七针脚之间串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第九针脚,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十针脚,所述第九针脚与所述第二针脚之间设置第一电阻,所述第十针脚与所述第六针脚之间设置第二电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本体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奇辉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