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226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吸连接器,其包括母连接器及公连接器,所述母连接器包括舌板部,所述舌板部上设置有第一磁体及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设置有多根金属端子。所述公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二磁体及舌片,所述舌片的一面上设置有接触端子,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磁性吸附,所述舌片插入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金属端子接触,形成电连接。

A magnetic suction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吸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磁吸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磁吸连接器通常是使用pogopin作为端子,通过磁吸的方式使公座与母座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但现有的磁吸连接器存在弹簧针不耐用,使用不久就会出现弹簧断裂,无弹性从而导致接触不良,使用寿命较短;因为空间限制用在数据线的弹簧针都很小,接触时无法达到3A以上电流,就算勉强做到也会经常烧掉弹簧而导致接触不良;弹簧针成本太高,导致整个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吸连接器。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吸连接器,其包括母连接器及公连接器,所述母连接器包括舌板部,所述舌板部上设置有第一磁体及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设置有多根金属端子;所述公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二磁体及舌片,所述舌片的一面上设置有接触端子,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磁性吸附,所述舌片插入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金属端子接触,形成电连接。优选地,金属端子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上下两侧,所述舌板插入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金属端子与所述接触端子弹性接触,以形成电连接。优选地,金属端子一端设有弹性接触部,所述接触端子一端设有平板接触部,所述舌片插入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弹性接触部与所述平板接触部接触,形成电连接。优选地,多根所述金属端子的排列顺序依次为GND、V+、D+、D,所述接触端子的排列顺序与所述金属端子的排列顺序相反。优选地,舌板插入所述收容空间的距离为0.6-1.5mm之间。优选地,舌板的厚度为0.3-1.0mm。优选地,母座连接器外包括有金属外壳及母座PCB板,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所述母座连接器,所述母座PCB板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内,且与所述金属端子连接。优选地,母座连接器还包括基部,所述舌板部设置于所述基部,且沿所述基部一侧延伸。优选地,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舌板部外周。优选地,公座连接器还包括公座主体,所述舌片设置于所述公座主体一端,所述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公座主体外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磁吸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公连接器上设置舌片,在母连接器上设置舌板,在磁性吸附的同时,还利用舌片与舌板的插接配合,增加了连接的稳定性。由于舌板设置在母连接器上,不会因为公头的长度无法做长而限制接触端子的长度,也即接触端子的长度可以做长,从而可以有足够的弹力使接触端子与导电端子紧密接触。2、接触端子为弹性的导体,在与舌片接触时受到舌片挤压,与舌片弹性接触,从而使得舌片与接触端子接触时存在一个弹力,确保接触的稳定性,也即通电的稳定性。3、由插接式接触形成电连接,相较于弹簧针式形成电连接,更加耐用,增加使用寿命。4、由金属端子和接触端子接触形成电连接,可以将接触的面积做大,从而可以通过大电流,增加充电速度。5、降低生产成本,相较于POGO弹簧针结构相比成本降低50%。【附图说明】图1是磁吸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磁吸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母座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4是公座连接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母座连接器;11、基部;12、舌板部;13、收容空间;14、母座PCB板;15、金属端子;16、金属外壳;17、第一磁体;2、公座连接器;21、公座主体;22、舌片;23、第二磁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吸连接器,包括一母座连接器1和一公座连接器2,所述母座连接器1与所述公座连接器2可相互连接。所述公座连接器2为插头,所述母座连接器1为插座,相互连接,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如图1至图3,所述母座连接器1包括一母座主体,所述母座主体外包覆有金属外壳16,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外壳16为铝合金外壳。如图1至图3,所述母座主体包括一基部11和由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设置的舌板部12,所述基部11与所述舌板部12一体成型设置。如图1至图3,所述舌板部12内贯穿有一收容空间13,所述舌板部12于所述收容空间13的上下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多根金属端子15,所述金属端子15的尾部连接至一母座PCB板14;所述母座PCB板14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16内。所述金属端子15的前端设置有弹性接触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3上下两侧的多根金属端子15的排列顺序分别为,上侧金属端子15从左至右依次是GND,V+,D+,D端子或者是其它定义脚位,而下侧金属端子15从左至右的排列顺序恰好与上侧金属端子15的排列顺序相反,使得可以做到公座连接器2实现双面插接,即不分正反面。当然,端子的排列顺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只需要做到上侧金属端子15和下侧金属端子15的排列顺序相反即可。作为其变形,该收容空间13中的金属端子15可以设置于舌板部12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如图1至图3,所述舌板部12的外周设置有第一磁体17,所述第一磁体17的前端面较所述舌板部12的前端面靠近所述基部11设置,所述舌板部12的前端面位于所述金属外壳16内侧。所述第一磁体17为环形磁体,将舌板部12的外周进行包覆。如图1至图4,所述公座连接器2包括一公座主体21,所述公座主体21的外周设置有第二磁体23,所述公座主体21的前端设置有一舌片22,舌片22设置于第二磁体23界定的收容空间中,所述舌片22的一侧设置有多根接触端子;多根所述接触端子连接至公座PCB板。所述公座连接器可以适用于现有通用的安卓或IOS系统设备,所述公座座连接器可以是TYPE-C系列的插头,可以是苹果设备系列所用的插头,可以是MICROUSB插头,也可以为其它插头连接器,只需满足所述公座连接器具有上述结构即可。作为变形,舌片22为靠近第二磁体23内周设置。多根接触端子设置于所述舌片22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使之与金属端子15完成对接。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端子的前端设置有平板接触部,所述平板接触部与所述弹性接触部对应连接,舌片22插入到舌板部12内的收容空间13时,接触端子的平板接触部与金属端子15的弹性接触部对接,实现电连接。如图1至图3,其中,所述第一磁体17与所述第二磁体23相接触的一侧的磁极相反,所述公座连接器2与所述母座连接器1对接的时候,所述舌片22插入到舌板部12内部,对应的端子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公座连接器2与所述母座连接器1的电性导通。所述公座连接器2可以实现两面插入所述母座连接器1。可以进行双面数据传输,双面快充,可过大电流。如图1至图3,具体的,公座连接器2由不同的手机接收端口公头延伸为统一的舌片22,舌片22尺寸大小一致。外圈粘接住磁铁,公座连接器2与所述母座连接器1的磁体相吸,紧紧的结合在一起,相吸力度在500g~1000g之间。公座连接器2的舌片22插入母座连接器1的舌板部12内的收容空间13,并抵接到金属端子15的弹性接触部,从而形成导通传输。而母座连接器1由上下俩排具有弹性接触部的金属端子15组成,公座连接器2插入母座连接器1无论正反方向都能实现数据和充电功能。考虑到公座连接器2和入母座连接器1方便插拔和接触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吸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连接器包括母座连接器及公座连接器,所述母座连接器包括舌板部,所述舌板部上设置有第一磁体及多根金属端子;所述公座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二磁体及舌片,所述舌片上设置有接触端子,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磁性吸附,所述舌片的接触端子与所述舌板部的金属端子接触,形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18 CN 20182054688441.一种磁吸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连接器包括母座连接器及公座连接器,所述母座连接器包括舌板部,所述舌板部上设置有第一磁体及多根金属端子;所述公座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二磁体及舌片,所述舌片上设置有接触端子,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磁性吸附,所述舌片的接触端子与所述舌板部的金属端子接触,形成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部上设置有第一磁体及收容空间,所述多根金属端子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当所述舌片插入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舌板部的金属端子接触,形成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吸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上下两侧,所述舌板插入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金属端子与所述接触端子弹性接触,以形成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吸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一端设有弹性接触部,所述接触端子一端设有平板接触部,所述舌片插入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弹性接触部与所述平板接触部接触,形成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金属端子的排列顺序依次为GND、D+、D、V+,所述接触端子的排列顺序与所述金属端子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奇辉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