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件及其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连接件包括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第一塑胶件及第二塑胶件,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第一塑胶件,第一塑胶件固定于上排端子的前端部分和下排端子的前端部分,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第二塑胶件,第二塑胶件固定于上排端子的后端部分和下排端子的后端部分。上排端子包括六根第一端子,第一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对接部、自第一对接部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竖直部、自第一竖直部的末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水平部及自第一水平部的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脚部。下排端子包括六根第二端子,第二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对接部、自第二对接部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竖直部、自第二竖直部的末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水平部及自第二水平部的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脚部。由于上排端子的六根第一端子和下排端子的六根第二端子分别一一对齐,即,第一端子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对接部在上下方向上对齐,第一端子的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竖直部在前后方向上对齐,第一端子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件,其包括第一排导电端子与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对接部、自所述第一对接部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竖直部、自所述第一竖直部的末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水平部及自所述第一水平部的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脚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对接部、自所述第二对接部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竖直部、自所述第二竖直部的末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水平部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的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脚部,所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连接件,其包括第一排导电端子与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对接部、自所述第一对接部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竖直部、自所述第一竖直部的末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水平部及自所述第一水平部的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脚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对接部、自所述第二对接部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竖直部、自所述第二竖直部的末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水平部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的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脚部,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第二对接部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在前后方向上一一对齐,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所述第一接脚部和所述第二接脚部在前后方向上一一对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塑胶件、第二塑胶件、第三塑胶件及第四塑胶件,所述第一塑胶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三塑胶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塑胶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的第一对接部且与所述第一塑胶件相互固持,所述第四塑胶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的第一水平部且与所述第三塑胶件相互固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件设置有自其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若干第一端子收容槽,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分别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之间设置有一个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塑胶件包括第一本体部及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凸出的若干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包括第一底部与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底部的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商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