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721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陶瓷罩、静触头、动簧片、推动杆部件、轭铁板和绝缘底座;轭铁板连接在陶瓷罩的底端;两个静触头分别固定在陶瓷罩的顶端;动簧片安装在推动杆部件的上端部;绝缘底座装在轭铁板上,绝缘底座包括底板和底板边缘向上凸伸的围壁;所述底板设有可让推动杆部件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还在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的投影位置处延伸设有边孔,以便让装配有动簧片的推动杆部件能完全穿过所述绝缘底座,从而实现装配时先将动簧片装入磁路部分而后装入绝缘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并减少塑料刮屑的产生,又可有效防止产品工作时电弧飞溅物落入推动杆部件处,影响触点接触性能。

DC relay with insulating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直流继电器大多采用动簧片直动式(也称为螺线管直动式)方案,该直流继电器的触头部分包括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组件,动组件包括动簧部分和推动杆部件,动簧部分由动簧片和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构成,动簧片为直动式,当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该动簧部分是装在推动杆部件的一端,推动杆部件的另一端则与动铁芯相连接,当线圈接入电流而使动铁芯向上运动时,动铁芯带动推动杆部件向上移动,使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接触,当线圈断开电流时,动铁芯受复位弹簧的作用向下运动,动铁芯则带动推动杆部件向下移动,使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分离。现有技术的这种直流继电器,触头部分通常是容纳在陶瓷罩内,动簧部分与磁路部分之间则是由轭铁板隔开,也就是说动簧部分是设在轭铁板的上方,也可以说是由陶瓷罩和轭铁板围成了一个灭弧腔室,当继电器在电寿命过程中,如果存在大电弧时,电弧拉长会打到轭铁板和轭铁板边上的金属,从而使寿命早期失效,而且,触点的蒸散飞溅的金属会落在导电的轭铁板上,从而降低了电气爬电距离,当飞溅物掉入轭铁板的运动让位孔时,还会引起卡死现象,使动组件无法移动而造成产品不能使用。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方式是在陶瓷罩的腔体的底部也就是在轭铁板上加装一个绝缘底座,以将金属飞溅物进行有效的隔离,从而提高电气爬电距离;但是,这种绝缘底座结构还存在着如下弊端:第一,由于在继电器装配过程中,需要先将绝缘底座固定在轭铁板上,然后再装动、静组件,造成了不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而这种先装绝缘底座的方式,在后续工序中,由于在测试过程可能会多次拆装动、静组件,动、静组件都可能与绝缘底座产生摩擦,容易出现塑料刮屑而影响继电器的正常使用;第二,由于绝缘底座通常都是设计成开口朝上的腔形结构,电弧飞溅物容易进到推动杆部件处,影响推动杆部件的正常运动;第三,绝缘底座与陶瓷罩之间通常会存在一定的间隙,金属蒸散粒子会落入缝隙内,无法起到完全隔离作用,在寿命后期陶瓷罩内壁的金属飞溅物与陶瓷罩底端的金属化层会形成金属通路,导致绝缘不良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既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并减少塑料刮屑的产生,又可有效防止产品工作时电弧飞溅物落入推动杆部件处,影响触点接触性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陶瓷罩、静触头、动簧片、推动杆部件、轭铁板和绝缘底座;轭铁板连接在陶瓷罩的底端并与陶瓷罩围成一腔体;两个静触头分别固定在陶瓷罩的顶端并使静触头的底端伸入所述腔体中;动簧片安装在推动杆部件的上端部,动簧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的底端相配合,推动杆部件的下端穿过所述轭铁板与下方的磁路部分相连接;所述绝缘底座装在轭铁板上,绝缘底座包括底板和底板边缘向上凸伸的围壁;所述底板设有可让推动杆部件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还在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的投影位置处延伸设有边孔,以便让装配有动簧片的推动杆部件能完全穿过所述绝缘底座,从而实现装配时先将动簧片装入磁路部分而后装入绝缘底座;所述底板中,在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部的投影位置的外沿还向上凸伸设有能够大致接近动簧片的两端部的边缘的挡壁,两个挡壁分别呈半包形状,以有效阻挡触点位置处的电弧飞溅物进入推动杆部件。所述绝缘底座的围壁为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的投影位置的外侧的半包形状,所述绝缘底座的挡壁处于所述绝缘底座的围壁之内。所述绝缘底座的挡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绝缘底座的围壁的高度,绝缘底座的挡壁与绝缘底座的围壁之间形成灭弧槽;所述灭弧槽内还设有栅格结构,且栅格结构的高度与所述围壁的高度大致相同。所述栅格结构大致沿着所述动簧片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绝缘底座的挡壁设在所述底板的边孔的孔沿位置。所述动簧片的两端端沿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静触头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动簧片的两端端沿的上部设为弧形,所述两个静触头外侧边缘的底部也设为弧形。所述陶瓷罩中,在内侧壁的位置处,对应于动簧片的长度方向的两边分别设有用来限制动簧片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向宽度的两边偏移的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凸伸至所述挡壁的边沿处,以用来阻挡电弧,使得电弧被阻挡在由限位筋条、挡壁、陶瓷罩的内壁和绝缘底座所围成的灭弧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将底板的通孔还在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的投影位置处延伸设有边孔,以便让装配有动簧片的推动杆部件能完全穿过所述绝缘底座,从而实现装配时先将动簧片装入磁路部分而后装入绝缘底座;所述底板中,在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部的投影位置的外沿还向上凸伸设有能够大致接近动簧片的两端部的边缘的挡壁,两个挡壁分别呈半包形状,以有效阻挡触点位置处的电弧飞溅物进入推动杆部件。本技术的这种结构既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并减少塑料刮屑的产生,又可有效防止产品工作时电弧飞溅物落入推动杆部件处,影响触点接触性能。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将动簧片的两端端沿之间的距离设计成小于两个静触头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以及将动簧片的两端端沿的上部设为弧形,将两个静触头外侧边缘的底部也设为弧形,使得动静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能够被有效地引到绝缘底座的灭弧槽中,从而提高了灭弧能力。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陶瓷罩内侧壁的位置处,对应于动簧片的长度方向的两边分别设有用来限制动簧片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向宽度的两边偏移的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凸伸至所述挡壁的边沿处,以用来阻挡电弧,使得电弧被阻挡在由限位筋条、挡壁、陶瓷罩的内壁和绝缘底座所围成的灭弧腔中。本技术利用陶瓷罩内侧壁的限位筋条来起到阻挡电弧的作用,使得电弧被限制在由限位筋条、挡壁、陶瓷罩的内壁和绝缘底座所围成的灭弧腔内,可以防止电弧进入中部区域烧烛推动杆部件。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部分构造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动簧片装配在推动杆部件上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陶瓷罩、绝缘底座和轭铁板的组合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装有静触头的陶瓷罩和绝缘底座相配合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静触头与动簧片的配合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绝缘底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陶瓷罩(底部朝上)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绝缘底座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陶瓷罩1、静触头2、动簧片3、推动杆部件4、轭铁板5和绝缘底座6;轭铁板5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陶瓷罩、静触头、动簧片、推动杆部件、轭铁板和绝缘底座;轭铁板连接在陶瓷罩的底端并与陶瓷罩围成一腔体;两个静触头分别固定在陶瓷罩的顶端并使静触头的底端伸入所述腔体中;动簧片安装在推动杆部件的上端部,动簧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的底端相配合,推动杆部件的下端穿过所述轭铁板与下方的磁路部分相连接;所述绝缘底座装在轭铁板上,绝缘底座包括底板和底板边缘向上凸伸的围壁;所述底板设有可让推动杆部件穿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还在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的投影位置处延伸设有边孔,以便让装配有动簧片的推动杆部件能完全穿过所述绝缘底座,从而实现装配时先将动簧片装入磁路部分而后装入绝缘底座;所述底板中,在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部的投影位置的外沿还向上凸伸设有能够大致接近动簧片的两端部的边缘的挡壁,两个挡壁分别呈半包形状,以有效阻挡触点位置处的电弧飞溅物进入推动杆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陶瓷罩、静触头、动簧片、推动杆部件、轭铁板和绝缘底座;轭铁板连接在陶瓷罩的底端并与陶瓷罩围成一腔体;两个静触头分别固定在陶瓷罩的顶端并使静触头的底端伸入所述腔体中;动簧片安装在推动杆部件的上端部,动簧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的底端相配合,推动杆部件的下端穿过所述轭铁板与下方的磁路部分相连接;所述绝缘底座装在轭铁板上,绝缘底座包括底板和底板边缘向上凸伸的围壁;所述底板设有可让推动杆部件穿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还在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的投影位置处延伸设有边孔,以便让装配有动簧片的推动杆部件能完全穿过所述绝缘底座,从而实现装配时先将动簧片装入磁路部分而后装入绝缘底座;所述底板中,在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部的投影位置的外沿还向上凸伸设有能够大致接近动簧片的两端部的边缘的挡壁,两个挡壁分别呈半包形状,以有效阻挡触点位置处的电弧飞溅物进入推动杆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的围壁为对应于动簧片的两端的投影位置的外侧的半包形状,所述绝缘底座的挡壁处于所述绝缘底座的围壁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绝缘底座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叔明傅大鹏王萌代文广陈松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