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炳义专利>正文

高效节能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51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煤炉。其技术方案是:由炉体、炉胆、炉盖、烟囱、煤灰出口和循环水管组成,所述的炉胆下方设有漏灰把手及煤灰出口,漏灰把手下方设有鼓风机,所述的炉胆与炉盖之间形成的锥形腔结构的燃烧室,所述的燃烧室与炉体的外壁之间通过通孔连通,形成扩展燃烧室,炉胆内的明火及煤烟通过扩展燃烧室进入烟囱排出,循环水管通过所述的扩展燃烧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大了明火及煤烟在炉体内停留的时间,避免了原有炉子的明火直接被吸到烟囱内,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有效的节省了燃煤、适用于家庭煤炉以及带暖气片取暖等多种范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节能煤炉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子,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取暖系统的高效节能煤炉。二、
技术介绍
目前,煤炉及土暖气已广泛应用于城乡村等居民冬天取暖的用具,然而,为了使 煤炉燃烧得更旺,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增加烟囱地高度,但是同时增加了煤炭的消耗量, 造成人们装得起土暖而用不起。另一种办法是在炉体的底端设鼓风机,但是往往会造 成将炉内的煤灰吹的到处飞扬的局面,严重污染了室内环境,给使用者带来了危害。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节省燃煤、减少 使用者的费用支出、减少煤灰污染的高效节能煤炉。其技术方案是由炉体(10)、炉胆(5)、炉盖(11)、烟囱(9)、煤灰出口 (4) 和循环水管(1)组成,所述的炉胆(5)下方设有漏灰把手(7)及煤灰出口 (4),漏灰把手(7)下方设有鼓风机(3),所述的炉胆(5)与炉盖(11)之间形成的锥形 腔结构的燃烧室(13),所述的燃烧室(13)与炉体(10)的外壁之间通过通孔(14) 连通,形成扩展燃烧室(12),炉胆内的明火及煤烟通过扩展燃烧室(12)进入烟囱 (9)排出,循环水管(1)通过所述的扩展燃烧室(12)。较佳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漏灰把手(7)与鼓风机(3)之间设有鼓风箱(2), 鼓风箱(2)的出风口伸向炉胆(5)的下方,鼓风箱(2)的进风口连接鼓风机(3)。所述的鼓风箱(2)与炉体(10)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储灰室(15),煤灰通 过煤灰出口 (4)排出,所述的炉胆(5)的内壁设有一层耐火土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炉胆与炉盖之间形成的锥形腔结构的燃烧室,燃 烧室与炉体的外壁之间通过通孔连通,形成扩展燃烧室,使炉胆内的明火及煤烟通过 扩展燃烧室进入烟囱排出,从而增大了明火及煤烟在炉体内停留的时间,避免了原有 炉子的明火直接被吸到烟囱内,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有效的节省了燃煤、适用于家 庭煤炉以及带暖气片取暖等多种范围。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歩的描述其技术方案是由炉体IO、炉胆5、炉盖ll、烟囱9、煤灰出口4和循环水管1 组成,所述的炉胆5下方设有漏灰把手7及煤灰出口4,漏灰把手7下方设有鼓风机3,所述的炉胆5与炉盖11之间形成的锥形腔结构的燃烧窒13,所述的燃烧室13与 炉体10的外壁之间通过通孔14连通,形成扩展燃烧室12,炉胆5的内壁设有一层耐 火土6,耐热效果更佳,炉胆内的明火及煤烟通过扩展燃烧室12进入烟囱9排出,从 而增大了明火及煤烟在炉体内停留的时间,避免了原有炉子的明火直接被吸到烟囱 内,循环水管1通过所述的扩展燃烧室12,这样,也增大了受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 率。另外,所述的漏灰把手7与鼓风机3之间设有鼓风箱2,鼓风箱2的出风口伸向 炉胆5的下方,鼓风箱2的进风口连接鼓风机3,所述的鼓风机3的一端设有风速控 制按钮8,有效控制风速进入到炉内,所述的鼓风箱2与炉体10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空 腔为储灰室15,煤灰通过煤灰出口4排出。既可以适用于单独家庭煤炉取暖,也可以适用于煤炉带暖气片取暖,也就是土暖 气等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煤炉,由炉体(10)、炉胆(5)、炉盖(11)、烟囱(9)、煤灰出口(4)和循环水管(1)组成,所述的炉胆(5)下方设有漏灰把手(7)及煤灰出口(4),漏灰把手(7)下方设有鼓风机(3),其特征是所述的炉胆(5)与炉盖(11)之间形成的锥形腔结构的燃烧室(13),所述的燃烧室(13)与炉体(10)的外壁之间通过通孔(14)连通,形成扩展燃烧室(12),炉胆内的明火及煤烟通过扩展燃烧室(12)进入烟囱(9)排出,循环水管(1)通过所述的扩展燃烧室(1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煤炉,其特征是所述的漏灰把手(7)与 鼓风机(3)之间设有鼓风箱(2),鼓风箱(2)的出风口伸向炉胆(5)的下方,鼓 风箱(2)的进风口连接鼓风机(3)。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节能煤炉,其特征是所述的鼓风箱(2)与炉体 (10)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储灰室(15),煤灰通过煤灰出口 (4)排出。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高效节能煤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炉胆(5) 的内壁设有一层耐火土 (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煤炉。其技术方案是由炉体、炉胆、炉盖、烟囱、煤灰出口和循环水管组成,所述的炉胆下方设有漏灰把手及煤灰出口,漏灰把手下方设有鼓风机,所述的炉胆与炉盖之间形成的锥形腔结构的燃烧室,所述的燃烧室与炉体的外壁之间通过通孔连通,形成扩展燃烧室,炉胆内的明火及煤烟通过扩展燃烧室进入烟囱排出,循环水管通过所述的扩展燃烧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大了明火及煤烟在炉体内停留的时间,避免了原有炉子的明火直接被吸到烟囱内,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有效的节省了燃煤、适用于家庭煤炉以及带暖气片取暖等多种范围。文档编号F24B1/197GK201011454SQ20072001893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9日专利技术者王炳义 申请人:王炳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煤炉,由炉体(10)、炉胆(5)、炉盖(11)、烟囱(9)、煤灰出口(4)和循环水管(1)组成,所述的炉胆(5)下方设有漏灰把手(7)及煤灰出口(4),漏灰把手(7)下方设有鼓风机(3),其特征是:所述的炉胆(5)与炉盖(11)之间形成的锥形腔结构的燃烧室(13),所述的燃烧室(13)与炉体(10)的外壁之间通过通孔(14)连通,形成扩展燃烧室(12),炉胆内的明火及煤烟通过扩展燃烧室(12)进入烟囱(9)排出,循环水管(1)通过所述的扩展燃烧室(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义
申请(专利权)人:王炳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