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辐射热余热利用多联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1281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2:12
一种回转窑技术领域的回转窑辐射热余热利用多联供系统,包括汽水分离器、发电机组、低压加热器、制冷系统、采暖换热器、生活热水换热器、管路阀门、发电管路、低压加热管路、制冷及采暖管路、生活热水管路、回转窑进水管、回转窑筒体管、回转窑出水管,相关管路和部件分别组成发电系统、低压加热系统、溴化锂制冷系统、采暖系统和生活水系统。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系统分为四路并联,各路通过调节阀控制开度,以调节流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回收水泥线回转窑的辐射热能并梯级利用,显著提高了系统能效和经济性。

Multiple combined supply system for the utilization of residual heat of radiant heat in rotary kil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窑辐射热余热利用多联供系统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回转窑
的能量回收系统,特别是一种四路并联的回转窑辐射热余热利用多联供系统。
技术介绍
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水泥窑主要用于煅烧水泥熟料,分干法生产水泥窑和湿法生产水泥窑两大类。冶金化工窑则主要用于冶金行业钢铁厂贫铁矿磁化焙烧;铬、镍铁矿氧化焙烧;耐火材料厂焙烧高铝钒土矿和铝厂焙烧熟料、氢氧化铝;化工厂焙烧铬矿砂和铬矿粉等类矿物。石灰窑(即活性石灰窑)用于焙烧钢铁厂、铁合金厂用的活性石灰和轻烧白云石。在水泥行业,窑头窑尾余热回收发电技术已经成熟,并应用于几乎所有水泥生产线上,但是回转窑筒体巨量的辐射热能,由于品味低,温度波动大,回收困难,一般应用于北方水泥厂的部分生活供暖,如何将巨量的辐射热梯级利用,将进一步解决水泥厂能耗过大问题,并且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增进企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回转窑辐射热余热利用多联供系统,不但可以解决传统水泥线回转窑辐射热能浪费没有回收利用的问题,传统回转窑辐射热回收的热水利用模式单一问题;还可以解决用户用电、夏天用冷、冬天用暖、一年四季用热水问题,解决水泥线余热发电系统凝结水没有低压加热器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回转窑、汽水分离器、发电机组、低压加热器、制冷系统、采暖换热器、生活热水换热器、第一管路阀门、第二管路阀门、第三管路阀门、第四管路阀门、发电管路、低压加热管路、制冷及采暖管路、生活热水管路、回转窑进水管、回转窑筒体管、回转窑出水管,回转窑筒体管布置在回转窑的四周,回转窑筒体管的进口与回转窑进水管的出口相连,回转窑筒体管的出口与回转窑出水管的进口相连接,生活热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回转窑出水管的出口、回转窑进水管的进口相连接,第四管路阀门、生活热水换热器依次串接在生活热水管路上;制冷及采暖管路的一端与回转窑进水管的进口相连接,制冷及采暖管路的另一端与第四管路阀门之前的生活热水管路相连接,第三管路阀门、制冷系统、采暖换热器依次串接在制冷及采暖管路上;低压加热管路的一端与回转窑出水管的出口相连接,低压加热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三管路阀门、制冷系统之间的制冷及采暖管路相连接,低压加热器串接在低压加热管路上;发电管路的一端与回转窑出水管的出口相连接,发电管路的另一端与制冷系统、采暖换热器之间的制冷及采暖管路相连接,第一管路阀门、汽水分离器(2)、发电机组依次串接在发电管路上。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第一旁通管、第一旁通阀、第二旁通管、第二旁通阀、第三旁通管、第三旁通阀、第四旁通管、第四旁通阀,第一旁通管、第二旁通管、第三旁通管、第四旁通管分别与低压加热器、制冷系统、采暖换热器、生活热水换热器相并联,第一旁通阀、第二旁通阀、第三旁通阀、第四旁通阀分别布置在第一旁通管(19)、第二旁通管、第三旁通管、第四旁通管上。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发电机组为螺杆膨胀发电机组,制冷系统为溴化锂制冷系统。本技术的系统分为四路并联,各路通过调节阀控制开度,以调节流量。为了做到能源梯级利用,回转窑来的热水进入低压加热器利用后,将与回转窑来的部分热水汇合进入溴化锂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出来的水将与发电系统的水汇合进入采暖换热器,而后与生活热水换热器汇合回流至回转窑。系统分为发电系统、凝结水低压加热系统、溴化锂制冷系统、采暖换热系统、生活水系统,五套系统集成有效增进回转窑能源梯级利用。发电系统将直接设置汽水分离器进行发电。低压加热器的设置,有效的提高原有水泥余热发电系统的电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回收水泥线回转窑的辐射热能梯级利用,显著提高了系统能效和经济性;发电系统采用汽水分离器直接降低热能损失,并且有效利用了螺杆膨胀机在恶劣工况下的发电稳定性;采用多能源利用方式降低业主成本,并且应用于全厂的生活生产,电、冷、热、暖、低加,将能源回收利用率从单一应用模式的30%提高到53%;低压加热器的设置,进一步增加水泥线原有余热发电系统的电量提高5%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回转窑,2、汽水分离器,3、发电机组,4、低压加热器,5、制冷系统,6、采暖换热器,7、生活热水换热器,8、第一管路阀门,9、第二管路阀门,10、第三管路阀门,11、第四管路阀门,12、发电管路,13、低压加热管路,14、制冷及采暖管路,15、生活热水管路,16、回转窑进水管,17、回转窑筒体管,18、回转窑出水管,19、第一旁通管,20、第一旁通阀,21、第二旁通管,22、第二旁通阀,23、第三旁通管,24、第三旁通阀,25、第四旁通管,26、第四旁通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具体实施例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回转窑1、汽水分离器2、发电机组3、低压加热器4、制冷系统5、采暖换热器6、生活热水换热器7、第一管路阀门8、第二管路阀门9、第三管路阀门10、第四管路阀门11、发电管路12、低压加热管路13、制冷及采暖管路14、生活热水管路15、回转窑进水管16、回转窑筒体管17、回转窑出水管18、第一旁通管19、第一旁通阀20、第二旁通管21、第二旁通阀22、第三旁通管23、第三旁通阀24、第四旁通管25、第四旁通阀26,回转窑筒体管17布置在回转窑1的四周,回转窑筒体管17的进口与回转窑进水管16的出口相连,回转窑筒体管17的出口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进口相连接,生活热水管路15的两端分别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出口、回转窑进水管16的进口相连接,第四管路阀门11、生活热水换热器7依次串接在生活热水管路15上;制冷及采暖管路14的一端与回转窑进水管16的进口相连接,制冷及采暖管路14的另一端与第四管路阀门11之前的生活热水管路15相连接,第三管路阀门10、制冷系统5、采暖换热器6依次串接在制冷及采暖管路14上;低压加热管路13的一端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出口相连接,低压加热管路13的另一端与第三管路阀门10、制冷系统5之间的制冷及采暖管路14相连接,低压加热器4串接在低压加热管路13上;发电管路12的一端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出口相连接,发电管路12的另一端与制冷系统5、采暖换热器6之间的制冷及采暖管路14相连接,第一管路阀门8、汽水分离器2、发电机组3依次串接在发电管路12上;第一旁通管19、第二旁通管21、第三旁通管23、第四旁通管25分别与低压加热器4、制冷系统5、采暖换热器6、生活热水换热器7相并联,第一旁通阀20、第二旁通阀22、第三旁通阀24、第四旁通阀26分别布置在第一旁通管19、第二旁通管21、第三旁通管23、第四旁通管25上。发电机组3为螺杆膨胀发电机组,制冷系统5为溴化锂制冷系统。在本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正常工作条件下,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窑辐射热余热利用多联供系统,包括回转窑(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水分离器(2)、发电机组(3)、低压加热器(4)、制冷系统(5)、采暖换热器(6)、生活热水换热器(7)、第一管路阀门(8)、第二管路阀门(9)、第三管路阀门(10)、第四管路阀门(11)、发电管路(12)、低压加热管路(13)、制冷及采暖管路(14)、生活热水管路(15)、回转窑进水管(16)、回转窑筒体管(17)、回转窑出水管(18),回转窑筒体管(17)布置在回转窑(1)的四周,回转窑筒体管(17)的进口与回转窑进水管(16)的出口相连,回转窑筒体管(17)的出口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进口相连接,生活热水管路(15)的两端分别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出口、回转窑进水管(16)的进口相连接,第四管路阀门(11)、生活热水换热器(7)依次串接在生活热水管路(15)上;制冷及采暖管路(14)的一端与回转窑进水管(16)的进口相连接,制冷及采暖管路(14)的另一端与第四管路阀门(11)之前的生活热水管路(15)相连接,第三管路阀门(10)、制冷系统(5)、采暖换热器(6)依次串接在制冷及采暖管路(14)上;低压加热管路(13)的一端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出口相连接,低压加热管路(13)的另一端与第三管路阀门(10)、制冷系统(5)之间的制冷及采暖管路(14)相连接,低压加热器(4)串接在低压加热管路(13)上;发电管路(12)的一端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出口相连接,发电管路(12)的另一端与制冷系统(5)、采暖换热器(6)之间的制冷及采暖管路(14)相连接,第一管路阀门(8)、汽水分离器(2)、发电机组(3)依次串接在发电管路(1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辐射热余热利用多联供系统,包括回转窑(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水分离器(2)、发电机组(3)、低压加热器(4)、制冷系统(5)、采暖换热器(6)、生活热水换热器(7)、第一管路阀门(8)、第二管路阀门(9)、第三管路阀门(10)、第四管路阀门(11)、发电管路(12)、低压加热管路(13)、制冷及采暖管路(14)、生活热水管路(15)、回转窑进水管(16)、回转窑筒体管(17)、回转窑出水管(18),回转窑筒体管(17)布置在回转窑(1)的四周,回转窑筒体管(17)的进口与回转窑进水管(16)的出口相连,回转窑筒体管(17)的出口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进口相连接,生活热水管路(15)的两端分别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出口、回转窑进水管(16)的进口相连接,第四管路阀门(11)、生活热水换热器(7)依次串接在生活热水管路(15)上;制冷及采暖管路(14)的一端与回转窑进水管(16)的进口相连接,制冷及采暖管路(14)的另一端与第四管路阀门(11)之前的生活热水管路(15)相连接,第三管路阀门(10)、制冷系统(5)、采暖换热器(6)依次串接在制冷及采暖管路(14)上;低压加热管路(13)的一端与回转窑出水管(18)的出口相连接,低压加热管路(13)的另一端与第三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王平史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