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16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包括底座、炉体、三个蓄热陶瓷体和燃烧器,三个所述蓄热陶瓷体等间距设置在炉体的内部,所述炉体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端,所述燃烧器设置在炉体内顶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入蓄热箱和换热管进行组合,使得在带有温度的气体流出时,此时能够通过波纹状的换热管进行阻隔气体,使气体能够滞留,这样就能够增加气体与换热管表面接触的时间,从而使余热吸收的更加充分,同时再通过阻隔板进行阻隔,同样使气体滞留时间增长,使得余热能够更多的被吸收,从而导致排放出去的气体温度较低。

A waste heat recovery and sav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
本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为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
技术介绍
环保就是采用各种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各行各业多多少少会存在环境污染的情况,在一些工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这些有机废气如果直接排放将会对社会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影响,目前对于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例如采用rto设备进行处理,主要是通过高温燃烧有机废气,分解成氧化物和水。在rto技术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目前对于rto产生的热能大多是被设备内部的蓄热陶瓷吸热,用于有机废气的预热,但是rto设备依然存在大量的热能需要回收。现有的余热回收储蓄设备都是通过多次换热收集余热,这样结构复杂,还会造成热量散失,为此,提出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包括底座、炉体、三个蓄热陶瓷体和燃烧器,三个所述蓄热陶瓷体等间距设置在炉体的内部,所述炉体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端,所述燃烧器设置在炉体内顶壁上,所述蓄热陶瓷体上连接有废气输入管,所述蓄热陶瓷体上连接有第一废气输出管,所述炉体的侧壁上贯通连接有第二废气输出管,所述第一废气输出管和第二废气输出管联通,所述第一废气输出管和第二废气输出管的联通端贯通连接在热回收储蓄机构。优选的,所述热回收储蓄机构包括箱体、保温层和蓄热箱,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保温层固定连接在箱体内侧壁上,所述箱体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蓄热箱。优选的,所述蓄热箱内放置有蓄热物质,且蓄热箱上开设有气流孔道结构,且该气流孔道结构进气端与第一废气输出管、第二废气输出管的联通端贯通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蓄热箱内腔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进气端贯通连接在气流孔道结构的出气端上。优选的,所述换热管波纹形结构,且换热管的每个波纹段处贯通连接有若干个通气管。优选的,所述蓄热箱上固定插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内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下端贯通连接在换热管的上端,所述导气管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错位设置的阻隔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加入蓄热箱和换热管进行组合,使得在带有温度的气体流出时,此时能够通过波纹状的换热管进行阻隔气体,使气体能够滞留,这样就能够增加气体与换热管表面接触的时间,从而使余热吸收的更加充分,同时再通过阻隔板进行阻隔,同样使气体滞留时间增长,使得余热能够更多的被吸收,从而导致排放出去的气体温度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蓄热箱结构意图;图4为本技术蓄热箱的内部示意图。图中:1-底座,2-炉体,3-蓄热陶瓷体,4-燃烧器,5-第一废气输出管,6-废气输入管,7-第二废气输出管,8-热回收储蓄机构,801-箱体,802-保温层,803-蓄热箱,804-换热管,805-通气管,806-导气管,807-输送管,808-阻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包括底座1、炉体2、三个蓄热陶瓷体3和燃烧器4,三个蓄热陶瓷体3等间距设置在炉体2的内部,蓄热陶瓷体3吸收废气中的热量,炉体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端,燃烧器4设置在炉体2内顶壁上,燃烧器4对废气中的有机废气进行燃烧,使得排放出去的气体达到无污染,蓄热陶瓷体3上连接有废气输入管6,这样使得气体能够更好地额输入,蓄热陶瓷体3上连接有第一废气输出管5,炉体2的侧壁上贯通连接有第二废气输出管7,使第一废气输出管5和第二废气输出管7联通,第一废气输出管5和第二废气输出管7的联通端贯通连接在热回收储蓄机构8,从蓄热陶瓷体3上排出的废气和从炉体2内腔内排出的气体汇聚在一起,然后一同进入到热回收储蓄机构8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单独回收,使得设备结构变得简单。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热回收储蓄机构8包括箱体801、保温层802和蓄热箱803,箱体801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保温层802固定连接在箱体801内侧壁上,保温层802是起到保温的作用,防止热量散失,箱体80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蓄热箱803。蓄热箱803内放置有蓄热物质,在填充的时候蓄热物质为液体,可以为水,且蓄热箱803上开设有气流孔道结构,这样增加气体停留在蓄热箱803内的时间增长,这样蓄热物质才能更好的吸收余热,且该气流孔道结构进气端与第一废气输出管5、第二废气输出管7的联通端贯通连接在一起。蓄热箱803内腔固定连接有换热管804,换热管804的进气端贯通连接在气流孔道结构的出气端上所述换热管804波纹形结构,且换热管804的每个波纹段处贯通连接有若干个通气管805,换热管804的形状是为了更好的吸收余热,一方面增加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气体停留时间,这样才能更好的换热,经过换热管804换热,就可以使得排出的尾气温度较低,是热量损失降到最低。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蓄热箱803上固定插接有导气管806,导气管806内设有输送管807,输送管807的下端贯通连接在换热管804的上端,导气管806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错位设置的阻隔板808,通过阻隔板808同样是为了增加气体滞留时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气体经过蓄热陶瓷体3进行蓄热,然后废气再通过燃烧,最后的余热再通过热回收储蓄机构8,从炉体2中排放出的气体进入到蓄热箱803内,随后将热量传递给蓄热箱803内的吸热物质,从而进行储热,然后气体沿着蓄热箱803内的气流孔道进行流动,最后气体进入到换热管804,因为换热管804呈波纹状,以当气体从下至上,此时经过通气管805一点一点的上升,使得气体滞留时间增长,从而使得整个余热吸收更加充分再通过阻隔板808的阻隔使得气体进一步滞留从而使排放出去的气体温度较低,余热吸收较充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炉体(2)、三个蓄热陶瓷体(3)和燃烧器(4),三个所述蓄热陶瓷体(3)等间距设置在炉体(2)的内部,所述炉体(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端,所述燃烧器(4)设置在炉体(2)内顶壁上,所述蓄热陶瓷体(3)上连接有废气输入管(6),所述蓄热陶瓷体(3)上连接有第一废气输出管(5),所述炉体(2)的侧壁上贯通连接有第二废气输出管(7),所述第一废气输出管(5)和第二废气输出管(7)联通,所述第一废气输出管(5)和第二废气输出管(7)的联通端贯通连接在热回收储蓄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炉体(2)、三个蓄热陶瓷体(3)和燃烧器(4),三个所述蓄热陶瓷体(3)等间距设置在炉体(2)的内部,所述炉体(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端,所述燃烧器(4)设置在炉体(2)内顶壁上,所述蓄热陶瓷体(3)上连接有废气输入管(6),所述蓄热陶瓷体(3)上连接有第一废气输出管(5),所述炉体(2)的侧壁上贯通连接有第二废气输出管(7),所述第一废气输出管(5)和第二废气输出管(7)联通,所述第一废气输出管(5)和第二废气输出管(7)的联通端贯通连接在热回收储蓄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储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储蓄机构(8)包括箱体(801)、保温层(802)和蓄热箱(803),所述箱体(801)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所述保温层(802)固定连接在箱体(801)内侧壁上,所述箱体(80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蓄热箱(8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恒马晓驰薛瑞王仁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电联瑞玛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