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04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设有配合使用的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沿管本体长度方向依次交错设置的多组冲水孔与多组出水孔,每组冲水孔与每组出水孔均包括沿管本体侧壁呈环布设的多个;其中每个冲水孔内均设有出水管,出水管通过供水组件供水用于冲刷管本体外的土渣,冲刷的土渣通过出水孔导入管本体内进行收集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水冲洗方式将管本体外壁包裹的土渣进行冲刷,当顶管施工受阻顶进困难时,对管本体周圈包裹软弱土层进行冲洗,将管本体周圈部分渣土冲洗之后从多组水孔清掏至管本体内统一收集处理,从而减少管本体周圈渣土对管本体包裹阻力,进而确保顶管作业的顺利进行。

A pipe joint for pipe jack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
本技术属于顶管管节构造
,具体涉及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
技术介绍
山区长距离大直径顶管施工中,顶管机穿越不同地质,在管节推进过程中,常常会通过不良地质,造成管节周围减磨泥浆失效,当顶管作业管节穿越软弱地层时,管节周圈软弱地层受外力扰动,围岩坍塌,松散渣土包裹在管节周围,增加了管节推进阻力,严重时,造成管节无法推进,只能采取措施,以解决管节受阻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脱困处理措施多采取凿除部分管节,清除管节背后的松渣,施作初期支护,之后依靠凿出部分的可移动空间,推进管节;或在凿除部空间安设千斤顶,以利往复推进管节,最终脱困正常推进。采用上述管节脱困措施除需要对管节进行现场凿洞,既不方便施工,又破坏了管节结构,影响管节的承重能力,同时还需要将管节外的松渣进行支护处理,便于利用凿除部空间,导致管节的整个脱困操作不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管节的结构限制导致的管节脱困操作不便捷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设有配合使用的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沿管本体长度方向依次交错设置的多组冲水孔与多组出水孔,每组冲水孔与每组出水孔均包括沿管本体侧壁呈环布设的多个;其中每个冲水孔内均设有出水管,出水管通过供水组件供水用于冲刷管本体外的土渣,冲刷的土渣通过出水孔导入管本体内进行收集处理。进一步,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主水管及与主水管可拆卸连接的多个环形水管,每个环形水管沿管本体内壁环设且与每组冲水孔的每个冲水孔中的出水管相通设置。进一步,所述出水管贯穿冲水孔设置,出水管一端与对应的环水形管连接,出水管另一端设有分岔管,所述分岔管设有两对称设置背向出水的出水口,出水口朝向相邻出水孔设置。进一步,所述分岔管内设有防止两出水口堵塞的两防堵组件,每个防堵组件均包括与固定设置在分岔管内的固定块,固定块横向贯穿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与出水口齐平或接近出水口设置,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连接有水力驱动轮,其中转动杆位于固定块靠近出水口一侧的部分连接有螺旋缠绕的螺旋凸起。进一步,所述出水孔的孔径大于冲水孔的孔径。进一步,所述出水口呈扇形。进一步,相邻两组冲水孔与出水孔之间的间距为1-1.5m。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水冲洗方式将管本体外壁包裹的土渣进行冲刷,当顶管施工受阻顶进困难时,启动冲水装置,对管本体周圈包裹软弱土层进行冲洗,将管本体周圈部分渣土冲洗之后,从多组出水孔清掏至管本体内统一收集处理,从而减少管本体周圈渣土对管本体包裹阻力,进而确保顶管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外排的水将土渣中的泥沙冲刷稀释,还可减小管本体与土渣的摩擦,减少顶管阻力。2、本技术避免了顶管作业受阻,不得不拆除管节脱困等问题,实现顶管作业的快速脱困,顺利顶进。3、本技术将多组冲水孔与多组出水孔预先开设在管本体上,不需要进行现场开孔设置,避免现场开孔影响管本体的承重能力,提高顶管安装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防堵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防堵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水力驱动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分岔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主水管与环形水管的连接示意图。图中,管本体1、冲水孔11、出水孔12、供水组件2、环形水管21、主水管22、出水管23、分岔管24、出水口241、固定块242、转动杆243、螺旋凸起244、水力驱动轮245、弹簧246、挤压部247、挤压杆248、安装块249、转动叶片2451、转动部245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包括管本体1,所述管本体1设有配合使用的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沿管本体1长度方向依次交错设置的多组冲水孔11与多组出水孔12,每组冲水孔11与每组出水孔12均包括沿管本体1侧壁呈环布设的多个;其中每个冲水孔11内均设有出水管23,出水管23通过供水组件2供水用于冲刷管本体1外的土渣,冲刷的土渣通过出水孔12导入管本体1内进行收集处理。本技术采用水冲洗方式将管本体1外壁包裹的土渣进行冲刷,当顶管施工受阻顶进困难时,启动冲水装置,对管本体1周圈包裹软弱土层进行冲洗,将管本体1周圈部分渣土冲洗之后,从多组出水孔12清掏至管本体1内统一收集处理,从而减少管本体1周圈渣土对管本体1包裹阻力,进而确保顶管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外排的水将土渣中的泥沙冲刷稀释,还可减小管本体1与土渣的摩擦,减少顶管阻力。本技术避免了顶管作业受阻,不得不拆除管节脱困等问题,实现顶管作业的快速脱困,顺利顶进。本技术将多组冲水孔11与多组出水孔12预先开设在管本体1上,不需要进行现场开孔设置,避免现场开孔影响管本体1的承重能力,提高顶管安装的安全性。为方便对冲水孔11进行供水,本技术设置了供水组件2,具体的,所述供水组件2包括主水管22及与主水管22可拆卸连接的多个环形水管21,每个环形水管21沿管本体1内壁环设且与每组冲水孔11的每个冲水孔11中的出水管23相通设置。出水管23与环水形管连接时可采用丝扣的连接方式,方便拆卸,需要使用时进行安装使用,不需要使用时则进行收纳处理,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同时环水形管与主水管22接头位置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三通管进行连接,方便主水管22与三通管的连接方式及环水形管与三通管的连接端均可采用丝扣连接,便于维护、拆卸。为便于出水管23导出的高压水能有效冲洗管本体1外包裹的渣土,同时使冲洗的渣土便于流入相近的出水孔12中,相邻两组冲水孔11与出水孔12之间的间距为1-1.5m。本技术设置的出水管23贯穿冲水孔11设置,出水管23一端与对应的环水形管连接,出水管23另一端设有分岔管24,所述分岔管24设有两对称设置背向出水的出水口241。两出水口241分别朝向相邻组的出水孔12方向喷射。如图5所示,为方便提高出水口241对渣土的冲刷喷射面积,本技术设置的出水口241呈扇形。为防止出水口241随管节的移动过程中堵塞过多的土渣杂质将出水口241堵塞,影响出水口241的出水效果,本技术在所述分岔管24内设有防止两出水口241堵塞的两防堵组件,每个防堵组件均包括与固定设置在分岔管24内的固定块242,固定块242横向贯穿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43,所述转动杆243一端与出水口241齐平或接近出水口241设置,所述转动杆243另一端连接有水力驱动轮245,其中转动杆243位于固定块242靠近出水口241一侧的部分连接有螺旋缠绕的螺旋凸起244。水力驱动轮245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与转动杆243相接设置的转动部2452及转动部2452周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包括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设有配合使用的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沿管本体长度方向依次交错设置的多组冲水孔与多组出水孔,每组冲水孔与每组出水孔均包括沿管本体侧壁呈环布设的多个;其中每个冲水孔内均设有出水管,出水管通过供水组件供水用于冲刷管本体外的土渣,冲刷的土渣通过出水孔导入管本体内进行收集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包括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设有配合使用的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沿管本体长度方向依次交错设置的多组冲水孔与多组出水孔,每组冲水孔与每组出水孔均包括沿管本体侧壁呈环布设的多个;其中每个冲水孔内均设有出水管,出水管通过供水组件供水用于冲刷管本体外的土渣,冲刷的土渣通过出水孔导入管本体内进行收集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主水管及与主水管可拆卸连接的多个环形水管,每个环形水管沿管本体内壁环设且与每组冲水孔的每个冲水孔中的出水管相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管作业冲洗脱困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贯穿冲水孔设置,出水管一端与对应的环水形管连接,出水管另一端设有分岔管,所述分岔管设有两对称设置背向出水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琴王清江王悦杨威张继文李浩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