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德林专利>正文

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型线及采用该螺杆的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931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型线及采用该螺杆的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阳螺杆和阴螺杆采用特殊型线,使得啮合交界面的泄漏三角区面积降到最小,有更小的泄漏区和泄漏间隙,在同样的轴功率工况下,超过现有进口同类型设备5%以上的排气量,大大降低了能耗损失,同时,阴螺杆和阳螺杆采用干式无油螺杆结构,无需润滑油润滑,压缩的空气更加清洁,压缩效率更高,适用于各种需要洁净压缩空气的高端工业产品生产线,螺杆结构沿用国际流行的综合机械性能适中的4∶6齿数比方案,使得螺杆在机械传动中的高速离心力和压缩过程中每个容腔内高压空气对齿型结构的膨胀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的形变稳定,能够保证每个旋转周期中尽可能的保有最大气体容腔。

A dry type oil-free screw profile and an air compressor adopting the scre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型线及采用该螺杆的空气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主机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型线及采用该螺杆的空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以空气为动力的风动工具、加工中心的刀具更换、车辆制动、门窗启闭、大型船用柴油机的气动、风洞实验、地下通道换气、金属冶炼等。目前在市场上大多数各类生产企业中所用的空气动力设备里主要以喷油式双螺杆压缩机为主,该喷油式螺杆空压机所生产的动力压缩空气中始终都含有工业润滑油成分,在高科技产品生产领域的应用中受到严格限制,而在高端高科技含量以及生物化学医药食品卫生等的工业生产领域里需要的是洁净无污染的动力压缩空气,这就需要干式无油螺杆压缩机来提供洁净压缩空气,干式无油螺杆压缩机因其具有洁净而高效的压缩效率就成为目前该领域不可替代重要能源设备。但目前为止国内的干式无油螺杆空气压缩机完全依靠国外进口,其成本高昂,同时,现有进口的干式无油螺杆空气压缩机螺杆型线三角泄漏区面积较大,压缩转子在运转压缩时,气室内的高压气体会通过泄漏区域进行反向泄漏,就导致在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型线,所述螺杆包括阳螺杆(1)和阴螺杆(2),所述阳螺杆(1)和所述阴螺杆(2)平行且相互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螺杆(1)和所述阴螺杆(2)的齿数比为4∶6;/n其中,所述阳螺杆(1)的端面的每个齿齿形相同,且所有齿沿所述阳螺杆(1)的圆周方向阵列分布,所述阳螺杆(1)的端面型线由圆弧线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型线,所述螺杆包括阳螺杆(1)和阴螺杆(2),所述阳螺杆(1)和所述阴螺杆(2)平行且相互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螺杆(1)和所述阴螺杆(2)的齿数比为4∶6;
其中,所述阳螺杆(1)的端面的每个齿齿形相同,且所有齿沿所述阳螺杆(1)的圆周方向阵列分布,所述阳螺杆(1)的端面型线由圆弧线a1b1(11)、椭圆线b1c1(12)、曲线c1d1(13)、椭圆线d1e1(14)和抛物线e1f1(15)依次连接而成;
所述阴螺杆(2)的端面的每个齿齿形相同,且所有齿沿所述阴螺杆(2)的圆周方向阵列分布,所述阴螺杆(2)的端面型线由圆弧线a2b2(21)、圆弧线b2c2(22)、圆弧线c2d2(23)和曲线d2e2(24)依次连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螺杆(1)的齿数为4个,所述阴螺杆(2)的齿数为6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线a1b1(11)的起点a1位于所述阳螺杆(1)的齿顶圆上,所述抛物线e1f1(15)的起点e1位于所述阳螺杆(1)的齿根圆上,所述抛物线e1f1(15)的终点f1位于所述阳螺杆(1)的齿顶圆上;所述圆弧线a2b2(21)的起点a2位于所述阴螺杆(2)的齿顶圆上,所述曲线d2e2(24)的起点d2位于所述阴螺杆(2)的齿根圆上,所述曲线d2e2(24)的终点e2位于所述阴螺杆(2)的齿顶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螺杆(1)的型线方程为:
所述圆弧线a1b1(11)的函数方程:
x1=r11*cos(t1)
y1=r11*sin(t1)+39.5
0.5600034667<t1<π/2
30<r11<40
所述椭圆线b1c1(12)的函数方程:
x2=c*cos(t2*5/3)-d*sin(t2*5/3)+100*sin(t2)-0.21181331
y2=-d*cos(t2*5/3)-c*sin(t2*5/3)+100*cos(t2)-0.13279728
0<t2<0.020154246828
c=25.84122472
d=44.29873138
所述曲线c1d1(13)的函数方程:
x3=8.75*cos(t31)+x31-0.21181331
y3=8.75*sin(t31)+y31-0.13279728
t31=atan((y31-40*cos(t3))/(x31-40*sin(t3)))+π
x31=a*cos(t3*5/3)-b*sin(t3*5/3)+100*s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兆普余德林宋振勇
申请(专利权)人:余德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