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66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高速铁路植筋技术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包括第一钢管、第二钢管、钢棒,和与第二钢管等长且螺旋在钢棒上部分的第三钢管,第一钢管依次穿设于轨道板、砂浆层和底座板,第一钢管的内径上部分大、下部分小,上部分螺旋有第二钢管,钢棒和第三钢管作为组合体从第一钢管的上部分插入并螺旋至其下部分;其中,对应砂浆层部分的第一钢管为软管,且在第二钢管与第三钢管之间注有砂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植筋结构可逆,可重复操作,具有利用率高、结构紧凑,制作安装简单方便,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

A reversible planting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ballastless track of high speed rail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
本技术属于高速铁路植筋技术应用领域,涉及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的植筋结构及施工方法为植筋锚固施工技术,轨道板植筋锚固剪切连接,主要作用是将轨道板与板下基础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以适应端部结构变形。轨道板植筋锚固剪切连接钻孔,需按设计位置精确定位施工。在实际中发现,这种植筋锚固技术仅仅只是对轨道板起到固定作用,同时不能实现可逆,只能一次将轨道板与板下基础连接,当轨道板与砂浆层发生位移以及砂浆层与支承层发生位移时,不能再次紧固连接,不可重复操作,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当轨道板与砂浆层发生位移以及砂浆层与支承层发生位移时,不能再次紧固连接,不可重复操作,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以及上述可逆植筋结构的施工方法。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包括带内螺纹的第一钢管、带外螺纹的第二钢管、带外螺纹的钢棒,和与所述的第二钢管等长且螺旋在所述的钢棒上部分的带内螺纹的第三钢管,所述的第一钢管依次穿设于轨道板、砂浆层和底座板,所述的第一钢管的内径上部分大、下部分小,上部分螺旋有所述的第二钢管,所述的钢棒和所述的第三钢管作为组合体从所述的第一钢管的上部分插入并螺旋至其下部分;其中,对应砂浆层部分的所述的第一钢管为软管,且在所述的第二钢管与所述的第三钢管之间注有砂浆。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还包括防水盖,其设于轨道板的上端面且与其齐平。r>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同轨道板、砂浆层和底座板的厚度,所述的第一钢管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的内径等于所述的第二钢管的外径,中层和下层的内径等于所述的钢棒的外径,中层为所述的软管。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钢管的上端面设有六角形的钢块。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钢棒的上端面设有六角形的钢块。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三钢管的上端面设有六角形的钢块。本技术还公开了上述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轨道板、砂浆层和底座板进行钻孔,钻孔的深度延伸到底座板的底端,并对孔内浮沉进行清除;(2)所述的第一钢管的外壁和所述的第二钢管的内壁均涂覆环氧树脂,先将所述的第一钢管放进孔内,待其与孔内壁粘结好后,再将所述的第二钢管旋入到所述的第一钢管的上部分;(3)所述的第三钢管的外壁也涂覆环氧树脂,先将所述的钢棒旋入到所述的第三钢管至上端面齐平,再从所述的第一钢管的上部分插入并螺旋至其下部分,最后在所述的第二钢管与所述的第三钢管之间注入砂浆;(4)待砂浆固化后,盖上防水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采用螺旋连接的方式,需紧固轨道板时,先将第一钢管放入孔中,然后将第二钢管旋合至第一钢管的上部分,再将钢棒与第三钢管旋合后,一同旋入到第一钢管中,其中,还在第二钢管与第三钢管之间填入快硬型砂浆,即完成轨道板的紧固;无需紧固轨道板时,将钢棒拧出,以及将第二钢管、砂浆和第三钢管组合体一同旋出即可;因受温度、轮轨等外力影响,轨道板和砂浆层以及砂浆层和底座板之间容易发生相对位移,所以,在实际中还需要再次紧固,相对位移使得轨道板与底座板上的孔有错动,钢棒无法植入,但由于本技术对应砂浆层部分的第一钢管为软管,软管与第一钢管的上部和下部是弹性连接,可以有小幅度的调节,第一钢管的上部和下部紧密贴合轨道板与底座板,因此,再次植筋时可将第二钢管、第三钢管和快硬型砂浆组合体进行更换,重新将第二钢管与第一钢管旋合,以及将钢棒与第三钢管旋合后,从第一钢管的上部分插入并螺旋至其下部分,然后在第二钢管与第三钢管之间注入快硬型砂浆,达到紧固轨道板和底座板的目的,实现植筋的可逆,同时,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可重复利用;本技术由于在第一钢管上设有软管,轨道板与底座板之间的相对移动可以由软管来调节,使得第一钢管紧密贴合孔壁,并能使钢棒与第三钢管旋和后一同旋入到第一钢管中,因此,具有利用率高,结构紧凑,制作安装简单方便,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第一钢管1的剖视图;图3为钢棒3与第三钢管4旋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钢管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钢管、2-第二钢管、3-钢棒、4-第三钢管、5-轨道板、6-砂浆层、7-底座板、8-砂浆、9-防水盖、11-上部分(上层)、12-下部分、121-中层、122-下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包括带内螺纹的第一钢管1、带外螺纹的第二钢管2、带外螺纹的钢棒3,和与所述的第二钢管2等长且螺旋在所述的钢棒3上部分的带内螺纹的第三钢管4,所述的第一钢管1依次穿设于轨道板5、砂浆层6和底座板7,所述的第一钢管1的内径上部分11大、下部分12小,上部分11螺旋有所述的第二钢管2,所述的钢棒3和所述的第三钢管4作为组合体从所述的第一钢管1的上部分插入并螺旋至其下部分12;其中,对应砂浆层6部分的所述第一钢管1为软管,且在所述的第二钢管2与所述的第三钢管4之间注有砂浆8。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内螺纹的第一钢管、带外螺纹的第二钢管、带外螺纹的钢棒,和与所述的第二钢管等长且螺旋在所述的钢棒上部分的带内螺纹的第三钢管,/n所述的第一钢管依次穿设于轨道板、砂浆层和底座板,所述的第一钢管的内径上部分大、下部分小,上部分螺旋有所述的第二钢管,所述的钢棒和所述的第三钢管作为组合体从所述的第一钢管的上部分插入并螺旋至其下部分;/n其中,对应砂浆层部分的所述的第一钢管为软管,且在所述的第二钢管与所述的第三钢管之间注有砂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内螺纹的第一钢管、带外螺纹的第二钢管、带外螺纹的钢棒,和与所述的第二钢管等长且螺旋在所述的钢棒上部分的带内螺纹的第三钢管,
所述的第一钢管依次穿设于轨道板、砂浆层和底座板,所述的第一钢管的内径上部分大、下部分小,上部分螺旋有所述的第二钢管,所述的钢棒和所述的第三钢管作为组合体从所述的第一钢管的上部分插入并螺旋至其下部分;
其中,对应砂浆层部分的所述的第一钢管为软管,且在所述的第二钢管与所述的第三钢管之间注有砂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可逆植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盖,其设于轨道板的上端面且与其齐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刚吴晓雪程道来赵雄宣淦清贡照华张志远李振廷王永华谭社会刘克飞孙景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