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52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包括沉淀池上部,所述沉淀池上部顶端的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固定螺帽,且沉淀池上部的底端连接有沉淀池下部,所述絮凝剂盛放盒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絮凝剂出料口,所述絮凝体盛放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手。沉淀池上部和沉淀池下部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便于拆卸沉淀池,搅拌叶上连接的絮凝剂盛放盒开设有若干絮凝剂出料口,便于搅拌叶转动时絮凝剂与自来水中的杂质结合产生絮凝体,沉淀池下部的内部的底面放置有絮凝体盛放板,且絮凝体盛放板的表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提手,便于使用者取出和放置絮凝体盛放板,便于清理絮凝体,减轻使用者难以清理的麻烦。

A settling device for tap wa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活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水,而我们最常用的是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许多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我们需要经过很多繁杂的处理过程,才能将自然系的水净化为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因为自然界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难以其沉淀下来,所以一套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必不可少。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7566959U),该专利技术能够使投放到水中的絮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混合更加充分,大大缩减絮凝剂与悬浮物结合的时间,从而提高沉降效率,提升沉降效果,但是,它不便于拆卸沉淀池,不便于使用者取出和放置絮凝体盛放板,不便于清理絮凝体,不便于减轻使用者难以清理的麻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它不便于拆卸沉淀池,不便于使用者取出和放置絮凝体盛放板,不便于清理絮凝体,不便于减轻使用者难以清理的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包括沉淀池上部,所述沉淀池上部顶端的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固定螺帽,且沉淀池上部的底端连接有沉淀池下部,所述沉淀池上部的两端的侧面均贯穿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下端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絮凝剂盛放盒,所述絮凝剂盛放盒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絮凝剂出料口,所述沉淀池下部的内部靠近底面的位置放置有絮凝体盛放板,所述絮凝体盛放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固定螺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总出水管,所述总出水管的表面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总阀门,且总出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以及位于第一出水管一侧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表面靠近总出水管的顶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分阀门,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表面靠近总出水管的顶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分阀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池上部与沉淀池下部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均放置在密封箱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池上部的两端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盛放箱,所述电动机放置在盛放箱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动机与沉淀池上部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箱与主动轮的连接处以及密封箱与从动轮的连接处均贯穿设置有密封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絮凝体盛放板为一种带有凹槽的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总出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且总出水管的表面连接有总阀门,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表面也分别连接有分阀门,便于分开使用出水管,有利于节约时间和避免浪费,总出水管通过固定螺帽与沉淀池上部的顶端螺纹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总出水管,沉淀池上部和沉淀池下部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便于拆卸沉淀池。2、搅拌叶上连接的絮凝剂盛放盒开设有若干絮凝剂出料口,便于搅拌叶转动时絮凝剂与自来水中的杂质结合产生絮凝体,沉淀池下部的内部的底面放置有絮凝体盛放板,且絮凝体盛放板的表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提手,便于使用者取出和放置絮凝体盛放板,便于清理絮凝体,减轻使用者难以清理的麻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中沉淀池上部和沉淀池下部的剖视图;图3为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中沉淀池上部和沉淀池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分阀门;2、第一出水管;3、总阀门;4、沉淀池上部;5、沉淀池下部;6、固定螺帽;7、总出水管;8、第二出水管;9、第二分阀门;10、主动轮;11、电动机;12、絮凝体盛放板;13、絮凝剂出料口;14、搅拌叶;15、絮凝剂盛放盒;16、提手;17、密封箱;18、从动轮;19、外螺纹;20、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包括沉淀池上部4,沉淀池上部4顶端的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固定螺帽6,沉淀池上部4的底端连接有沉淀池下部5,沉淀池上部4的两端的侧面均贯穿设置有电动机11,电动机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0,主动轮10的下端连接有从动轮18,从动轮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4,搅拌叶14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絮凝剂盛放盒15,絮凝剂盛放盒15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絮凝剂出料口13,沉淀池下部5的内部靠近底面的位置放置有絮凝体盛放板12,絮凝体盛放板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手16,固定螺帽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总出水管7,总出水管7的表面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总阀门3,总出水管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2以及位于第一出水管2一侧的第二出水管8,第一出水管2的表面靠近总出水管7的顶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分阀门1,第二出水管8的表面靠近总出水管7的顶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分阀门9。在图3中:为了便于连接沉淀池上部4与沉淀池下部5,把沉淀池上部4与沉淀池下部5通过外螺纹19和内螺纹20固定连接。在图2中:为了防止自来水阻碍主动轮10与从动轮18转动,把主动轮10与从动轮18均放置在密封箱17内。在图1中:为了便于放置电动机11,把沉淀池上部4的两端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盛放箱,电动机11放置在盛放箱内。在图2中:为了防止自来水渗出沉淀池上部4,把电动机11与沉淀池上部4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密封圈,密封箱17与主动轮10的连接处以及密封箱17与从动轮18的连接处均贯穿设置有密封圈。在图2中:为了便于盛放更多的絮凝体,把絮凝体盛放板12为一种带有凹槽的构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总出水管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2和第二出水管8,且总出水管7的表面连接有总阀门3,第一出水管2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分阀门1,第二出水管8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分阀门9,便于分开使用出水管,有利于节约时间和避免浪费,总出水管7通过固定螺帽6与沉淀池上部4的顶端螺纹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总出水管7,沉淀池上部4和沉淀池下部5通过外螺纹19和内螺纹20连接,便于拆装沉淀池上部4和沉淀池下部5,电动机11通过主动轮10带动从动轮18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14转动,搅拌叶14上连接的絮凝剂盛放盒15开设有若干絮凝剂出料口13,便于搅拌叶14转动时絮凝剂与自来水中的杂质结合产生絮凝体,沉淀池下部5的内部的底面放置有絮凝体盛放板12,且絮凝体盛放板12的表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提手16,便于使用者取出和放置絮凝体盛放板12,便于清理絮凝体,减轻使用者难以清理的麻烦。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包括沉淀池上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上部(4)顶端的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固定螺帽(6),且沉淀池上部(4)的底端连接有沉淀池下部(5),所述沉淀池上部(4)的两端的侧面均贯穿设置有电动机(11),所述电动机(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0),所述主动轮(10)的下端连接有从动轮(18),所述从动轮(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4),所述搅拌叶(14)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絮凝剂盛放盒(15),所述絮凝剂盛放盒(15)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絮凝剂出料口(13),所述沉淀池下部(5)的内部靠近底面的位置放置有絮凝体盛放板(12),所述絮凝体盛放板(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手(16),所述固定螺帽(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总出水管(7),所述总出水管(7)的表面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总阀门(3),且总出水管(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2)以及位于第一出水管(2)一侧的第二出水管(8),所述第一出水管(2)的表面靠近总出水管(7)的顶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分阀门(1),所述第二出水管(8)的表面靠近总出水管(7)的顶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分阀门(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自来水处理用沉降装置,包括沉淀池上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上部(4)顶端的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固定螺帽(6),且沉淀池上部(4)的底端连接有沉淀池下部(5),所述沉淀池上部(4)的两端的侧面均贯穿设置有电动机(11),所述电动机(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0),所述主动轮(10)的下端连接有从动轮(18),所述从动轮(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4),所述搅拌叶(14)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絮凝剂盛放盒(15),所述絮凝剂盛放盒(15)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絮凝剂出料口(13),所述沉淀池下部(5)的内部靠近底面的位置放置有絮凝体盛放板(12),所述絮凝体盛放板(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手(16),所述固定螺帽(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总出水管(7),所述总出水管(7)的表面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总阀门(3),且总出水管(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2)以及位于第一出水管(2)一侧的第二出水管(8),所述第一出水管(2)的表面靠近总出水管(7)的顶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分阀门(1),所述第二出水管(8)的表面靠近总出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海建杨剑清郑双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华泰同益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