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供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011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的供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独立供墨系统,该系统包括自动加墨系统和分配器,自动加墨系统通过管路与分配器连接;所述自动加墨系统包括用于提供油墨的加墨罐,和用于将加墨罐提供的油墨向分配器进行供墨的供墨装置,供墨装置上设置有供墨泵,供墨泵具有进墨口和出墨口,加墨罐与进墨口配合连接,出墨口通过管路与分配器连接。该独立供墨系统,能够以一种独立的形式,针对目前现有的印刷机械进行供墨,可以改变目前的印刷机械的供墨方式,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供墨方式。这种供墨系统的供墨方式解决了目前远距离供墨的弊端,并且通过该近距离供墨,能够配合自动化供墨以降低人力成本。

An independent ink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立供墨系统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的供墨
,具体涉及一种独立供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印刷厂都是通过员工把一罐一罐的小的油墨人工转移到印刷机,然后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加墨,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容易弄脏其它零部件,甚至损坏零部件。因此传统的人工加墨已经法满足很多企业的发展需求。而现有的比较先进的加墨方式是通过大型油墨泵站进行加墨,需要员工来控制阀门的开关,需要较多的人力成本。泵站距离印刷机较远,所以油墨输送需要很大的压力,油墨到墨斗中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影响印刷品质。而且这样的输送方式比较危险,管路容易发生爆裂现象,安全隐患较大。在印刷过程中,对油墨的控制是获得高质量印刷品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在印刷过程中墨盒里油墨过少将会导致断墨,势必会影响印品质量,重新开机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也会带来时间、油墨和纸张等浪费。如果油墨过多会使油墨容易氧化结皮,要是结皮的油墨进入印刷机更会影响印品质量。所以对墨斗中油墨最小量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加墨方式进行改进,以一种全新的供墨系统来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独立供墨系统。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独立供墨系统,包括自动加墨系统和分配器,自动加墨系统通过管路与分配器连接;所述自动加墨系统包括用于提供油墨的加墨罐,和用于将加墨罐提供的油墨向分配器进行供墨的供墨装置,供墨装置上设置有供墨泵,供墨泵具有进墨口和出墨口,加墨罐与进墨口配合连接,出墨口通过管路与分配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供墨泵为注射式供墨泵,包括注射泵体,注射泵体内设有用于注射油墨的注射腔,注射腔具有配合设置的注射口,注射泵体设置连通注射腔的进墨口和出墨口,注射口处具有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之间具有一腔体,注射泵体设置与该腔体连通的墨泵渗漏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注射泵体上于进墨口和注射腔之间设有进墨通道,墨泵渗漏通道与进墨通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注射腔内设置注射杆,注射杆的端部与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塞和第一密封塞的注射轴端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注射腔为圆柱形腔体,注射杆包括圆柱形的杆体,杆体相对的两个圆柱形侧壁上开设有取墨腔和注墨腔。进一步的,注射腔水平设置,进墨口位于注射泵体上部或顶部,并通过进墨通道与注射腔连通;出墨口位于注射泵体下部或底部,并通过出墨通道与注射腔连通。进一步的,注射泵体内于注射口外设置密封腔,第二密封塞位于密封腔内。进一步的,供墨装置包括基座,供墨泵设置于基座上,基座上还设置有注射气缸和转向电机,注射气缸直接与注射轴端部连接并使注射轴以一定频率往复运动,转向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注射轴以一定频率往复转动。进一步的,加墨罐包括筒状的加墨罐体,加墨罐体内的上部设置加墨盖,加墨盖与加墨罐体内壁配合设置,加墨罐体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置加墨口,加墨口外覆盖有拆封件,加墨盖底部与底板顶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加墨盖上设有磁钢标记。进一步的,分配器包括分配本体,分配本体具有注墨孔和若干个分配孔,分配本体中空且具有将分配孔与分配本体连接的腔体。进一步的,所述供墨泵为螺旋槽式供墨泵,包括螺旋泵体,螺旋泵体内设有用于传输油墨的圆柱形的旋转腔,旋转腔一侧具有配合设置的腔口,腔口处具有封闭旋转腔的密封塞,密封塞于腔口处具有一腔体,螺旋泵体设置与该腔体连通的螺旋泵渗漏通道,旋转腔内设有与旋转腔配合且为圆柱形的旋转杆,旋转杆靠近腔口端部与密封塞之间具有一腔体,所述螺旋泵渗漏通道与该腔体连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该独立供墨系统,能够以一种独立的形式,针对目前现有的印刷机械进行供墨,可以改变目前的印刷机械的供墨方式,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供墨方式。这种方式解决了目前远距离供墨的弊端,并且通过该近距离供墨,能够配合自动化供墨以降低人力成本。该系统能够针对目前现有的供墨方式进行直接替换改进。同时,该供墨系统所采用的加墨罐轻便且结构简单,能降低操作时候的工作强度,更换方便,从而提高操作的效率。并且该加墨罐由于量少,不易导致油墨变质,能提高油墨的使用品质,从而保证印刷质量;该供墨系统所采用的供墨泵分为注射式和旋转槽式两种,其中,两种供墨泵均能够将供墨泵的渗漏进行引导,使供墨泵的渗漏油墨回流至进墨口,从而避免油墨渗入到其他部位,导致影响供墨泵的使用寿命,并且从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供墨泵的操作性能,并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供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加墨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加墨罐体和加墨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加墨罐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底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注射泵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注射泵的注射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螺旋泵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螺旋泵体配合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的旋转杆的端部视图;图16是本技术的螺旋泵体配合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的旋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的旋进基座与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的引导基座与旋进基座接触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技术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的分配器的进一步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的分配喷头的三视图;图23是本技术的油墨抹平器的三视图。图中:1加墨系统,2分配器,3供墨装置,4供墨泵;101注射泵体,102注射腔,103注射口,104进墨口,105出墨口,106第一密封塞,107第二密封塞,108墨泵渗漏通道,109进墨通道,110注射杆,111注射轴,112杆体,113取墨腔,114注墨腔,115密封腔,116密封圈,117油封,118集液腔,119排液口,120注射套,121渗漏腔,122出墨通道;201加墨罐体,202加墨盖,203底板,204加墨口,205拆封件,206密封槽,207密封圈,208引导凸条,209引导槽,210薄膜层,211加墨座,212加墨嘴,213本体,214嘴体,215配重块,216堵头,217磁钢标记;2-1分配本体,2-2注墨孔,2-3分配孔,2-4分配喷头,2-5喷嘴,2-6油墨高度传感仪,2-7油墨抹平器,3-1基座,3-2注射气缸,3-3转向电机;401螺旋泵体,402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立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加墨系统(1)和分配器(2),自动加墨系统(1)通过管路与分配器(2)连接;所述自动加墨系统(1)包括用于提供油墨的加墨罐(200),和用于将加墨罐(200)提供的油墨向分配器进行供墨的供墨装置(3),供墨装置(3)上设置有供墨泵(4),供墨泵(4)具有进墨口(104)和出墨口(105),加墨罐(200)与进墨口(104)配合连接,出墨口(105)通过管路与分配器(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加墨系统(1)和分配器(2),自动加墨系统(1)通过管路与分配器(2)连接;所述自动加墨系统(1)包括用于提供油墨的加墨罐(200),和用于将加墨罐(200)提供的油墨向分配器进行供墨的供墨装置(3),供墨装置(3)上设置有供墨泵(4),供墨泵(4)具有进墨口(104)和出墨口(105),加墨罐(200)与进墨口(104)配合连接,出墨口(105)通过管路与分配器(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泵(4)为注射式供墨泵,包括注射泵体(101),注射泵体(101)内设有用于注射油墨的注射腔(102),注射腔(102)具有配合设置的注射口(103),注射泵体(101)设置连通注射腔(102)的进墨口(104)和出墨口(105),注射口(103)处具有第一密封塞(106)和第二密封塞(107),第一密封塞(106)和第二密封塞(107)之间具有一腔体,注射泵体(101)设置与该腔体连通的墨泵渗漏通道(1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立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泵体(101)上于进墨口(104)和注射腔(102)之间设有进墨通道(109),墨泵渗漏通道(108)与进墨通道(109)连通;
所述注射腔(102)内设置注射杆(110),注射杆(110)的端部与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塞(107)和第一密封塞(106)的注射轴(111)端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立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腔(102)为圆柱形腔体,注射杆(110)包括圆柱形的杆体(112),杆体(112)相对的两个圆柱形侧壁上开设有取墨腔(113)和注墨腔(1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立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注射腔(102)水平设置,进墨口(104)位于注射泵体(101)上部或顶部,并通过进墨通道(109)与注射腔(102)连通;出墨口(105)位于注射泵体(101)下部或底部,并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建龙卢伟毅沈世杰王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