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供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011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的供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供墨系统。包括:自动加墨系统,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供给至集中输墨系统;集中输墨系统,上游与自动加墨系统连接,下游与全数字供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集中定量地输送至全数字供墨系统;全数字供墨系统,上游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均匀稳定地供给给印刷机;控制系统,与自动加墨系统、集中输墨系统以及全数字供墨系统电连,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自动加墨系统上设置有供墨泵,供墨泵具有进墨口和出墨口,出墨口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该供墨系统能够通过近距离方式供墨为印刷提供精准、均匀且稳定的供墨。

An accurate ink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准供墨系统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的供墨
,具体涉及一种精准供墨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印刷的问题:印刷准备时间长,影响效率;印刷品质达标难,色彩一致性难以控制;开机准备油墨和纸张浪费大;并且掌握熟练技术的人员缺乏。众所周知,供墨系统是印刷行业的一大重要设备,主要是对印刷机墨斗中油墨量进行监测,当印刷机墨斗中油墨到达最低线时,系统会发出报警声提示加墨,实现了印刷机供墨装置的自动化控制。在印刷过程中,对油墨的控制是获得高质量印刷品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在印刷过程中墨盒里油墨过少将会导致断墨,势必会影响印品质量,重新开机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也会带来时间、油墨和纸张等浪费,所以对墨斗中油墨最小量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油墨过多会使油墨氧化结皮,油墨过少会影响印品质量。供墨系统能监测墨斗中的油墨量并实现自动供给油墨,保证墨斗中的油墨量在保证最佳印刷效果的前提下墨量最少。从而实现提高印品质量、节省油墨、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供墨系统的作用是重中之重,但是现有的供墨系统数字化程度不高,很多地方仍旧需要人工干预,不但没有使生产效率提高很多,而且还会带来漏墨,检测不准确,管路堵塞,供墨精度不高等一系列麻烦问题。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供墨进行改进,以一种全新的供墨系统来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精准供墨系统。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准供墨系统,包括:自动加墨系统,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供给至集中输墨系统;集中输墨系统,上游与自动加墨系统连接,下游与全数字供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集中定量地输送至全数字供墨系统;全数字供墨系统,上游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均匀稳定地供给给印刷机;控制系统,与自动加墨系统、集中输墨系统以及全数字供墨系统电连,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自动加墨系统上设置有供墨泵,供墨泵具有墨泵进墨口和墨泵出墨口,墨泵出墨口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优选的,自动加墨系统包括加墨罐,加墨罐通过墨泵进墨口为供墨泵提供油墨,加墨罐包括筒状的加墨罐体,加墨罐体内的上部设置加墨盖,加墨盖与加墨罐体内壁配合设置,加墨罐体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置加墨口,加墨口外覆盖有拆封件,加墨盖底部与底板顶部配合。优选的,所述供墨泵为注射式供墨泵,包括注射泵体,注射泵体内设有用于注射油墨的注射腔,注射腔具有配合设置的注射口,注射泵体设置连通注射腔的墨泵进墨口和墨泵出墨口,注射口处具有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之间具有一腔体,注射泵体设置与该腔体连通的墨泵渗漏通道,所述注射泵体上于墨泵进墨口和注射腔之间设有墨泵进墨通道,墨泵渗漏通道与墨泵进墨通道连通。优选的,所述注射腔内设置注射杆,注射杆的端部与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塞和第一密封塞的注射轴端部连接。优选的,所述注射腔为圆柱形腔体,注射杆包括圆柱形的杆体,杆体相对的两个圆柱形侧壁上开设有取墨腔和注墨腔。优选的,注射腔水平设置,墨泵进墨口位于注射泵体上部或顶部,并通过墨泵进墨通道与注射腔连通;墨泵出墨口位于注射泵体下部或底部,并通过墨泵出墨通道与注射腔连通。优选的,自动加墨系统设置基座,供墨泵设置于基座上,基座上还设置有注射气缸和转向电机,注射气缸直接与注射轴端部连接并使注射轴以一定频率往复运动,转向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注射轴以一定频率往复转动。优选的,所述供墨泵为螺旋槽式供墨泵,包括螺旋泵体,螺旋泵体内设有用于传输油墨的圆柱形的旋转腔,旋转腔一侧具有配合设置的腔口,腔口处具有封闭旋转腔的密封塞,密封塞于腔口处具有一腔体,螺旋泵体设置与该腔体连通的螺旋泵渗漏通道,旋转腔内设有与旋转腔配合且为圆柱形的旋转杆,旋转杆靠近腔口端部与密封塞之间具有一腔体,所述螺旋泵渗漏通道与该腔体连通。优选的,集中输墨系统包括储墨罐体和罐底,储墨罐体设置罐体进墨口,罐底或储墨罐体侧壁设置罐体出墨口,储墨罐体内设置墨位传感装置,墨位传感装置位于储墨罐体内上部或顶部,罐底设置搅拌装置;储墨罐体内下部设置导墨板,导墨板下方与罐底之间具有罐体出墨通道,罐体出墨口与罐体出墨通道连通。优选的,全数字供墨系统,全数字供墨系统内设置安装基板,安装基板的后部设置后支撑板,安装基板的前部设置喷墨刀,喷墨刀顶部设置导电机构,导电机构与喷墨刀绝缘,安装基板、后支撑板及喷墨刀半包围形成容纳空间,若干个控制板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上方,且控制板的后部与后支撑板电连,控制板的前部与导电机构电连,容纳空间内设置用于将集中数模系统提供的油墨供给给喷墨刀的供墨组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该精准供墨系统提供了一种完整的供墨方式,通过该供墨系统,能够从源头油墨开始,以均匀稳定的形式将油墨供给至印刷机。该精准供墨系统利用了人工智能控制,从而采用近距离精准地为印刷机提供供墨,解决了目前远距离供墨的弊端,并且通过该近距离供墨,能够配合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自动化供墨降低劳动强度,。该精准供墨系统的自动加墨系统所采用的加墨罐轻便且结构简单,能降低操作时候的工作强度,更换方便,从而提高操作的效率。并且该加墨罐由于量少,不易导致油墨变质,能提高油墨的使用品质,从而保证印刷质量。该精准供墨系统的自动加墨系统所采用的供墨泵分为注射式和旋转槽式两种,其中,两种供墨泵均能够将供墨泵的渗漏进行引导,使供墨泵的渗漏油墨回流至进墨口,从而避免油墨渗入到其他部位,导致影响供墨泵的使用寿命,并且从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供墨泵的操作性能,并提高工作效率。该精准供墨系统的集中输墨系统能够保证储墨罐体内油墨的性能稳定,防止油墨结皮以及粘度变大变稠,同时,能够以均匀稳定的方式进行下墨,从而为整体供墨的稳定提供基础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加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加墨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加墨罐体和加墨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加墨罐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底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加墨罐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注射泵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注射泵的注射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自动加墨系统的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螺旋泵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螺旋泵体配合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的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的旋转杆的端部视图;图17是本技术的螺旋泵体配合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的旋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准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自动加墨系统,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供给至集中输墨系统;/n集中输墨系统,上游与自动加墨系统连接,下游与全数字供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集中定量地输送至全数字供墨系统;/n全数字供墨系统,上游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均匀稳定地供给给印刷机;/n控制系统,与自动加墨系统、集中输墨系统以及全数字供墨系统电连,用于控制整个供墨系统的顺利运行;/n自动加墨系统上设置有供墨泵,供墨泵具有墨泵进墨口(104)和墨泵出墨口(105),墨泵出墨口(105)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准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动加墨系统,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供给至集中输墨系统;
集中输墨系统,上游与自动加墨系统连接,下游与全数字供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集中定量地输送至全数字供墨系统;
全数字供墨系统,上游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用于将油墨均匀稳定地供给给印刷机;
控制系统,与自动加墨系统、集中输墨系统以及全数字供墨系统电连,用于控制整个供墨系统的顺利运行;
自动加墨系统上设置有供墨泵,供墨泵具有墨泵进墨口(104)和墨泵出墨口(105),墨泵出墨口(105)通过管路与集中输墨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加墨系统包括加墨罐(200),加墨罐(200)通过墨泵进墨口(104)为供墨泵提供油墨,加墨罐(200)包括筒状的加墨罐体(201),加墨罐体(201)内的上部设置加墨盖(202),加墨盖(202)与加墨罐体(201)内壁配合设置,加墨罐体(201)底部设有底板(203),底板(203)上设置加墨口(204),加墨口(204)外覆盖有拆封件(205),加墨盖(202)底部与底板(203)顶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泵(100)为注射式供墨泵,包括注射泵体(101),注射泵体(101)内设有用于注射油墨的注射腔(102),注射腔(102)具有配合设置的注射口(103),注射泵体(101)设置连通注射腔(102)的墨泵进墨口(104)和墨泵出墨口(105),注射口(103)处具有第一密封塞(106)和第二密封塞(107),第一密封塞(106)和第二密封塞(107)之间具有一腔体,注射泵体(101)设置与该腔体连通的墨泵渗漏通道(108),所述注射泵体(101)上于墨泵进墨口(104)和注射腔(102)之间设有墨泵进墨通道(109),墨泵渗漏通道(108)与墨泵进墨通道(109)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腔(102)内设置注射杆(110),注射杆(110)的端部与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塞(107)和第一密封塞(106)的注射轴(111)端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腔(102)为圆柱形腔体,注射杆(110)包括圆柱形的杆体(112),杆体(112)相对的两个圆柱形侧壁上开设有取墨腔(113)和注墨腔(11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注射腔(102)水平设置,墨泵进墨口(104)位于注射泵体(101)上部或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建龙卢伟毅沈世杰葛赛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