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392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11
一种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包括墨盒、辅助支撑板、滚轮组件、油墨软管和挂钩组件;滚轮组件包括上滚轮和下滚轮;油墨软管呈牙膏管状,油墨软管的开口端与挂钩组件连接,油墨软管的尾端位于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油墨软管的尾端或中部放置在辅助支撑板上;墨盒位于油墨软管的下方,且墨盒的墨槽位于挂钩组件以及油墨软管的开口端的下方;辅助支撑板和挂钩组件设置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置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控制油墨软管的油墨挤出速度和油墨挤出量,避免油墨飞溅污染机台,以及操作人员的外衣或皮肤,保证油墨全部流入墨槽中,改善油墨添加的工作环境,整个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节省劳动力。

An automatic ink supply device for reverse color group of lithographic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
技术介绍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等源文件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主要红、黄、蓝、黑、四种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制品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工艺技术。印刷工序是所有印刷品的必经环节,生产过程中四色油墨需被添加至印刷机色组墨槽中供使用,正立色组墨槽是位于色组顶端,而倒色组墨槽靠近色组底部,手动添加油墨既不易把控量,又浪费时间,特别是倒色组油墨添加过程极易导致残留飞溅,除浪费油墨外,还影响机台的清洁及操作者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控制油墨软管的油墨挤出速度和油墨挤出量,避免油墨飞溅污染机台,以及操作人员的外衣或皮肤,并保证油墨全部流入墨槽中,改善油墨添加的工作环境,整个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节省劳动力。(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包括墨盒、辅助支撑板、滚轮组件、油墨软管和挂钩组件;其中,滚轮组件包括上滚轮和下滚轮;油墨软管呈牙膏管状,油墨软管的开口端与挂钩组件连接,油墨软管的尾端位于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油墨软管的尾端或中部放置在辅助支撑板上;墨盒位于油墨软管的下方,且墨盒的墨槽位于挂钩组件以及油墨软管的开口端的下方;辅助支撑板和挂钩组件设置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滚轮组件转动和沿水平方向移动的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优选的,墨盒靠近滚轮组件的一端设置为A端,另一端设置为B端;油墨软管的开口端位于靠近墨盒A端的一侧上方。优选的,辅助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油墨软管尾端或中部的连接件。优选的,辅助支撑板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油墨软管的条形槽,条形槽的宽度与油墨软管的宽度相同。优选的,挂钩组件为可收缩的弹性环,弹性环套设在油墨软管的开口端的外周。优选的,弹性环为橡皮筋环。优选的,油墨软管的开口端设置为弯曲状,其开口竖直向下并朝向墨盒的墨槽的进料口。本技术中,伺服电机控制滚轮组件转动的同时向油墨软管的开口端移动,从而对油墨软管进行挤压,使得膏状油墨从油墨软管的开口端挤出,并落入墨盒中;控制系统用于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动作,进一步控制油墨软管的油墨挤出速度和油墨挤出量,整个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节省劳动力。同时,在油墨软管挤出油墨的过程中,滚轮组件对油墨软管缓慢挤压,从而避免油墨飞溅污染机台,以及操作人员的外衣或皮肤,并保证油墨全部流入墨槽中,改善油墨添加的工作环境。其中,滚轮组件包括上滚轮和下滚轮,当上滚轮对油墨软管、辅助支撑板进行挤压时,油墨软管、辅助支撑板发生形变,而此时下滚轮能够向油墨软管、辅助支撑板提供支撑力,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提高油墨挤出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中油墨软管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包括墨盒1、辅助支撑板2、滚轮组件、油墨软管5和挂钩组件6;其中,滚轮组件包括上滚轮3和下滚轮4;油墨软管5呈牙膏管状,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与挂钩组件6连接,油墨软管5的尾端位于上滚轮3和下滚轮4之间;油墨软管5的尾端或中部放置在辅助支撑板2上;墨盒1位于油墨软管5的下方,墨盒1的墨槽位于挂钩组件6以及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的下方;辅助支撑板2和挂钩组件6设置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滚轮组件转动和沿水平方向移动的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本技术中,伺服电机控制滚轮组件转动的同时向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移动,从而对油墨软管5进行挤压,使得膏状油墨从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挤出,并落入墨盒1中;控制系统用于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动作,进一步控制油墨软管5的油墨挤出速度和油墨挤出量,整个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节省劳动力。同时,在油墨软管5挤出油墨的过程中,滚轮组件对油墨软管5缓慢挤压,从而避免油墨飞溅污染机台,以及操作人员的外衣或皮肤,并保证油墨全部流入墨槽中,改善油墨添加的工作环境。其中,滚轮组件包括上滚轮3和下滚轮4,当上滚轮3对油墨软管5、辅助支撑板2进行挤压时,油墨软管5、辅助支撑板2发生形变,而此时下滚轮4能够向油墨软管5、辅助支撑板2提供支撑力,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提高油墨挤出的效果。优选的,油墨软管5每次向墨盒1添加的油墨量为墨槽容量的三分之一。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墨盒1靠近滚轮组件的一端设置为A端,另一端设置为B端;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位于靠近墨盒1A端的一侧上方,保证挤出的油墨完全落入墨槽内,避免造成污染和浪费。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辅助支撑板2上设有用于固定油墨软管5尾端或中部的连接件,使得滚轮组件在挤出油墨的过程中油墨软管5放置稳定,不糊出现晃动,提高挤出效率,保证挤出效果。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辅助支撑板2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油墨软管5的条形槽,条形槽的宽度与油墨软管5的宽度相同;上滚轮3的外周与该条形槽的槽底接触;油墨软管5在挤出油墨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且不会脱离条形槽,使用中只需要将油墨软管5放入条形槽内即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并保证油墨挤出效果达到最佳,避免浪费。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挂钩组件6为可收缩的弹性环,弹性环套设在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的外周,便于对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的进行固定和拆装,提高更换效率。优选的,弹性环为橡皮筋环,使用方便,成本低。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设置为弯曲状,其开口竖直向下并朝向墨盒1的墨槽的进料口,油墨软管5在挤出油墨过程中,保证挤出的油墨完全落入墨槽内,避免造成污染和浪费。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墨盒(1)、辅助支撑板(2)、滚轮组件、油墨软管(5)和挂钩组件(6);其中,滚轮组件包括上滚轮(3)和下滚轮(4);油墨软管(5)呈牙膏管状,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与挂钩组件(6)连接,油墨软管(5)的尾端位于上滚轮(3)和下滚轮(4)之间;油墨软管(5)的尾端或中部放置在辅助支撑板(2)上;墨盒(1)位于油墨软管(5)的下方,墨盒(1)的墨槽位于挂钩组件(6)以及油墨软管(5)开口端的下方;辅助支撑板(2)和挂钩组件(6)设置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滚轮组件转动和沿水平方向移动的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墨盒(1)、辅助支撑板(2)、滚轮组件、油墨软管(5)和挂钩组件(6);其中,滚轮组件包括上滚轮(3)和下滚轮(4);油墨软管(5)呈牙膏管状,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与挂钩组件(6)连接,油墨软管(5)的尾端位于上滚轮(3)和下滚轮(4)之间;油墨软管(5)的尾端或中部放置在辅助支撑板(2)上;墨盒(1)位于油墨软管(5)的下方,墨盒(1)的墨槽位于挂钩组件(6)以及油墨软管(5)开口端的下方;辅助支撑板(2)和挂钩组件(6)设置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滚轮组件转动和沿水平方向移动的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版印刷机倒色组自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墨盒(1)靠近滚轮组件的一端设置为A端,另一端设置为B端;油墨软管(5)的开口端位于靠近墨盒(1)A端的一侧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谊涛贺祖前韩雄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鸿业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