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煤蒸煮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55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型煤蒸煮灶是一种饭店、食堂及单位使用的灶具,它由风挡、烟道、锅室、燃烧室、珍珠岩、进煤炉门、排灰炉门、灰室、进风口、炉排轨道、活动炉排、灶壁、集灰室、卸灰室和灶墙组成,解决了目前此类灶具添煤影响火力,污染工作间环境的不足,采用活动炉排作为炉箅,用其将型煤送入燃烧室的方式,达到了火力猛烈、持久不变、操作方便和不污染工作间环境的目的。其外形尺寸1250mm×1250mm×870mm。(*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饭店、食堂及宾馆使用的蒸煮灶。现有的一种型煤蒸煮灶采用由炉口放入的方法加型煤,当煤块要燃尽时,将底部的已燃尽型煤再从炉口处依次夹出或从炉箅处用工具碰碎,使其落入炉底,这样不仅使灶具火势变化大,不能连续使用,而且污染工作间环境。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蒸煮灶,它能连续加煤确保了火力均匀,而且对工作间环境也无粉灰污染的卫生灶。本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将原灶具的死炉箅改为活动炉排,使新的型煤依次排列进入燃烧室,同时燃尽的型煤落入密闭的卸灰室。由于型煤是连续进入燃烧室,从而炉口火力均匀猛烈,可整班连续使用,卸灰时间集中,对当班工作间环境不构成污染。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一步的披露。本技术型煤蒸煮灶由风挡[1]烟道[2]锅室[3]燃烧室[4]珍珠岩[5]进煤炉门[6]排灰炉门[7]灰室[8]进风口[9]炉排轨道[10]活动炉排[11]灶壁[12]集灰室[13]卸灰室[14]及灶墙[15]组成。其工作过程是将型煤分层依次排列整齐放在进煤炉门[6]处的铸铁活动炉排[11]上面,用附带推煤工具将其沿铸铁炉排轨道[10]推入空出一个活动炉排[11]的空档时,再放入另一个活动炉排[11]再将型煤分层依次排列整齐放在这个活动炉排[11]上面,再用附带推煤工具,将其和已推入的活动炉排[11]一起推动,使炉门口处又空出一个活动炉排[11]的位置,这样不断从进煤炉门[6]处推进新型煤,同时燃尽的型煤连同活动炉排[11]一起掉入卸灰室[14]待集灰室[13]填满后,将灰渣和活动炉排[11]一起从排灰炉门[7]内取出。灶具内部空间分配是锅室[3]与烟道[2]相通锅具放在锅室[3]上,烟气由烟道[2]排出,燃烧室[4]与锅室[3]相通,整个燃烧过程发生在这里,灰室[8]与燃烧室[4]相通外界空气从这里预热后进入燃烧室[4]卸灰室[14]与燃烧室[4]相连,燃尽的型煤由此进入集灰室[13]集灰室[13]与灰室[8]相通,是出灰的必经之道。进风口[9]是连接外部鼓风机与灰室[8]的风道。通过上述结构的炉具及操作方法,就可完成本技术所提出的任务灶具外形尺寸1250mm×1250mm×870mm。权利要求由风档、烟道、锅室、燃烧室、珍珠岩、进煤炉门、排灰炉门、灰室、进风口、炉箅、灶壁、集灰室、卸灰室及灶墙组成的型煤蒸煮灶,其特征是炉箅改用铸铁活动炉排,使送煤卸灰同时进行。专利摘要型煤蒸煮灶是一种饭店、食堂及单位使用的灶具,它由风挡、烟道、锅室、燃烧室、珍珠岩、进煤炉门、排灰炉门、灰室、进风口、炉排轨道、活动炉排、灶壁、集灰室、卸灰室和灶墙组成,解决了目前此类灶具添煤影响火力,污染工作间环境的不足,采用活动炉排作为炉箅,用其将型煤送入燃烧室的方式,达到了火力猛烈、持久不变、操作方便和不污染工作间环境的目的。其外形尺寸1250mm×1250mm×870mm。文档编号F24B1/00GK2117538SQ9122144公开日1992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2日专利技术者马素谦, 董长岭 申请人:济南市槐荫兴华五金加工制造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风档、烟道、锅室、燃烧室、珍珠岩、进煤炉门、排灰炉门、灰室、进风口、炉箅、灶壁、集灰室、卸灰室及灶墙组成的型煤蒸煮灶,其特征是炉箅改用铸铁活动炉排,使送煤卸灰同时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素谦董长岭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槐荫兴华五金加工制造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