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9476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将基底膜通过辊轴依次经过含浸室、隧道炉和反应室,能够连续地完成离子膜的制备过程,隧道炉入口备用辊轴和隧道炉出口备用辊轴用于当含浸室、隧道炉和反应室内膜的工艺时长不一致时进行替换,从而高效地实现了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的连续式操作,同时也提高了制备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简单、操作复杂性低,易于推广和应用。

An industrial device for preparing ion exchange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
本技术属于膜制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渗析法在海水、苦咸水脱盐制备饮用水,有机化合物脱盐纯化,工业废水处理再利用等领域的广泛使用,对离子交换膜工业制备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变得越来越重要,减少工艺步骤和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工业规模上连续生产的核心目的。专利1021828C公开了一种异相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方法,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基合金与粉状离子交换树脂共混,四辊压延机连续成膜,并采用高温瞬时连续压网工艺,利用辊筒之间的压力与膜表面的熔融状态将网布压入膜片内,最后连续收卷成品。该方法的不足是膜呈现两相不均匀的分离,离子交换树脂与骨架极性相差大,使用时易造成脱落和分离现象。均相离子交换膜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辐射接枝法、本体聚合切削法、流延热压法、基膜浸吸法、涂浆法等。薄膜辐射接枝功能化程度不易控制,难以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本体聚合切削法需要特殊模具和设备完成切削,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不利于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流延热压法、基膜浸吸法和涂浆法在工业连续化生产中应用难度较低,发展改善潜力较大,逐渐成为工业制备的主要思路。专利201210259047.0、201310088619.8、201310142477.9中都采用了将St-DVB-BPO溶液滴加到聚偏氟乙烯溶液中形成溶液,然后热引发聚合,将胶状物产物挤出造粒、烘干粉碎后磺化,然后加入助剂,经密炼、开练、热压得到阴阳离子交换膜。这种聚合方法得到的离子交换树脂,单体溶液在粘度较大的聚偏氟乙烯溶液里混合均匀程度仍然难以保证,且单体溶液滴加缓慢延长了生产时间,树脂颗粒需要粉碎步骤,增加了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效率。而且,在工业生产上进行功能化反应制取阴树脂时,粉末状的聚合物功能化后清洗时容易堵网,耗时耗能。这些工艺都属于间歇式,得到的离子交换膜不能连续化生产、成卷,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续生产的离子交换膜的工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连续生产的离子交换膜的工业装置。为此,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所述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包括顺次布置的含浸室、隧道炉和反应室;所述含浸室和反应室内分别设有多个辊轴,多个辊轴均匀地布置在含浸室、反应室内且相邻辊轴之间穿有膜;所述含浸室和反应室的两侧分别设有条形进口和条形出口,所述含浸室的条形出口和隧道炉的腔室入口之间设有多个隧道炉入口辊轴,其中至少一个隧道炉入口辊轴作为备用辊轴,所述隧道炉的腔室出口和反应室的条形入口之间设有多个隧道炉出口辊轴,其中至少一个隧道炉出口辊轴作为备用辊轴。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同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优选地,含浸室为控温含浸室,所述控温含浸室下部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优选地,反应室为控温反应室,所述控温反应室下部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优选地,含浸室内位于离子交换膜生产线中央的至少一个辊轴的轴承上设有弹簧卸压装置。所述弹簧卸压装置用于防止处于辊轴之间的膜上的应力过大而造成膜的损坏、撕裂等发生。优选地,反应室内位于离子交换膜生产线中央的至少一个辊轴的轴承上设有弹簧卸压装置。优选地,含浸室内靠近其条形出口的位置设有料液刮板,所述料液刮板恰好与膜相接触。所述料液刮板用于刮去附着在膜表面上的残余料液。优选地,反应室内靠近其条形出口的位置设有料液刮板,所述料液刮板恰好与膜相接触。所述料液刮板用于刮去附着在膜表面上的残余料液。优选地,含浸室底部设有泄流口,所述泄流口用于排出含浸室内含浸液,所述泄流口与室外的料液箱相连接。优选地,反应室底部设有泄流口,所述泄流口用于排出反应室内反应液,所述泄流口与室外的料液箱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含浸室和/或反应室内辊轴呈上下两排布置,且上、下两排辊轴之间相互平行;含浸室和/或反应室内至少4个辊轴位于含浸液和/或反应液的液面以下,以使得两两辊轴之间的膜充分含浸或者充分反应。优选地,所述含浸室和/或反应室的底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循环泵相连接。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将基底膜通过辊轴依次经过含浸室、隧道炉和反应室,能够连续地完成离子膜的制备过程,隧道炉入口备用辊轴和隧道炉出口备用辊轴用于当含浸室、隧道炉和反应室内膜的工艺时长不一致时进行替换,从而高效地实现了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的连续式操作,同时也提高了制备效率。本技术所提供的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简单、操作复杂性低,易于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含浸室;101-含浸室的条形进口;102-含浸室的条形出口;2-隧道炉;201-隧道炉入口辊轴;202-隧道炉出口辊轴;3-反应室;301-反应室的条形进口;302-反应室的条形出口;4-辊轴;401-弹簧卸压装置;5-料液刮板;6-膜;7-泄流口。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离子交换膜工业制备装置包括含浸室、隧道炉、反应室和辊轴系统。含浸室和反应室10内均设置有10根辊轴,其中有2根装有弹簧卸压装置。料液通过循环泵灌入室内至液位线并通过泄流口循环控温和排出。含浸室与反应室近传出口的位置均设有两道料液刮板,刮去附着在膜表面上的残余料液,具体地如下布置: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包括顺次布置的含浸室1、隧道炉2和反应室3;含浸室1和反应室3内分别设有多个辊轴4且相邻辊轴4之间穿有膜6,多个辊轴4均匀地布置在含浸室1、反应室3内;含浸室1和反应室3的两侧分别设有条形进口101、301和条形出口102、302,含浸室的条形出口102和隧道炉2的腔室入口之间设有多个隧道炉入口辊轴201,其中至少一个隧道炉入口辊轴作为备用辊轴,隧道炉2的腔室出口和反应室的条形入口301之间设有多个隧道炉出口辊轴202,其中至少一个隧道炉出口辊轴作为备用辊轴,如图1中,虚线所示辊轴作为备用辊轴;在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了两个隧道炉入口辊轴和隧道炉出口辊轴,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多个隧道炉入口辊轴和隧道炉出口辊轴作为备用辊轴。含浸室1为控温含浸室,控温含浸室下部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反应室3为控温反应室,控温反应室下部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含浸室1内位于离子交换膜生产线中央的至少一个辊轴的轴承上设有弹簧卸压装置401。弹簧卸压装置401用于防止处于辊轴之间的膜上的应力过大而造成膜的损坏、撕裂等发生。反应室3内位于离子交换膜生产线中央的至少一个辊轴的轴承上设有弹簧卸压装置401,也是为了防止处于辊轴之间的膜上的应力过大而造成膜的损坏、撕裂等发生。含浸室1内靠近其条形出口102的位置设有料液刮板5,料液刮板5恰好与膜6相接触。料液刮板5用于刮去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包括顺次布置的含浸室、隧道炉和反应室;所述含浸室和反应室内分别设有多个辊轴,多个辊轴均匀地布置在含浸室、反应室内且相邻辊轴之间穿有膜;所述含浸室和反应室的两侧分别设有条形进口和条形出口,所述含浸室的条形出口和隧道炉的腔室入口之间设有多个隧道炉入口辊轴,其中至少一个隧道炉入口辊轴作为备用辊轴,所述隧道炉的腔室出口和反应室的条形入口之间设有多个隧道炉出口辊轴,其中至少一个隧道炉出口辊轴作为备用辊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包括顺次布置的含浸室、隧道炉和反应室;所述含浸室和反应室内分别设有多个辊轴,多个辊轴均匀地布置在含浸室、反应室内且相邻辊轴之间穿有膜;所述含浸室和反应室的两侧分别设有条形进口和条形出口,所述含浸室的条形出口和隧道炉的腔室入口之间设有多个隧道炉入口辊轴,其中至少一个隧道炉入口辊轴作为备用辊轴,所述隧道炉的腔室出口和反应室的条形入口之间设有多个隧道炉出口辊轴,其中至少一个隧道炉出口辊轴作为备用辊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浸室为控温含浸室,所述控温含浸室下部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室为控温反应室,所述控温反应室下部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浸室内位于离子交换膜生产线中央的至少一个辊轴的轴承上设有弹簧卸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武龙于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迪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