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炳金专利>正文

民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162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民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包括炉体及炉体水套、烟囱及烟囱水套,其特征在于在炉膛(5)与炉口(6)之间、位于排烟口(7)下方设一盘状水套(8),使炉口与盘状水套之间形成一个烟气二次燃烧室(9),盘状水套与炉体水套相通,盘状水套的中部为孔径略小于炉口的加煤口(10),周围设有数个排烟孔(11)。(*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用取暖炉,特别是涉及一种民用高效节能取暖炉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众多的民用取暖炉结构大同小异,均设有炉体水套和烟囱水套,各水套相通,并与散热器连通形成循环水道,为了能更好的利用炉膛温度,有的取暖炉还在炉口处设置了加热管,加热管与炉体水套相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炉体结构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对炉膛热量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这是因为加热管离炉膛太远;二是排烟速度过快,烟气的热量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造成取暖效果不佳,空气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炉膛温度,以及充分吸收利用烟气的热量,提高热效率,达到最佳取暖效果,减少烟气的排放,本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炉膛与炉口之间、位于排烟口下方设一盘状水套,使炉口与盘状水套之间形成一个烟气二次燃烧室,盘状水套与炉体水套相通,盘状水套的中部为孔径略小于炉口的加煤口,周围设有数个排烟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的盘状水套距离炉膛更近,更能充分利用炉膛的热量,同时,燃料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经盘状水套周围的排烟孔进入二次燃烧室再次燃烧后排出,既可充分吸收利用烟气的热量,又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经实验表明,该新型的热效率可提高15%,并在同样的取暖面积和取暖效果下,可节省燃料30%。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俯视图具体实施方案本新型的结构包括炉体1及炉体水套2、烟囱3及烟囱水套4,并在炉膛5与炉口6之间、位子排烟口7下方设一盘状水套8,使炉口与盘状水套之间形成一个烟气二次燃烧室9,水套8与水套2、水套4均是相通的,盘状水套的中部为孔径略小于炉口的加煤口10,周围设有数个排烟孔11,排烟孔的数量及大小根据炉子的大小确定,一般为4~8个。权利要求1.一种民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包括炉体及炉体水套、烟囱及烟囱水套,其特征在于在炉膛(5)与炉口(6)之间、位于排烟口(7)下方设一盘状水套(8),使炉口与盘状水套之间形成一个烟气二次燃烧室(9),盘状水套与炉体水套相通,盘状水套的中部为孔径略小于炉口的加煤口(10),周围设有数个排烟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排烟孔的数量为4~8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民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它包括炉体及炉体水套、烟囱及烟囱水套,并在炉膛内靠近炉口处设有盘状水套,该盘状水套的中间设有大烟火出口,周围设有数个小烟火出口,且盘状水套与炉体水套是相通的,本新型解决了现有取暖炉的炉膛吸热面积小、热量利用率低的缺陷,同时还可以使经过盘状水套和炉口之间的烟气产生二次燃烧,使燃料的热量得以充分利用,达到更好的采暖效果。文档编号F24B9/04GK2548033SQ02236489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7日专利技术者傅炳金 申请人:傅炳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炳金
申请(专利权)人:傅炳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