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91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旨在提供一种有利于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高的用于电机的电枢,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转子和转子绕组,所述转子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并且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极、第二极、第三极、第四极、第五极和第六极,相邻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转子绕组的槽,所述转子绕组由单根线材依序绕制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第四绕组、第五绕组和第六绕组构成,所述第一绕组绕设在第一极和第二极上,所述第二绕组绕设在第四极和第五极上,所述第三绕组绕设在第二极和第三极上,所述第四绕组绕设在第五极和第六极上,所述第五绕组绕设在第三极和第四极上,所述第六绕组绕设在第六极和第一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电机技术领域。

An armature for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
技术介绍
电机转子是电机上转动的部分。转子上的槽内设置有绕组或线圈,其可形成磁场。现有技术中的转子极是由多个冲片堆叠组合形成的。在现代的生产标准、能耗标准中,对电机定转子的结构分布合理性、工作稳定性、电机效率等方面,都有更高的期望。在CN103545962B公开的一种永磁直流电机的转子,其转子结构的绕组的结构设计导致转子在旋转时的重心与转轴的中心点存在偏移,旋转时平衡性较差,工作稳定性低,同时,绕组的绕制结构致使转子结构的紧凑性差、各部分的结合牢靠性以及电机效率、使用寿命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有利于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高的用于电机的电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包括:转子和转子绕组,所述转子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并且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极、第二极、第三极、第四极、第五极和第六极,相邻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转子绕组的槽,所述转子绕组由单根线材依序绕制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第四绕组、第五绕组和第六绕组构成,所述第一绕组绕设在第一极和第二极上,所述第二绕组绕设在第四极和第五极上,所述第三绕组绕设在第二极和第三极上,所述第四绕组绕设在第五极和第六极上,所述第五绕组绕设在第三极和第四极上,所述第六绕组绕设在第六极和第一极上;所述第一绕组与第四绕组以转子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绕组与第五绕组以转子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绕组与第六绕组以转子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单饶法依次绕制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第四绕组、第五绕组和第六绕组,降低了生产成本,方便生产,提升了良品率;转子具有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并且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极、第二极、第三极、第四极、第五极和第六极,第一极和第二极上的第一绕组、绕设在第四极和第五极上的第二绕组,绕设在第二极和第三极上的第三绕组,绕设在第五极和第六极上的第四绕组,绕设在第三极和第四极上的第五绕组,绕设在第六极和第一极上的第六绕组,第一绕组与第四绕组对称设置,第二绕组与第五绕组对称设置,第三绕组与第六绕组对称设置,绕组相对于转子的中心点对称,使转子各部位旋转的中心点趋向重合,提升转子的平衡性,提升运行的稳定性;转子的槽内线积率较大,卷线端面高度低,提升转子绕组的紧凑性及牢靠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换向器,所述换向器包括第一换向片、第二换向片和第三换向片,并且第一换向片、第二换向片和第三换向片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挂钩;线材由挂设在第一换向片上的其中一个挂钩为起始端绕制第一绕组;由所述第一绕组连接至第二绕组的线材挂设在第二换向片的其中一个挂钩上;由所述第二绕组连接至第三绕组的线材挂设在第一换向片的其中一个挂钩上;由所述第三绕组连接至第四绕组的线材挂设在第三换向片的其中一个挂钩上;由所述第四绕组连接至第五绕组的线材依次挂设在第一换向片上的其中一个挂钩及第二换向片上的其中一个挂钩上;由所述第五绕组连接至第六绕组的线材挂设在第三换向片的其中一个挂钩上;线材的由第六绕组挂设在第二换向片上的其中一个挂钩为结束端。换向器上与转子极数对应设置的挂钩,有利于绕组的缠绕,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位置的挂钩缠绕,高组合性,方便生产加工,提升适用性;同时在换向片上单独的一组挂钩出现损坏时,其另一组挂钩也可提供用于绕组挂设,提升冗余性;由第四绕组连接至第五绕组的线材依次与第一换向片上的挂钩及第二换向片上的挂钩存在4种组合的方式连接,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线长及换向器的直径选择其中一组合方式连接,有利于转子的机械平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之间、第二绕组与第三绕组之间、第三绕组与第四绕组之间、第四绕组与第五绕组之间、第五绕组与第六绕组之间的线材挂设用挂钩互不重叠。避免一个挂钩上多次挂设线材,使转子转动时的重心点与转子的中心点趋向重合,提升转子在转动时的平衡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换向片靠近第一极和第六极设置,并且第一换向片上的两个挂钩中与第一极相对的为第一挂钩,线材由挂设在第一换向片上的第一挂钩为起始端绕制第一绕组,与第六极相对的为第六挂钩,所述第二绕组连接至第三绕组之间的线材挂设在第六挂钩上;所述第二换向片靠近第二极和第三极设置,并且第二换向片上的两个挂钩中与第二极相对的为第二挂钩,与第三极相对的为第三挂钩,所述第一绕组连接至第二绕组之间的线材挂设在第三挂钩上;所述第三换向片靠近第四极和第五极设置,并且第三换向片上的两组挂钩中与第四极相对的为第四挂钩,所述第五绕组连接至第六绕组之间的线材挂设在第四挂钩上,与第五极相对的为第五挂钩,所述第三绕组连接至第四绕组之间的线材挂设在第五挂钩上;由所述第四绕组连接至第五绕组的线材依次挂设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上;线材的由第六绕组挂设在第二换向片上的第三挂钩为结束端。第一挂钩与第一极相对设置,第二挂钩与第二极相对设置,第三挂钩与第三极相对设置,第四挂钩与第四极相对设置,第五挂钩与第五极相对设置,第六挂钩与第六极相对设置,其挂钩的布设方式,利于挂设绕组之间的线材,便于生产制造,避免絮乱,使装置更整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由所述第四绕组连接至第五绕组的线材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剪断。第四绕组连接至第五绕组的线材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剪断,一方面绕组连接在相近的挂钩上,减少线材的损耗,进一步避免绕线时出现絮乱,另一方面利于合理布置电气回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换向片靠近第一极和第六极设置,并且第一换向片上的两个挂钩中与第一极相对的为第一挂钩,线材由挂设在第一换向片上的第一挂钩为起始端绕制第一绕组,与第六极相对的为第六挂钩,所述第二绕组连接至第三绕组之间的线材挂设在第六挂钩上;所述第二换向片靠近第二极和第三极设置,并且第二换向片上的两个挂钩中与第二极相对的为第二挂钩,与第三极相对的为第三挂钩,所述第一绕组连接至第二绕组之间的线材挂设在第三挂钩上;所述第三换向片靠近第四极和第五极设置,并且第三换向片上的两组挂钩中与第四极相对的为第四挂钩,所述第五绕组连接至第六绕组之间的线材挂设在第四挂钩上,与第五极相对的为第五挂钩,所述第三绕组连接至第四绕组之间的线材挂设在第五挂钩上;由所述第四绕组连接至第五绕组的线材依次挂设在第一挂钩和第三挂钩上;线材的由第六绕组挂设在第二换向片上的第二挂钩为结束端。第一挂钩与第一极相对设置,第二挂钩与第二极相对设置,第三挂钩与第三极相对设置,第四挂钩与第四极相对设置,第五挂钩与第五极相对设置,第六挂钩与第六极相对设置,其挂钩的布设方式,利于挂设绕组之间的线材,便于生产制造,避免絮乱,使装置更整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由所述第四绕组连接至第五绕组的线材在第一挂钩和第三挂钩之间剪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子和转子绕组,所述转子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并且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极(1.1)、第二极(1.2)、第三极(1.3)、第四极(1.4)、第五极(1.5)和第六极(1.6),相邻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转子绕组的槽(6),所述转子绕组由单根线材依序绕制第一绕组(2.1)、第二绕组(2.2)、第三绕组(2.3)、第四绕组(2.4)、第五绕组(2.5)和第六绕组(2.6)构成,所述第一绕组(2.1)绕设在第一极(1.1)和第二极(1.2)上,所述第二绕组(2.2)绕设在第四极(1.4)和第五极(1.5)上,所述第三绕组(2.3)绕设在第二极(1.2)和第三极(1.3)上,所述第四绕组(2.4)绕设在第五极(1.5)和第六极(1.6)上,所述第五绕组(2.5)绕设在第三极(1.3)和第四极(1.4)上,所述第六绕组(2.6)绕设在第六极(1.6)和第一极(1.1)上;/n所述第一绕组(2.1)与第四绕组(2.4)以转子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绕组(2.2)与第五绕组(2.5)以转子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绕组(2.3)与第六绕组(2.6)以转子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和转子绕组,所述转子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并且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极(1.1)、第二极(1.2)、第三极(1.3)、第四极(1.4)、第五极(1.5)和第六极(1.6),相邻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转子绕组的槽(6),所述转子绕组由单根线材依序绕制第一绕组(2.1)、第二绕组(2.2)、第三绕组(2.3)、第四绕组(2.4)、第五绕组(2.5)和第六绕组(2.6)构成,所述第一绕组(2.1)绕设在第一极(1.1)和第二极(1.2)上,所述第二绕组(2.2)绕设在第四极(1.4)和第五极(1.5)上,所述第三绕组(2.3)绕设在第二极(1.2)和第三极(1.3)上,所述第四绕组(2.4)绕设在第五极(1.5)和第六极(1.6)上,所述第五绕组(2.5)绕设在第三极(1.3)和第四极(1.4)上,所述第六绕组(2.6)绕设在第六极(1.6)和第一极(1.1)上;
所述第一绕组(2.1)与第四绕组(2.4)以转子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绕组(2.2)与第五绕组(2.5)以转子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绕组(2.3)与第六绕组(2.6)以转子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向器,所述换向器包括第一换向片(3)、第二换向片(4)和第三换向片(5),并且第一换向片(3)、第二换向片(4)和第三换向片(5)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挂钩;
线材由挂设在第一换向片上(3)的其中一个挂钩为起始端绕制第一绕组(2.1);
由所述第一绕组(2.1)连接至第二绕组(2.2)的线材挂设在第二换向片(4)的其中一个挂钩上;
由所述第二绕组(2.2)连接至第三绕组(2.3)的线材挂设在第一换向片(3)的其中一个挂钩上;
由所述第三绕组(2.3)连接至第四绕组(2.4)的线材挂设在第三换向片(4)的其中一个挂钩上;
由所述第四绕组(2.4)连接至第五绕组(2.5)的线材依次挂设在第一换向片(3)上的其中一个挂钩及第二换向片(4)上的其中一个挂钩上;
由所述第五绕组(2.1)连接至第六绕组(2.6)的线材挂设在第三换向片(5)的其中一个挂钩上;
线材的由第六绕组(2.6)挂设在第二换向片(4)上的其中一个挂钩为结束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2.1)与第二绕组(2.2)之间、第二绕组(2.2)与第三绕组(2.3)之间、第三绕组(2.3)与第四绕组(2.4)之间、第四绕组(2.4)与第五绕组(2.5)之间、第五绕组(2.5)与第六绕组(2.6)之间的线材挂设用挂钩互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片(3)靠近第一极(1.1)和第六极(1.6)设置,并且第一换向片(3)上的两个挂钩中与第一极(1.1)相对的为第一挂钩(3.1),线材由挂设在第一换向片上(3)的第一挂钩(3.1)为起始端绕制第一绕组(2.1),与第六极(1.6)相对的为第六挂钩(3.2),所述第二绕组(2.2)连接至第三绕组(2.3)之间的线材挂设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明通任成波周开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