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型高温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559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齿型高温水套,其特征在于:该齿型高温水套由若干换热水包(1)以及水循环通道(2)、进水口(3)和出水口(4)组成,换热水包(1)在水循环通道(2)内侧呈齿形分布,中间留有一个圆形火口,每两个换热水包(1)之间有一个烟气通道与火口相通;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设在水循环通道(2)的两侧。(*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炊事采暖炉的高温水套。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齿型高温水套,由若干换热水包以及水循环通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组成,换热水包在水循环通道内侧呈齿形分布,中间留出一个圆形火口,每两个换热水包之间有一个烟气通道与火口相通;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在水循环通道的两侧。本技术中的换热水包是一端与水循环通道相连,其余各面均封闭的多面体的空心结构,其截面形状是顶边大于或等于底边的多边形。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高温水套中的换热水包的齿形排列,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换热,将烟气中的热量有效地截留于水套内的水中。而且,通过换热水包的截面上大下小的设计,以及换热水包间的烟气通道与火口相通的开式结构,能有效地延缓积灰速度,即使积灰也易于清理。使得炊事采暖炉经过长久使用也不会明显降低取暖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高温水套的换热强度高,大大提高了炊事采暖炉的上火速度和取暖效果。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齿型高温水套的一个实施例,该齿型高温水套是在水循环通道2内侧设有若干换热水包1,并且换热水包1在水循环通道2内侧呈齿形分布,中间留出一个圆形火口,每两个换热水包1之间有一个烟气通道与火口相通。如图2所示,换热水包是一端与水循环通道2相通,其余各面均封闭的多面体空心结构。这些换热水包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图3所示的梯形、或图4所示的U型、或图5所示的矩形、或图6所示的三角形,这些截面的顶边大于或等于底边。在水循环通道2的一条直径线的两端侧面各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整个高温水套为金属制整体结构。图7所示为设有本技术齿型高温水套的炊事采暖炉示意图。该采暖炉运行时,以高温水套8为中心形成换热区即高温水套8与憋火盖5,下水盘9形成的高温火焰辐射对流换热为主的主换热区域;火圈组件6、挡烟环7和高温水套8的上表面形成的传导与对流换热为主的余热换热区域。当燃煤10燃烧时,以憋火盖5盖住高温水套8的火口。燃煤10放出的热量中的一部分散热被低温水套11吸收。然后高温火焰进入主换热区域,由该区域内的换热水包1的侧表面、水循环通道2的内侧表面及下表面以及下水盘9上表面以辐射和对流换热为主将热量传给循环水。以后的烟气经过余热换热区,通过高温水套8上表面以及挡烟环7用传导与对流为主的换热方式将烟气中的部分余热传给高温水套8的循环水中。最终将燃煤10发出的绝大部分热量截留于高温水套内的循环水中,只有少数热量随烟气逸出炉外。本技术适用于炊事采暖炉中的换热部件。权利要求1.一种齿型高温水套,其特征在于该齿型高温水套由若干换热水包(1)以及水循环通道(2)、进水口(3)和出水口(4)组成,换热水包(1)在水循环通道(2)内侧呈齿形分布,中间留出一个圆形火口,每两个换热水包(1)之间有一个烟气通道与火口相通;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设在水循环通道(2)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型高温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水包(1)是一端与水循环通道(2)相通,其余各面均封闭的多面体的空心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型高温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水包(1)的截面形状是梯形、或U型、或三角形、或矩形,并且其顶边大于或等于底边。专利摘要一种齿型高温水套,由若干换热水包以及水循环通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组成,换热水包在水循环通道内侧呈齿形分布,中间留出一个圆形火口,每两个换热水包间有一个烟气通道与火口相通。本技术的齿形结构增加了换热面积,换热强度高,提高了热效率及上火速度和采暖效果,适于用作炊事采暖炉的换热部件。文档编号F24B1/183GK2504518SQ0126074公开日2002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1日专利技术者康铁良 申请人:河北光磊炉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铁良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光磊炉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