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施加建筑材料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7335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2:04
一种用于施加建筑材料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改变在空间中的施加位置运动装置(2);建筑材料的第一组分(3);建筑材料的第二组分(4);和用于混合第一组分(3)和第二组分(4)的混合器(5),其中,混合器(5)包括驱动装置(8)和混合腔室(9),该混合腔室具有搅拌轴(16)和输送装置(18),输送装置(18)构造为具有螺旋圈(10)的螺旋输送机,并且混合器(5)与建筑材料相匹配。

System for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施加建筑材料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施加建筑材料的系统以及一种用于由建筑材料制造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的用于施加建筑材料的系统例如在WO2013/064826A1中描述。在此,可流动的建筑材料经由起重机式的臂施加,以便由建筑材料制造结构。在此,建筑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是有水泥的材料)被储存在储备容器中,并且从那经由喷嘴施加。储备容器一方面由泵经由软管装填。在这种系统方面不利的是,无法提供建筑材料的恒定流动,因为储备容器必须相应被再次装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施加建筑材料的系统以及一种用于由建筑材料制造结构的方法,其允许连续地施加建筑材料。此外,该系统应能以简单且成本有利的方式与不同建筑材料相匹配。所述任务首先通过一种用于施加建筑材料的系统来解决,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改变在空间中的施加位置的运动装置;建筑材料的第一组分;建筑材料的第二组分;以及用于混合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混合器,其中,混合器包括驱动装置和混合腔室,该混合腔室具有搅拌轴和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构造为具有螺旋圈的螺旋输送机。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筑材料是混凝土,其中,建筑材料的第一组分包括能泵送的混凝土,并且建筑材料的第二组分包括混凝土添加剂、尤其是凝固加速剂。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筑材料是基于塑料的多组分组合物。在此,第一组分典型地包括反应性聚合物或单体,并且第二组分包括硬化剂或加速剂以用于所述聚合物或单体的交联或固化。例如这种组合物是环氧树脂、聚氨酯、硅烷功能的聚合物、硅酮、丙烯酸酯和同类物。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现在与包含纤维的建筑材料相匹配。在此,在螺旋输送机的相邻的螺旋圈之间的间距至少为纤维的长度的40%和/或在搅拌轴的相邻的搅拌元件之间的间距至少为纤维的长度的40%。具有纤维的建筑材料的第一个优点在于,通过纤维能够实现具有提高的抗弯强度的结构。在此,与没有纤维的建筑材料,由具有纤维的建筑材料制成的结构相比断裂得没那么快,并且此外,纤维将建筑材料的已经断裂的各段继续保持在一起,从而结构本身在有断裂的情况下仍基本上得到维持。视所使用的纤维而定,具有纤维的建筑材料的另一个优点可以在于,纤维能够将由系统相叠敷设的相邻的层相互连接。由此,提高了由建筑材料制成的结构的稳定性。为了防止系统阻塞,现在输送装置与纤维的长度相匹配。在此,已表明,螺旋输送机的相邻的螺旋圈应至少为纤维的长度的40%,以便有效地预防由于在输送装置中被堵塞的纤维而发生阻塞。类似效果在搅拌轴的搅拌元件方面观察到。在这里也有利的是,将相邻的搅拌元件这样相互隔开间距,使得相邻的搅拌元件的间距至少为纤维的长度的40%。通过这些措施可确保在这里所提出的用于施加具有纤维的建筑材料的系统的无干扰的使用。观察到,其中可卡住纤维的搅拌设备或输送设备倾向于使建筑材料发生阻塞。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构思是,在使用具有纤维的建筑材料时将这种输送装置和搅拌装置设计为,使得纤维无法楔入在所述输送装置和搅拌装置中。这尤其是通过使螺旋输送机的相邻的螺旋圈相应隔开间距或通过使搅拌装置的相邻的搅拌元件相应隔开间距来实现。在一种示例性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在螺旋输送机的相邻的螺旋圈之间的间距至少为纤维的长度的60%和/或在搅拌轴的相邻的搅拌元件之间的间距至少为纤维的长度的60%。在另一种示例性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在螺旋输送机的相邻的螺旋圈之间的间距至少为纤维的长度的80%和/或在搅拌轴的相邻的搅拌元件之间的间距至少为纤维的长度的8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与不包含纤维的建筑材料相匹配。在此,螺旋圈布置得靠出口越近,在螺旋输送机的相邻的螺旋圈之间的间距就越小,和/或在搅拌轴的相邻的搅拌元件之间的间距为5mm至50mm、优选7mm至40mm、特别优选10mm至13mm。观察到,借助在螺旋圈之间的间距朝着出口变小的输送装置可确保建筑材料的稠密的且恒定的流出,所述稠密的且恒定的流出特别良好地适用于由建筑材料制造结构。通过使在螺旋圈之间的间距朝着出口变小,使建筑材料通过输送装置在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得到输送。已表明,通过输送装置的这种设计可实现建筑材料的非常恒定的流出。此外,观察到,在所述的间距下布置搅拌元件引起均匀的建筑材料混合物。此外,观察到,与针对具有纤维的建筑材料的应用相比设置通常更多搅拌元件引起更多能量从混合器输入到建筑材料中,这有利地作用于建筑材料的组分的粉碎并且作用于建筑材料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相互间的反应。此外,更多能量从混合器输入到建筑材料中具有如下优点:将建筑材料带到更高的温度,这又引起建筑材料在其从系统中排出之后的更迅速的凝固。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构思,对于没有纤维的应用,可如下地优化输送装置和搅拌装置,使得建筑材料在一定压力的情况下从系统中输送出来和/或建筑材料的组分在混合器的优化的能量输入的情况下相互混合。因为在该实施例中不包含纤维,所以整个系统不太容易发生阻塞。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系统与建筑材料的第一组分的岩石粒的颗粒直径相匹配。观察到,尤其是在搅拌轴的搅拌元件与混合腔室的内壁之间的间距可关于岩石粒的颗粒直径方面得到优化。对于在输送设备的螺旋圈的外部面与混合腔室的内壁之间的间距观察到类似情况。已表明,在搅拌设备的搅拌元件或输送装置的螺旋圈的外部面与混合腔室之间的这些间距应选择为与岩石粒的颗粒的直径至少一样大。因此,在另一种中实施方式,在搅拌轴的搅拌元件的端部和/或输送设备的螺旋圈的外部面与混合腔室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与岩石粒的颗粒的直径至少一样大。本专利技术关于系统就岩石粒的大小而言进行匹配方面的核心构思在于,在旋转的元件与混合腔室的内壁之间的间距可与岩石粒的大小相匹配。尤其是已表明,建筑材料的岩石颗粒可能卡住在旋转的元件与混合腔室的转鼓之间。这种卡住一方面导致相应的元件的磨损更高,并且另一方面可阻塞所述系统。因此,有利的是,将所提及的间距选择为与建筑材料的岩石粒的直径至少一样大。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建筑材料的岩石粒的平均的最大直径理解为岩石粒的颗粒的直径。总体上,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认识,即,可关于建筑材料的组合物方面对用于施加建筑材料的系统的混合设备或输送设备的旋转的组成部分进行优化。尤其是可使在输送装置的螺旋圈之间的间距、在搅拌装置的搅拌元件之间的间距以及在旋转的元件和混合腔室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与建筑材料的组成部分相匹配。这种匹配具有如下优点:可确保系统的恒定运行,而不会在系统中发生建筑材料的阻塞,其中,可同时优化组分的混合以及通过输送装置的输出。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螺旋输送机的第一螺旋圈具有比后续的螺旋圈小的直径。螺旋输送机的这种较小的第一螺旋圈的设置提供如下优点:由此建筑材料可更好地由输送装置获取,因为建筑材料从输送装置的外部进入到在第一螺旋圈与第二螺旋圈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可更简单地发生。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螺旋输送机的第一螺旋圈具有以角度α倾斜的外部面,从而第一棱边低于第二棱边。尤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施加建筑材料的系统(1),所述系统(1)包括:/n运动装置(2),所述运动装置用于改变在空间中的施加位置;/n所述建筑材料的第一组分(3);/n所述建筑材料的第二组分(4);和/n混合器(5),所述混合器用于混合所述第一组分(3)和所述第二组分(4),其中,所述混合器(5)包括驱动装置(8)和混合腔室(9),所述混合腔室具有搅拌轴(16)和输送装置(18),所述输送装置(18)构造为具有螺旋圈(10、10.1、10.2、10.3、10.4、10.5)的螺旋输送机;/n-其中,所述建筑材料包含纤维(25),并且:/n-在所述螺旋输送机的相邻的螺旋圈(10.1、10.2、10.3)之间的间距(13.1、13.2)至少为所述纤维(25)的长度的40%,/n和/或/n-在所述搅拌轴(16)的相邻的搅拌元件(19)之间的间距至少为所述纤维(25)的长度的40%;或者/n-所述建筑材料不包含纤维(25),并且:/n-所述螺旋圈(10.1、10.2、10.3、10.4、10.5)布置得靠出口(6)越近,在所述螺旋输送机的相邻的螺旋圈(10.1、10.2、10.3、10.4、10.5)之间的间距(13.1、13.2、13.3、13.4)就越小,和/或/n-在所述搅拌轴(16)的相邻的搅拌元件(19)之间的间距为5mm至50mm;或者/n-所述第一组分包含岩石粒,并且在所述搅拌轴(16)的搅拌元件(19)的端部与所述混合腔室(9)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岩石粒的颗粒(26)的直径至少一样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09 EP 17185652.91.用于施加建筑材料的系统(1),所述系统(1)包括:
运动装置(2),所述运动装置用于改变在空间中的施加位置;
所述建筑材料的第一组分(3);
所述建筑材料的第二组分(4);和
混合器(5),所述混合器用于混合所述第一组分(3)和所述第二组分(4),其中,所述混合器(5)包括驱动装置(8)和混合腔室(9),所述混合腔室具有搅拌轴(16)和输送装置(18),所述输送装置(18)构造为具有螺旋圈(10、10.1、10.2、10.3、10.4、10.5)的螺旋输送机;
-其中,所述建筑材料包含纤维(25),并且:
-在所述螺旋输送机的相邻的螺旋圈(10.1、10.2、10.3)之间的间距(13.1、13.2)至少为所述纤维(25)的长度的40%,
和/或
-在所述搅拌轴(16)的相邻的搅拌元件(19)之间的间距至少为所述纤维(25)的长度的40%;或者
-所述建筑材料不包含纤维(25),并且:
-所述螺旋圈(10.1、10.2、10.3、10.4、10.5)布置得靠出口(6)越近,在所述螺旋输送机的相邻的螺旋圈(10.1、10.2、10.3、10.4、10.5)之间的间距(13.1、13.2、13.3、13.4)就越小,和/或
-在所述搅拌轴(16)的相邻的搅拌元件(19)之间的间距为5mm至50mm;或者
-所述第一组分包含岩石粒,并且在所述搅拌轴(16)的搅拌元件(19)的端部与所述混合腔室(9)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岩石粒的颗粒(26)的直径至少一样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输送装置(18)的第一螺旋圈(10.1)具有比后续的螺旋圈(10.2、10.3、10.4、10.5)小的直径。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输送装置(18)的第一螺旋圈(10.1)具有以角度(α)倾斜的外部面,从而第一棱边(22)低于第二棱边(23),其中,与所述第二棱边(23)相比,所述第一棱边(22)离所述混合器的出口(6)更远。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建筑材料的第一组分(3)包括能泵送的混凝土,并且所述建筑材料的第二组分(4)包括混凝土添加剂,所述混凝土添加剂包含凝固加速剂。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搅拌元件(19)具有外螺纹,并且所述搅拌轴(16)具有带内螺纹的凹部(17),从而所述搅拌元件(19)能通过转动嵌入并且能通过转动从所述搅拌轴(16)取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搅拌轴(16)的搅拌元件(19)构造为销。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建筑材料包含纤维(25),并且在相邻的螺旋圈(10.1、10.2、10.3)之间的间距(13.1、13.2)基本上一样大。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建筑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库恩R·布尔坎A·布伦韦勒D·卢滕斯
申请(专利权)人:SIKA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