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的创伤覆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731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的创伤覆料及其制造方法,上述方法包括:步骤(1),将透明质酸钙盐和聚赖氨酸水溶液的pH分别调节为8.4以上后进行混合而获得混合液;以及步骤(2),从在上述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液中获得创伤覆料。

Wound coating material containing hyaluronic acid calcium and polylysi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的创伤覆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的创伤覆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外科手术以及身体外伤所引起的血管损伤会导致出血。轻微的表面出血最终因血管、血小板和血浆因子之间的复杂的级联,即生理性止血作用而停止。但是,在出血严重的情况下,需要手术及医疗的止血方法。对于手术止血而言,可以通过将破裂的血管缝合或者将止血海绵等覆盖于伤口部位处来辅助手术止血。这样的止血海绵或者组合物等在手术或血管手术、牙科手术等中有用。以往开发的止血制品包括:海绵形态的TopicalThrombin,其含有体内血液凝固因子而能够促进血液凝固;以及等,其通过吸收血液而显示血液凝固效果。TopicalThrombin由于含有从牛或人类的血液中提取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胶原蛋白等而存在治疗时可能出现感染风险和过敏反应的问题。存在的缺点是血液凝固能力和对伤口的附着性不足,且因生物相容性低而在出血部位的再生效果有限。由此,已经开发出具有卓越的止血能力的用于治疗损伤的伤口的多种多样的创伤覆料。以愈合皮肤伤口为目的而使用的普通外伤覆料应当提供适合愈合的湿润环境,并且应当符合以下要求:防止感染、保温效果、防止伤口表面的附着、易于使用、经济性、吸收性、透湿性等。但是,用于深体腔的创伤覆料由于应用于活体内的伤口部位,因此除了上述普通外伤覆料的要求之外,还应当在体内被水合以在伤口愈合期间保护伤口,并在愈合完成后,自然地被吸收和消除从而不对正常组织产生影响,并且还应当具有防粘连功能。所谓的粘连(adhesion)是指,在由炎症、创伤、摩擦、手术等引起的伤口的愈合过程中,愈合反应持续长时间的情况下,纤维组织(fibroustissue)过度生成,或者血液流出而凝固,由此应彼此分离的周边脏器或者组织彼此粘在一起的现象。所有种类的手术后均可能会发生这种现象。一般而言,手术后,长期粘连发生率已知达到55%至93%。用于防止粘连的多种方法之一是使用防粘连材料,其在组织伤口的愈合期间形成物理性屏障而防止相邻组织之间形成粘连。防粘连材料可以从形态上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膜、无纺布、海绵之类的膜型,第二种是凝胶之类的溶液型。以往开发的制品包括Interguard、Hyfence、Hibarry、GentaQ、Medicurtain、CollatampG、RegenPack、Guardix等。常规的膜型防粘连材料虽然粘连抑制效果卓越,但存在的局限是难以应用于近年来扩展了适用性的利用腹腔镜的显微手术。溶液型防粘连材料的缺点在于,由于因手术后产生的血液等渗出物而使它们难以附着,且它们在消除渗出物时会一起被消除或在腹腔内被快速吸收,因此存在它们作为防止粘连的屏障作用无法充分地被持续。目前使用最多的防粘连材料使用作为已知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生物体高分子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作为原料。但据报道,由于胶原蛋白大多数提取自牛或猪的皮肤或肌肉,因此参与免疫反应的胶原蛋白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另外,来源于牛的胶原蛋白被提到了牛海绵状脑病(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因子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从其他动物提取的胶原蛋白也存在动物病毒感染这样的风险。透明质酸存在的问题是,在单独使用的情况下,在体内比较短的时间内被分解,并在短时间内从伤口的表面扩散而流出。为了弥补透明质酸的这种性质,提出了通过使用BDDE、DVS、EDC/HoBt等的化学交联而制备透明质酸凝胶组合物的方法,但是需要除去交联剂的复杂过程,且羧甲基纤维素等添加剂的使用会因生物降解性等产生安全性的问题。因此,要求开发出如下的创伤覆料,所述创伤覆料能够克服常规创伤覆料的缺点,适合应用于活体,显示出血液吸收、止血和防止粘连效果,并且能够用于短时间内不仅有效愈合外伤,而且有效愈合深体腔内的伤口。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持适当的孔隙和支承体结构、血液吸收快、显示出对于周边组织的创伤愈合效果、因具有生物降解性而还能够应用于人体内部、且能够使止血效果最大化的创伤覆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中,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的措施如下。1.一种创伤覆料,其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2.根据上述1所述的创伤覆料,其中,以4:1至1:1.5的重量比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3.根据上述1所述的创伤覆料,其中,以2:1至4:3的重量比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4.根据上述1所述的创伤覆料,其中,以2:1至1:1.5的重量比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5.根据上述1所述的创伤覆料,其中,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2×106至3×106Da。6.根据上述1所述的创伤覆料,其为液体、泡沫或膜型。7.上述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创伤覆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1),将调节成pH8.4以上的透明质酸-钙盐水溶液与调节成pH8.4以上的聚赖氨酸水溶液混合;以及步骤(2),从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液中获得创伤覆料。8.根据上述7所述的创伤覆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将透明质酸-钙盐水溶液和聚赖氨酸水溶液的pH分别调节为8.4至9.0的范围。9.根据上述7所述的创伤覆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从得到的混合液中获得液体型创伤覆料。10.根据上述7所述的创伤覆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使混合液冷冻干燥而获得泡沫型创伤覆料。11.根据上述7所述的创伤覆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将混合液涂布于基材上或者倒入模具之后,使其干燥而获得膜型创伤覆料。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的液体、泡沫或膜型创伤覆料及其制造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从将分别调节为pH8.4以上的透明质酸钙盐水溶液与聚赖氨酸水溶液混合而成的混合液中,容易地制造出可应用于体内/外部伤口部位的液体、泡沫或膜型创伤覆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的创伤覆料符合用于深体腔的创伤覆料的要求,由于使用没有化学交联的生物来源物质透明质酸而能够使异物反应最少化,不存在残留毒性问题,在体内停留一定时间后会被分解和吸收,并且手术后不妨碍伤口愈合,且具有当应用于手术部位时能够起效的防粘连功能。此外,使用钙和聚赖氨酸能够赋予卓越的止血功能,从而也能够抑制发生率会因血液流出后的凝固而增加的组织粘连的发生。进而,聚赖氨酸的抗菌能力还带来伤口的感染抑制效果,从而确认本专利技术的创伤覆料与常规制品有区别。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型创伤覆料具有的优点是,其提供由于钙所产生的止血作用和由于透明质酸所产生的创伤愈合效果,并且根据剂型的特性而使用方便。泡沫(foam)型创伤覆料由于能够保持适当的孔隙和支承体结构,因此血液吸收快,具有附着力,促进血液凝固,从而能够使止血效果最大化。此外,它还显示出对于周边组织的创伤愈合效果,具有生物降解性,从而能够应用于人体内部。此外,泡沫型创伤覆料具有柔软的质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伤覆料,其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6 KR 10-2017-00946931.一种创伤覆料,其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覆料,其中,以4:1至1:1.5的重量比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覆料,其中,以2:1至4:3的重量比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覆料,其中,以2:1至1:1.5的重量比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覆料,其中,所述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2×106至3×106D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覆料,其为液体、泡沫或膜型。


7.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创伤覆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香梅薛慈英
申请(专利权)人:优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