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电平移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134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速电平移位器包括:第一晶体管栅极连IN,源极连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接第五晶体管的源极;第二晶体管栅极连第一反相器输出端,源极连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漏极连第六晶体管的源极,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IN,电源端连接VDDL;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输入信号IN,漏极连VA,源极连VDDL;第四晶体管栅极连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漏极连VB,源极连VDDL;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栅极都连Vbias;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交叉耦合;第九晶体管栅极连INNE,源极连第七晶体管源极,漏极连第七晶体管漏极;第十晶体管栅极接INPE,漏极连第八晶体管漏极,源极连第八晶体管源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较大压差条件下对高速信号进行电平移位,信号边沿转换速率高。

A high speed level shif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电平移位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高速电平移位器。
技术介绍
锁相环(PLL,PhaseLockLoop)能产生一个和输入参考时钟在频率和相位上保持一致的时钟,广泛应用与同步应用中。电荷泵式锁相环(CPLL)凭借其高速,低功耗,频率捕获范围宽,低成本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如图1所示,电荷泵式锁相环由以下五部分构成,鉴频鉴相器(PFD),电荷泵(CP),环路滤波器(LPF),压控振荡器(VCO)和分频器(Divider)。锁相环通常需要两个电源,如分频器(Divider),鉴频鉴相器(PFD)在低压域工作,而电荷泵(CP)则需要在高压域工作,随着CMOS工艺逐步发展至深亚微米工艺,电源电压逐步降低,系统功耗也能进一步降低。但对于电平移位器而言,需要转换的电压差越来越大,如现在16nm工艺中经常会用到0.8V的电压。当鉴频鉴相器(PFD)工作在0.8V电压下,而电荷泵(CP)工作在1.8V电源下时,鉴频鉴相器(PFD)的输出信号UP,DN需要进行0.8V到1.8V的电平转换,由于鉴频鉴相器(PFD)的输出信号是周期性的窄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电平移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电平移位器包括:/n低压MOS管: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高压MOS管: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第九晶体管M9和第十晶体管M10,/n第一晶体管M1栅极连接输入信号IN,源极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漏极接第五晶体管M5的源极;第二晶体管M2栅极连接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源极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漏极连接第六晶体管M6的源极;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IN,电源端连接VDDL电压;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输入信号IN,漏极连接中间节点VA,源极连接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电平移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电平移位器包括:
低压MOS管: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高压MOS管: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第九晶体管M9和第十晶体管M10,
第一晶体管M1栅极连接输入信号IN,源极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漏极接第五晶体管M5的源极;第二晶体管M2栅极连接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源极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漏极连接第六晶体管M6的源极;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IN,电源端连接VDDL电压;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输入信号IN,漏极连接中间节点VA,源极连接VDDL电压;第四晶体管M4栅极连接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漏极连接中间节点VB,源极连接VDDL电压;
第五晶体管M5栅极连接中间电压Vbias,漏极连接第七晶体管M7漏极;第六晶体管M6栅极连接中间电压Vbias,漏极连接第八晶体管M8漏极;第七晶体管M7源极连接第八晶体管M8源极,栅极连接中间节点VD,漏极连接第五晶体管M5漏极;第八晶体管M8栅极连接中间节点VC,源极连接第七晶体管M7源级,漏极连接第六晶体管M6漏极;第九晶体管M9栅极连接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朱敏
申请(专利权)人:芯创智北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