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春明专利>正文

煤炉炉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98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煤炉炉膛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沿底座(2)内径口边有一个环形凸带(5),炉栅(4)与凸带(5)表面平齐且与之相连,通风口(3)位于凸带(5)的侧壁上,套在凸带(5)外侧的炉胆(1),是由底座(2)上的3个定位脚(6)定位。另一种是炉胆(1)下部曲折部位是底座(2),底座(2)上设有通风口(3),炉栅(4)搁在底座(2)的槽内且两者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方便,火力大,煤质较差的也能较好地完全燃烧,节能效果好和容易封炉等优点。(*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煤炉炉膛。目前,蜂窝煤炉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有以下问题炉胆内径是115mm的,因其与蜂窝煤(φ100mm)间隙大,致使通风量过大带走了大量的热能,从而降低了炉温,影响了燃料的利用率。为了克服此种弊病,有的厂家将炉胆改为110mm内径,但是,由于煤碳在加工、搬运过程中所发生的形变或加煤时上下未对齐,又带来了换煤不方便和间隙小而通风量仍嫌较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后的煤炉炉膛,它既可增大煤碳与炉胆的间隙,方便换煤,又可控制通风量,以满足煤块燃烧的需要,从而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结构是沿底座内径口边有一个环形凸带,炉栅与凸带表面平齐且与之相连,通风口位于凸带的侧壁上,套在凸带外侧的炉胆,是由底座上的3个定位脚定位。炉胆下部曲折,此部位是底座,底座上设有通风口,炉栅搁在底座的槽内,且两者表面平齐。上述的凸带及后种结构的底座,均有挡风作用,使炉胆与煤块之间的通风,由炉栅口直接输入改为从通风口输入,并且炉胆内壁的凸埂可以加高,增强其导气功能,很好地解决了现在技术中的问题,节煤效果可达15%左右。本技术还具有安装方便、火力大、煤质较差的也能较好地完全燃烧、炉火过夜易封炉、和节约燃料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活动式”结构,即炉胆1与底座2是非固连为一体形式。如图1所示沿底座2内径(φ80-90mm)口边凸起,形成一个高10mm、厚2-4mm的环形凸带5。炉栅4与凸带5表面平齐且与之相连。通风口3位于凸带5的侧壁上,套在凸带5外侧的炉胆1高是225mm,是由底座2上的3个定位脚6定位。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固定式”结构,即炉胆1与底座2连为一体。如图2所示,炉胆1下部曲折,此曲折部位是底座2。底座2厚为20-30mm,内径是80-90mm。在底座2上设有通风口3。炉栅4搁在底座2的槽内,两者表面平齐,炉胆1的高为235-245mm(包括下部曲折部位的底座2)。参见图1、图2,炉胆1壁内凸埂7由原来1-2mm增加到5mm,内径120mm。通风口3共有12个(或依情况而定),总通风面积为500-1100mm2,若蜂窝煤直径为100mm,则通风总面积为600mm2即可。通风口3可以是通风孔,或通风缺口,每个通风缺口的截面形状是“口”形(即方形或长方形),或“V”形(图1),或“U”形(图2)。图3中,显示了本技术在普通家用蜂窝煤炉体8内的安装位置,序号9是起支撑由炉胆1和底座2组成的炉膛的作用。上述各部件尺寸范围,是以目前使用∮100mm蜂窝煤设计的,如果煤块直径变大了,则上述尺寸相应变化,而上述炉膛的结构可以不变。权利要求1.一种煤炉炉膛,设有炉胆(1)和炉栅(4),其特征是沿底座(2)内径口边有一个环形凸带(5),炉栅(4)与凸带(5)表面平齐且与之相连,通风口(3)位于凸带(5)的侧壁上,套在凸带(5)外侧的炉胆(1),是由底座(2)上的3个定位脚(6)定位,炉胆(1)下部曲折,此曲折部位是底座(2),在底座(2)上设有通风口(3),炉栅(4)搁在底座(2)的槽内,两者表面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其特征在于通风口(3)共有12个,总通风面积为500-1100mm2,通风口(3)是通风孔,或通风缺口,每个通风缺口的截面形状是“口”形,或“V”形,或“U”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膛,其特征在于12个通风口(3)的总通风面积为600m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其特征在于炉胆(1)高225-245mm,内径120mm,其壁内凸埂(7)凸起5mm,底座(2)内径是9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其特征在于凸带(5)高10mm,厚2-4mm。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炉膛,其特征在于底座(2)厚度是20-30mm。专利摘要本技术煤炉炉膛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沿底座(2)内径口边有一个环形凸带(5),炉栅(4)与凸带(5)表面平齐且与之相连,通风口(3)位于凸带(5)的侧壁上,套在凸带(5)外侧的炉胆(1),是由底座(2)上的3个定位脚(6)定位。另一种是炉胆(1)下部曲折部位是底座(2),底座(2)上设有通风口(3),炉栅(4)搁在底座(2)的槽内且两者表面平齐。本技术具有安装方便,火力大,煤质较差的也能较好地完全燃烧,节能效果好和容易封炉等优点。文档编号F24B1/00GK2186354SQ9324392公开日1994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8日专利技术者熊春明 申请人:熊春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炉炉膛,设有炉胆(1)和炉栅(4),其特征是沿底座(2)内径口边有一个环形凸带(5),炉栅(4)与凸带(5)表面平齐且与之相连,通风口(3)位于凸带(5)的侧壁上,套在凸带(5)外侧的炉胆(1),是由底座(2)上的3个定位脚(6)定位,炉胆(1)下部曲折,此曲折部位是底座(2),在底座(2)上设有通风口(3),炉栅(4)搁在底座(2)的槽内,两者表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熊春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